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江苏省粮食生产情况,选择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投入水平、农业资源转化水平3个方面,构建江苏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49个县(市、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等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切果蔬安全管理体系探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鲜切果蔬以新鲜、营养、方便等特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高品质必然伴随着安全性的考量,鲜切果蔬极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如微生物污染、酶促褐变等。根据鲜切果蔬的特性,对其从原辅料采购到成品销售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确立关键控制点,并制订了相关的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

关键词: 鲜切果蔬 HACCP 食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酸性蛋白酶菌株分子鉴定和酶学性质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透明水解圈法筛选到一株产酸性蛋白酶菌株PX8,以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Pectobacterium sp.菌株。通过改变酶促反应的pH、温度、金属离子和发酵时间等条件,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该菌株产酸性蛋白酶的特征。结果显示,在酶促反应液中Fe2+浓度为1.2mg/mL,反应温度为40℃,pH4,反应时间为10min时,酶活达到最大值34.625U/mL。

关键词: 酸性蛋白酶 Pectobacterium sp. 正交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激素对双瓣茉莉不定芽诱导及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双瓣茉莉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细胞分裂素TDZ、CPPU、KT、6-BA与生长素NAA、IBA对双瓣茉莉腋芽的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瓣茉莉腋芽的诱导过程中6-BA、KT、TDZ和CPPU所表现出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大小为TDZ>CPPU>KT>6-BA;IBA比NAA更适合双瓣茉莉不定芽的诱导和生长;其诱导腋芽的最适配方为WPM+6-BA 0.5mg/L+IBA0.5mg/L。

关键词: 双瓣茉莉 带芽茎段 腋芽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破壁超微粉碎工艺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得到破壁超微苦瓜粉,使存于苦瓜细胞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游离释放利用,为苦瓜袋泡茶和片剂加工提供原料,采用可调参数式球磨机对苦瓜进行了破壁超微化粉碎工艺试验研究。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苦瓜细胞破壁率间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苦瓜破壁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转速423~436 r/min,粉碎时间1.9~2.1 h,球料比6.7~7.2,物料含水率5.6%~6.7%,此时苦瓜破壁率达95%以上。同时,研究表明苦瓜破壁超微粉碎可极大地提高总皂苷溶出速率与溶出量,为苦瓜的实际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苦瓜 超微粉碎 破壁 生产工艺 总皂苷 溶出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做强啤酒大麦特色产业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立足产业发展现状,总结江苏沿海地区啤酒大麦生产出现的新特点,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品种改良、深加工利用、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并从加快培育创新示范企业、构建灵活高效创新的平台、转化运用高新技术成果、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生产要素,有针对性地构建啤酒大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关键词: 技术创新体系 产业升级 啤酒大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粒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阐明其遗传规律,对水稻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直立穗水稻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长和粒宽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重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长和粒宽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在育种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粒重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文化建设是促进农业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依据文化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原理,针对江苏省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的意义、内涵、遵循的原则,明确其重点及目标,探索适合农业科研院所特点的文化建设新模式、新举措。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文化建设 现状 现实意义 基本途径 科技创新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观赏柳愈伤诱导外植体与最佳激素筛选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2种观赏柳旱柳(Salix matsudana)、龙爪柳(Salix matsudan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茎尖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叶片;选用乙醇与HgCl2溶液组合作为消毒剂,灭菌效果较好;3个因素对旱柳、龙爪柳愈伤组织诱导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NAA浓度、6-BA浓度、2,4-D浓度,对2种柳树而言,最优组合均为6-BA 0.2 mg/L+NAA 0.4 mg/L+2,4-D 0.3 mg/L。

关键词: 柳树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诱导培养 新品系 诱变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汁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未经发酵辣椒汁与不同发酵时间辣椒汁的挥发性成分,并探究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辣椒汁发酵期间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探讨时间对辣椒汁发酵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辣椒汁发酵期间,共鉴定出10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酯类(28种)、酸类(13种)、醇类(8种)、烯烃类(34种)、烷烃类(12种)、醛类(5种)、酮类(3种)等,它们的协同作用构成了辣椒汁及其发酵液的特征气味。其中在辣椒原汁、发酵1、2、3 d的辣椒汁中分别鉴定出成分65、78、83、86种,共有的成分53种。随着发酵的进行,酯类、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有所增加,并新增萜类化合物,挥发性成分种类均有增加。发酵时间3 d的辣椒汁风味最佳,发酵能使辣椒汁产生独特的风味,使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发酵辣椒汁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