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村城镇化对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2014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农村城镇化后不同生境鼠类的群落结构,为开展鼠害的科学治理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农村城镇化后鼠类的群落结构,每个样区布放300个夹夜,夹距5 m,夹线间距50 m以上,鼠夹晚放晨收。结果农村城镇化后,城镇与农田结合部成为鼠类最重要的栖息环境,家栖鼠类的数量和生物量大幅度增加,野栖鼠类的优势度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在城镇和农田结合部,褐家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和危害最大的害鼠;在离开城镇500 m的农田,黄毛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其次为褐家鼠,板齿鼠、褐家鼠和黄毛鼠是危害最大的害鼠;而在离城镇2 km的农田,黄毛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其次为小家鼠,黄毛鼠和板齿鼠是危害最大的害鼠。结论农村城镇化间接为鼠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引起农田鼠类群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必须针对这种变化趋势加强鼠害的可持续治理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双重RT-PCR定型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14
摘要:为了建立适用于临床诊断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序列设计RT-PCR扩增引物,以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试验对照,通过优化RT-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建立了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双重RT-PCR定型检测方法。同时,运用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和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165份猪病料样品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双重RT-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28 bp和678 bp左右,可检出最小基因组RNA浓度为2.9×10-5μg/μL。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和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均从同一份猪肺脏样品中检测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其余样品中均未检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两种方法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适用于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双基因定型检测,可在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中应用。
关键词: H1N1亚型猪流感 双重RT-PCR方法 HA基因 NA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蜱及蜱传播疾病流行概况
《动物医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蜱在吸食动物血液的同时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重要的人兽共患蜱传病,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发病率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广东省特殊的气候、地理资源环境和饮食习惯不但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增加了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为新的蜱种和蜱媒病传播提供了方便。目前广东省分布流行的蜱种主要涉及6属21种,已经证实存在的蜱传病有莱姆病、Q热、北亚蜱传斑点热和人粒细胞无形体。论文就广东省蜱的种类分布以及蜱传病的流行概况做一综述,为广东省蜱传病的防控措施制定及传播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禽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新一代畜禽遗传评估方法,具有早期选择准确率高、可缩短世代间隔、对于低遗传力性状以及难以测量或测量费用较高的性状选择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奶牛育种中。本文综述了基因组选择方法在家禽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家禽实施基因组选择方法进行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MYB63基因特性及启动子活性初步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木薯干旱相关的MeMYB63基因的基本特性,从木薯中克隆了干旱诱导的调控基因MeMYB63的全长cDNA及起始密码子上游1 500 bp的DNA片段,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对该基因的启动子活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对MeMYB63蛋白进行标记,通过烟草瞬时转化系统观察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转化试验确认MeMYB63是否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结果表明,MeMYB63基因5'上游1543 bp的片段具有明显启动子特征。MeMYB6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试验发现MeMYB63与GFP融合的蛋白产物仅在细胞核出现,酵母转录激活试验表明,MeMYB63具有明显的转录激活功能,说明该基因具有转录激活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激活试验结果表明,MeMYB63可能是一个转录因子,为今后进行该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MeMYB63基因 转录因子 蛋白亚细胞定位 转录激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雷州地区的试验示范
《安徽农学通报 》 2014
摘要:2013年早、晚季在雷州市开展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对比试验和示范。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三控"施肥技术表现省肥节本,早、晚季分别节省肥料用量9.7%和16.0%,节约成本15.4%和16.2%;每667m2分别增收109.8元和129.1元,增幅17.7%和22.4%,病虫害和倒伏发生明显减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制种环节对蚕种质量和繁育系数的影响
《广东蚕业 》 2014
摘要:蚕种场要想提高蚕种质量和繁育系数,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落实包括原蚕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养好原蚕,种茧保护以及蚕种保护等各个环节。制种繁育工序多,工作量大,时限性强,一环紧扣一环,技术要求高,必须按品种分组,合理安排人力,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确保制种工作忙而不乱。1削茧削茧是制种的第一步工作,要求制种主管管理好削茧人员,认真做好岗前培训,贯彻落实削茧的正确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法和干法制浆对籼米凝胶压缩和剪切特性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种品质差异较大的籼米为材料,采用湿法(水磨)和干法(超微粉碎)2种处理方式制备籼米凝胶,利用质构仪测定其压缩和剪切特性,探索湿法和干法2种制浆方式对籼米凝胶的压缩和剪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和干法2种制浆方式对籼米凝胶的压缩和剪切特性的影响因籼米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籼米凝胶,其压缩与剪切特性受制备工艺的影响较为显著(P<0.05),利用湿法制备的籼米凝胶,其硬度、咀嚼性、黏性、回复性、剪切力以及剪切功明显高于干法;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籼米凝胶,其压缩特性受制浆方式的影响不大,而其剪切特性中的剪切功所受影响较为显著(P<0.01),干法制备的籼米凝胶的剪切功明显高于湿法。在籼米凝胶制品的加工中,应根据籼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选择其制浆方式,以保证产品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