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黄花叶病毒的分子检测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了能同时检测Re MV、TMV和ToMV的简并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黄病毒样品进行了检测。共克隆了25个病毒样品的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24个病毒样品均是Re MV,其相近病毒TMV未检测到,ToMV仅在一个野生地黄样品上检出,说明Re MV在我国栽培地黄和野生地黄上普遍存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绩效探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近年来理论界的研究分析,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绩效进行了归纳和探讨。表明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户联合、引导和保护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能力,推进规模经营、抵御风险、聚递信息、技术转移等方面发挥了显著制度绩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硝基愈创木酚铜的制备与活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5-硝基愈创木酚钠与硫酸铜反应制备5-硝基愈创木酚铜,并比较了二者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和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小麦苗:0.3μg/mL、油菜苗:0.01μg/mL),5-硝基愈创木酚铜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对植物的生长基本无影响。在高浓度下(10μg/mL)二者均能抑制油菜苗生长,且5-硝基愈创木酚铜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5-硝基愈创木酚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硝基愈创木酚铜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能够促进麦苗生长,但是5-硝基愈创木酚钠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宽于5-硝基愈创木酚铜。5-硝基愈创木酚铜表现出一定的杀菌活性,但与其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相比较应用价值不大。
关键词: 5-硝基愈创木酚钠 5-硝基愈创木酚铜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2003年以来我国对玉米生产模型、玉米管理知识模型、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模型进行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玉米模型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足,许多模型在生产与科研上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指出我国在玉米模拟技术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向模型综合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模型的实用性,扩大应用范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花叶病毒VPg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在玉米中的免疫定位
《植物病理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方法从感染甘蔗花叶病毒北京分离株(SCMV-BJ)的玉米叶片中扩增得到VPg基因,将VPg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的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VPg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产生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0 kD。将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兔子获得了特异性较高的抗血清。ACP-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为1/4 096。利用该抗血清对健康玉米和病毒侵染的玉米茎、叶脉和叶片进行免疫金标记,结果表明在茎和叶脉的韧皮部筛管的细胞壁处有金颗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3蛋白中的B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将IBDV的VP3基因亚克隆于pET-28a中,构建了表达重组质粒pETVP3,经IPTG诱导在E. coli BL21(DE3)中表达了重组蛋白(rVP3)。Western blot鉴定表明,rVP3能被IBDV抗血清特异性识别。同时,根据IBDVVP3的氨基酸序列,合成覆盖VP3全序列的重叠多肽,并与载体蛋白BSA藕联制备多肽人工结合抗原。Peptide-ELISA和Dot-ELISA检测结果表明VP3中有2个线性表位可以被已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Ab)识别,即728PRDWDRLPYLNL739和982PKPKPKPNAPTQ993;Dot-ELISA结果显示,在VP3中还存在另外4个线性多克隆抗体识别位点:818LANAPQAGSKSQRA831,851QREKD TRISKKMETMGIYFATP872,876ALNGHRGPSPGQLKYWQNTREI897和961QMKDLLLTAMEMK973。这些抗原表位的鉴定为开发IBD表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3蛋白 原核表达 重叠多肽 B细胞抗原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