科研产出
基于Green-Ampt模型分析坡地种植玉米对降水的促渗作用
《灌溉排水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坡耕地玉米种植对降水入渗的影响,提高对降雨利用率。【方法】以玉米为对象,在3°~15°的坡地径流小区上,人工模拟降雨,测定降雨径流过程,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分析了玉米对降水入渗的影响,利用修正的Green-Ampt模型对入渗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降雨后期入渗速率确定土壤表征导水率,根据产流时间及降雨强度,确定根系层土壤含水量参数,推求出了水分入渗过程。【结果】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除抽雄后期外,伴随着玉米生长,坡面产流时间延迟,以抽雄期最为显著,平均产流时间由裸地的4.69 min推迟到17.98 min;玉米生长各阶段产流前累积入渗量较裸地明显增大,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抽雄后期分别较裸地提高了20.46%、130.91%、272.54%和235.93%;降雨期玉米地累积入渗量高于裸地,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抽雄后期分别较裸地增加了2.44%、6.33%、31.01%和24.13%;种植玉米可提高土壤表征导水率,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土壤含水量参数较裸地有一定提高。【结论】应用Green-Ampt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密切相关,但由于Green-Ampt模型未考虑雨滴对地面打击压实作用,致使计算的土壤入渗能力比实测值偏大。


六盘山区旱作春玉米养分投入与肥料生产效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养分投入状况及肥料生产效率,提高旱地农业资源效率,连续三年对宁夏六盘山区不同类型旱地玉米施肥及生产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六盘山区玉米生产中的氮肥(纯N)、磷肥(P_2O_5)和钾肥(K_2O)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23.7、210.1 kg·hm~(-2)和28.6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64∶0.08,磷的比例偏高,而钾肥比例偏低;氮、磷肥施肥量明显偏高,分别集中在高于330 kg·hm~(-2)和高于165 kg·hm~(-2)水平的农户比例高达48.5%和70.1%,造成了浪费和环境污染,钾肥用量偏低,集中处于低于42 kg·hm~(-2)水平,样本比例高达69.3%;施肥基追比大致为6∶4,追肥主要为尿素,平均用量为121.9 kg·hm~(-2),适宜玉米生长,但施追肥量处于两个极端,大多数追肥量或者很高或者很低;调研区玉米三年平均产量为9 864 kg·hm~(-2),由于降雨不足与施肥不合理,玉米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三年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0.7、47.8 kg·kg~(-1)和391.3 kg·kg~(-1),氮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偏低。该区域玉米生产有机肥投入以牛羊粪便为主,投入量偏低。综上所述,调研区施肥方面存在投入量和比例不合理问题,需进行科学指导与调整。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花器官形态多样性与品系间识别研究
《广西植物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42份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为材料,对其中5个品系来自3个不同采集日期样品的花部性状进行了观察,同时对宁夏枸杞42个品系的16项花器官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宁夏枸杞种内的花部形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枸杞花器官性状差异较大且多样性丰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宁夏枸杞花部性状在不同时间内采集无显著差异,即宁夏枸杞的花器官形态具有一定稳定性,因此可选用花器官形态作为区分宁夏枸杞种内不同品系的鉴别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有关花瓣外缘色泽、花瓣正-背面脉络、花瓣形状、花瓣背部色泽、花喉色泽、雌雄蕊位置6个花部性状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4.791%,在宁夏枸杞品系的分类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7.5处可将枸杞的42个品系分成五类,能够将宁夏枸杞进行区分。该研究筛选出了能反映宁夏枸杞花器官形态差异的6个主要指标,并将42份宁夏枸杞分为五类,初步建立了宁夏枸杞种内品系间的形态学鉴别方法,可为宁夏枸杞的形态学研究及品系鉴定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宁夏枸杞 花器官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形态学鉴别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在茄科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科植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与药用植物,随着茄科植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陆续完成,急需对基因组中大量功能未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是近20 a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高效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总结VIGS作用原理、VIGS载体开发和改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就近年来VIGS在茄科植物品质性状、生长发育、植物-病原真菌互作以及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调控相关重要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VIGS技术应用于茄科植物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茄科植物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基因功能解析 VIGS载体 植物-病原真菌互作 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与调控


模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StNCED1表达量及与AB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缺水是限制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ABA是干旱胁迫应答基因调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是植物ABA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直接影响ABA代谢。但干旱胁迫下有关马铃薯NCED基因表达与激素、表型间的相关分析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克隆了马铃薯NCED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检测了4个马铃薯种质材料在不同模拟干旱(PEG-6000)胁迫强度处理下NCED1基因表达量、ABA含量及根系长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t NCED1全长2181 bp,包含一个1800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编码599个氨基酸。5%PEG-6000和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4周后,4个品种均表现出随胁迫强度的加重植株生长缓慢、矮小,根系长度显著降低。干旱敏感型材料早大白中根系长度变化最大,AB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质材料。CIP478.9、star和米拉3份种质材料中St NCED1表达量与对照植株有显著差异,且随胁迫强度增加而增大;早大白中St NCED1表达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模拟干旱胁迫下,ABA含量与St NCED1表达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R>0.7)。研究结果为解析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调节机制及其在抗旱种质资源筛选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枸杞属不同品种枸杞叶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我国产枸杞属7种3变种和1个培育的新品种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枸杞叶抗氧化活性及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种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法测定各枸杞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PSS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我国产枸杞属11种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除截萼枸杞与黑果枸杞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种枸杞叶间总黄酮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枸杞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即其抗氧化活性不同,且其抗氧化活性与枸杞叶中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我国产枸杞属叶中总黄酮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由种的不同所引起,并最终影响枸杞叶中总黄酮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枸杞叶抗氧化活性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宁夏枸杞雄性不育基因ms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宁夏枸杞为材料,根据GenBank上已经登录的该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扩增获得基因保守片段,利用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3'端序列。最终,经拼接后得到一个长约1 802 bp的ms2基因片段(登录号为JQ341412.1),终止密码子为TAG,3'端包含非编码区和Poly A尾巴。相应编码基因片段527个氨基酸的肽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s2基因序列中含有NAD(P)H区域,该区域含有显著的TGXXGXXG结构单元,以及微体结合信号区域。从第44个氨基酸到第346个氨基酸为NAD结合区,从第459个氨基酸到第517个氨基酸为雄性不育C-末端区。同源性检索表明,ms2基因片段氨基酸序列与亚麻、葡萄、大豆、拟南芥和青菜的同源性分别为71%、71%、72%、65%和6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宁夏枸杞ms2基因与葡萄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毛果杨、亚麻以及十字花科的植物聚为一类,而与江南卷柏的亲缘关系最远。RT-PCR分析表明,ms2基因在可育花蕾的2、3时期表达非常强,而在不育花蕾的2、3时期表达较弱。


枸杞枝条复配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枸杞枝条不同复配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参数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番茄育苗基质配比方案。【方法】以枸杞枝条、珍珠岩和蛭石作为基质材料,共设10个处理,其中T1处理全部使用枸杞枝条,其余9个处理中枸杞枝条、珍珠岩、蛭石的体积比分别为2∶1∶1(T2)、3∶1∶1(T3)、4∶1∶1(T4)、5∶1∶1(T5)、6∶1∶1(T6)、3∶1∶2(T7)、4∶1∶2(T8)、5∶1∶2(T9)、6∶1∶2(T10),以"壮苗二号"育苗基质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复配基质的物理性状及其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光合参数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添加枸杞枝条可降低复配基质的容重,提高复配基质的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其中T10处理(V(枸杞枝条)∶V(珍珠岩)∶V(蛭石)=6∶1∶2)复配基质的物理性状在栽培基质的适宜范围内。由育苗指标可知,T10处理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根体积指标较好,壮苗指数较大,长势最强;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比CK高51.28%;番茄的单位中心吸收光能(ABS/RC)、能量散耗(DIo/RC)比CK高出7.2%和25.73%;番茄幼苗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比CK高17.02%;番茄的MDA含量较低,比CK低39.65%。【结论】综合比较认为,V(枸杞枝条)∶V(珍珠岩)∶V(蛭石)=6∶1∶2为番茄育苗的最适枸杞枝条基质配比方案,可作为无土栽培基质进行研发和利用。
关键词: 枸杞枝条 基质复配 番茄 生长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西北地区冬小麦茎基腐病原假禾谷镰刀菌的鉴定及种质资源抗性筛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西北地区冬小麦茎基腐病原是否存在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并筛选出抗病种质资源.【方法】2015年和2016年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冬小麦茎基腐病病株上分离得到了16株疑似假禾谷镰刀菌的纯菌株,对这些菌株采用小烧杯法测定致病性,结合翻译延长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α,tef1-α)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物种鉴定,并以38个小麦品种为供试品种进行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结果】16株纯菌株对冬小麦幼苗都有致病性,发病率大于70%,病情指数18.3~92.3.tef1-α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代表性菌株HYZ.3b和GenBank中的假禾谷镰刀菌序列以100%的支持率聚为一个分支;PDA培养基上菌落红色至深红色,大型分生孢子5~7个隔膜,孢子大小为43~90μm×2.7~5.4μm,与假禾谷镰刀菌的形态一致.因此将这些菌株鉴定为假禾谷镰刀菌.在38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未发现免疫及高抗品种,‘兰15’等6个小麦品种表现为中抗,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5.79%;‘兰航选122’等23个小麦品种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总数的60.53%;其余23.68%的小麦品种均表现为高感.【结论】假禾谷镰刀菌是引起西北地区冬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其致病性强,导致冬小麦幼苗的发病率达70%以上。目前缺乏对假禾谷镰刀菌有抗性的冬小麦品种,应加强对抗病种质资源的选育工作.
关键词: 冬小麦 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致病性 抗病品种筛选


三种药食同源性中药材基于砷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估
《时珍国医国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三种药食同源性中药材(山药、山楂、红枣)中砷污染所产生的致癌风险,达到指导药食同源性中药材安全服用的目的。方法计算三种中药材中As的浓度及超标率,通过确定性评估和概率评估的方法计算As暴露引起的致癌风险,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各参数对致癌结果的贡献率,最后反推出三种中药材中As的限量浓度。结果山药、山楂、红枣中As的超标率分别7. 9%、6. 7%和0%,山药和山楂中As暴露所产生的致癌风险较高,而红枣所产生的致癌风险较低,并且三种中药材中As浓度对致癌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得到三种中药的As限量浓度分别为0. 18,0. 72,0. 17mg/kg。结论三种药食同源性中药材中As污染并不严重,但是山药和山楂中As会引起较高的致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