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网空间风速与地表风蚀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了解和评价干旱风沙区在典型大风环境下农田防护林空间风速分布,以及林网内风蚀状况,分别利用三杯风速仪和诱捕法,对干旱风沙区盐池县农田防护林网空间风速与地表风蚀特征开展了林网内不同水平距离内的距地表50、200 cm高度风速分布与地表风蚀状况监测。研究表明:1)随着防护距离的逐渐增大,风蚀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风速变化规律正好相反;50和200 cm高度的风速变化规律均一致,均呈先逐渐降低后逐渐升高的变化,以12H处对风力减小作用最明显,50和200 cm高度的风速降幅分别达到了51%和46%;林带防风效益与距离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以12H(12倍的防护林带树高,下同)处200 cm高度最佳,为53.65%;侵蚀模数由林带内的轻度、1H处的强度到3H、7H处的剧烈,12H处为极强度,以3H处最大,为21 944.62 t/km~2。2)沙粒粒径以73.99、87.99、104.6μm区间为主,其中82.53%~99.93%沙粒均集中在248.9μm以下,为细沙粒,而旷野对照组沙粒粒径主要集中在104.6~148μm,沙粒明显较粗。因此,干旱风沙区沙质农田防护林网在典型大风日内对风速的减缓非常有效。但由于林网内沙物质源丰富,风蚀现象依然严重,对当地沙尘暴发生影响较大。该研究对准确掌握当地林网风蚀,科学评价林网防护功能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干旱风沙区 农田防护林网 风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和优势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荒漠草原土壤和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和植物C、N、P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壤C、C∶N、C∶P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呈增加趋势,而N及N∶P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不同优势植物N含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度和重度放牧区甘草、砂珍棘豆、山苦荬、牛心朴子N含量明显低于轻度和围封禁牧N含量,牛枝子、短花针茅、中亚白草、刺叶柄棘豆、虫实、猪毛菜、乳浆大戟、骆驼蓬N含量明显高于轻度和围封禁牧N含量,表明适度放牧会显著增加某些物种的N含量;13种优势植物C∶N和C∶P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均表现为与N、P的规律相反,且不同优势植物N∶P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也存在一定的分异性。优势植物P、C∶P与土壤P、C∶P呈显著正相关,而C、N、C∶N和N∶P与土壤C、N、C∶N和N∶P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并非是由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直接决定的,而更多是受植物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体现了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对极端环境具有相对稳定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放牧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 荒漠草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地区马铃薯X病毒分离及其CP基因克隆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对马铃薯生产影响较大,不同区域内PVX存在多样性和株系差异。本研究通过指示植物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法,从宁夏隆德县区域内的感病马铃薯上分离到一株马铃薯X病毒(PVX-NX1)。利用RT-PCR技术,克隆该病毒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基因全长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残基,与已报道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2.42%~97.3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53%~100%。其中,与荷兰分离物X3(属PVX的X3株系)、中国新疆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36%、97.34%,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初步确定PVX-NX1属PVX的X3株系。

关键词: 马铃薯X病毒 分离 外壳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西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4个西瓜品种(‘西农八号’‘花籽京欣’‘新红宝’和‘郑杂五号’)8个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16个杂交组合,对16个杂交组合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配制杂交组合对农艺性状的改变有极显著作用;主蔓长度、果形指数及果实发育期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较大,育种中适合早期进行选择。‘西农八号’母本在单果质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是一个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根据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大小对亲本优劣进行排序,8个亲本优劣排序为‘西农八号’母本>‘郑杂五号’母本=‘新红宝’父本>‘西农八号’父本>‘花籽京欣’父本>‘新红宝’母本>‘郑杂五号’父本>‘花籽京欣’母本。

关键词: 西瓜 配合力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对枸杞生长、产量及外观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枸杞生长、叶绿素、果实产量和果实外观品质等的影响,为南疆地区枸杞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年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处理,重复3次,设置不施肥(对照)、低肥、中肥、高肥和常规习惯施肥5个施肥水平,分别记为CK、F1、F2、F3和F4,各处理施肥量按照施肥量的30%、40%和30%分别在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和秋果期三个时期施肥,分析不同施肥量对土壤养分状况、植株净生长量、干鲜果产量、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表层养分累积增加,pH值呈下降趋势,总盐含量影响呈增加的趋势;施肥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结果枝数、抽新枝数和最长新枝的数量;施肥量对产量影响显著,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3>F2>F4>F1>CK;SPDA值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SPDA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施肥量增加粒度、纵径和百粒重等呈增加趋势.[结论]在滴灌条件下,67.5 kg/667 m2(N:P2 O5:K2 O=1:0.75:0.5)的施肥量可促进枸杞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外观品质,是适宜于枸杞生长的施肥量.

关键词: 枸杞 施肥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干旱区杂草稻品质性状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北干旱区收集的43份杂草稻为试验材料,综合分析杂草稻碾磨、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等主要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20%;蛋白质、胶稠度和碱消值次之,变异系数为12%~20%;精米率、粒长、粒型(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和粗脂肪变异较小;出糙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53%。杂草稻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性状明显低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蛋白质和粗脂肪值明显较高;粒长、粒型(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介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之间。杂草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长/宽)则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其碾磨品质关系最为密切。可见,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品质方面具有较大可利用的潜在优势。

关键词: 西北 干旱区 杂草稻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量级降雨的响应,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形成与消耗规律,可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基于土壤水分承载力的森林植被建设和水土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利用气象站及土壤水势仪监测并分析了2010年生长季(5-10月)58次降水事件及华北落叶松林地根系分布层(0-60cm)各层土壤水分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水分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峰型与降雨分布格局较为一致,月均土壤含水量(%)与月降水量(mm)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3,P<0.01)。不同深度处的土壤水分对降水量级的响应有差异,在小雨条件下,0-10cm土层的累计降水量响应阈值为7mm;在中雨条件下,0-10、10-20cm土层的累计降水量响应阈值为10和25mm;在大雨条件下,0-10、10-20、20-40cm土层的累计降水量响应阈值依次为8、22和36mm;在暴雨条件下,0-10、10-20、20-40、40-60cm土层的累计降水量响应阈值依次为12、29、37和63mm;随土层向深处,响应变幅呈减少趋势,对降水的响应滞后时间逐渐增加;在小雨和中雨条件下,侧向流不明显,但在大雨条件下侧向流趋势明显,最大为7.88mm。综上可知,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呈减小趋势,土壤含水量与降雨的同步性呈下降趋势且各层响应存在时间的滞后性。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华北落叶松林 降雨响应 土壤含水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苇对人工盐碱湿地中Na~+的吸收与转运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芦苇为材料,通过构建人工盐碱湿地研究芦苇对Na~+的转运特征及Na~+在湿地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实验设置4个处理,CK、T1(浇灌100 mmol·L~(-1)的盐水)、T2(浇灌200 mmol·L~(-1)的盐水)及T3(浇灌300 mmol·L~(-1)的盐水),于不同时间测定各处理下芦苇地上及地下部分Na~+与K~+含量,计算Na~+/K~+及二者的转移系数,从而分析湿地盐分对芦苇体内Na~+、K~+平衡的影响及芦苇对Na~+的转运特征;测定土壤及水体中Na~+与K~+的含量,计算去除率,分析芦苇对湿地的脱盐作用。结果显示:与CK相比,高浓度(T3)Na Cl处理使芦苇地上及地下部分Na~+含量最终分别增加了6.09倍和1.61倍,地上及地下部分K~+含量分别降低了26.88%和18.10%。地上部分Na~+/K~+随处理时间逐渐升高,地下部分则相反。CK及T1的Na~+转移系数为0.30~0.86,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小;T2及T3的Na~+转移系数为0.51~0.91,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芦苇对处理组土壤Na~+及K~+的去除率分别为11.0%~13.4%和3.8%~9.8%,对处理组水体Na~+及K~+的去除率分别为42.7%~51.6%和6.8%~74.2%。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会影响芦苇体内的Na~+、K~+平衡,芦苇能有效地吸收Na~+,将Na~+从植物地下部分转运到地上部分。芦苇对湿地具有一定的除Na~+脱盐作用,且高浓度Na~+的存在会影响芦苇对K~+的吸收及去除。

关键词: 芦苇 盐碱湿地 Na+转运特征 脱盐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杂草稻功能型品质性状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41份杂草稻种质材料,开展宁夏杂草稻稻米功能型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的黄酮、维生素B1以及铁、锌、硒含量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均达13%以上;杂草稻的黄酮、维生素B1含量低于选育品种,铁、锌、硒元素含量与选育品种相似,杂草稻的维生素B2含量(0. 032 mg/100 g)总体高于地方品种(0. 026 mg/100 g)和选育品种(0. 027 mg/100 g)。通过功能型品质性状综合分析,筛选出了9份优异杂草稻资源,为改善宁夏水稻品质,拓宽宁夏水稻遗传基础奠定基础。

关键词: 杂草稻 黄酮 B族维生素 微量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含盐量土壤对盐柳1号苗木生长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土壤盐分对盐柳1号(Salix psammophila‘Yanliu-1')苗木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在3种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上栽植该树种,把株高和地径生长累积量变化作为主要因子,各选20株从萌芽开始每隔约10d左右测量1次株高和地径,至其生长值停止增长为止,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土壤含盐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树种在3种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上,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高,分别≥95%、≥93%,其耐盐碱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抗盐碱特性,适宜本地栽植;2)该树种在2种低含盐量的土壤上,苗木生长量基本接近,无明显差异,与高含盐量土壤上栽植的苗木相比,生长量差异极其显著,株高是后者的2.13~2.18倍,地径是后者的1.78~1.88倍;3)该树种株高和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对Logistic方程分析均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苗木4月29日萌芽,7月30日左右进入生长高峰期,10月13日后转入生长停止增长期,整个苗木的生长期约为180d;4)应用Logistic方程深化分析后可知,3种不同含盐量的土壤对该树种苗木的生长期影响不明显,各生长阶段基本上相互重合,即土壤盐分含量过高,它对苗木株高和地径生长的负面作用时间较长,基本上涵盖了全生育期;5)在3种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上栽植苗木后,土层0~20cm内土壤全盐含量明显降低,土层20~50cm内土壤全盐含量略有降低,而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变化不明显。总之,该树种具有较强的耐盐碱特性,适宜当地栽植,要使该树种苗木快生快长,关键是做好苗木速生期的栽培管理工作。

关键词: 土壤盐分含量 盐柳1号 苗木生长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