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庭院葡萄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果树 》 1991
摘要:我国庭院葡萄栽培历史悠久,沿袭下来的栽培方法是无规则稀植,采用放任自然大扇形整形修剪,管理比较粗放,所用品种多为结果晚的龙眼等,栽植后4—5年才开始结果。为此,我们在获得龙眼葡萄早期丰产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以实现庭院葡萄栽植2年丰产为中心的
不同主枝数目和诱引角度对大棚青椒产量、植物生产构造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1991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保护地栽培下改变主枝数目和诱引角度对青椒(魁绿)产量和吸收养分的影响.在增加主枝数和缩小诱引角度的情况下,可使单株总干物重有所增加,并且能促进养分的吸收.减少主枝数目或缩小诱引角度可以调整植株的同化器官和非同化器官的生产构造,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于桥水库底质中若干元素调查与评价
《华北农学报 》 1991
摘要:目前于桥水库底质中总氮及速效磷含量较1982年库区自然含量相对偏高,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则相对偏低,氨态氮的释放量亦达较高水准.水库上游底质中各元素潜在交换能力要大于或等于下游底质.底质中营养元素综合累积指数在35%左右.


天津近郊番茄病毒类型的研究
《病毒学杂志 》 1990 CSCD
摘要:应用ELISA间接法检测出天津近郊番茄上至少有9种病毒类型.且首次检测出国内在番茄上尚未报道的番茄黑环病毒(TBRV)、绒毛烟斑驳病毒(VTMoV).经生物学测定还分离出番茄上表现枯斑型的86-125和在豇豆上产生大红斑的86-95-15均与13种抗血清呈阴性反应的杆状待测病毒.


高垄栽培对黄瓜枯萎病、疫病的防治效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1990
摘要:本文研究了春大棚高垄栽培对黄瓜枯萎病、疫病的防治,结果表明:高垄栽培对黄瓜枯萎病、疫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枯萎病和疫病的发病率比平畦降低为30.0%和16.4%。


黄瓜病虫害生态防治及其高产稳产理论基础与实践
《植物病理学报 》 1990 CSCD
摘要: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主要病害有18种,虫害3种,而在防治中各种病虫害及高产是一整体。其中许多病害容易诊断在防治中生态技术防治与保证高产稳产是关键,施肥、品种、播种期、蹲苗技术与温度管理都与抗病高产有关.研究增加黄瓜植株体内含物对病害的免疫,叶绿素高多元酚氧化酶强,含糖高,抗病力强:测定无论任何品种在灌水后1—3天于采瓜前取植株往下数第5—6节位卷须榨汁,检糖仪4以下就应加强水肥管理或施用1%尿素加糖溶液提高抗病性,温度管理应保证原生质流动最旺盛的22—33℃.化学农药防治(一)苗猝倒立枯病应用铜铵合剂灌注.(二)炭疽病用1%硫酸铜


捷克斯洛伐克的啤酒大麦育种
《世界农业 》 1990
摘要:一、概况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很适宜啤酒大麦栽培。尤其是大麦生长季节,雨量充沛,籽粒灌浆时期气温较低,灌浆期可长达50多天,因而啤酒大麦粒大、千粒重高、蛋白质含量适中、淀粉含量高、出酒量大,酿造性状较好。又加之捷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收获是联合收割,并烘干,所以夹杂物少、净度好、发芽率高、质量上乘,因此捷的啤酒大麦在欧洲及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采前喷钙对葡萄耐藏力的影响
《园艺学报 》 1990 CSCD
摘要:用0.5%、1.0%、1.5%Ca(NO_3)_2溶液采前喷布‘粉红太妃’和‘龙眼’葡萄果穗。果实采收后在 3-5℃下、用聚乙烯薄膜包装贮藏122-133天,所有钙处理都提高了果实耐藏力,以晚期1.5%浓度综合效果较好,‘粉红太妃’和‘龙眼’葡萄损耗率分别减少76.2%和64.3%,果实耐压力分别提高406g和367g,果柄耐拉力分别提高130g和79g。钙处理推迟了贮期内果糖/总酸比值高峰期,延长了风味佳期;抑制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少了单宁、 VC等物质的氧化损失和浆果内部褐变;减小了果实膜透性变化;减缓了可溶性果胶的损失,其含量在贮藏末期最多比对照高104.2%。采前喷钙提高了果实各部位的钙素水平,全果总钙含量最多提高了39.3%。采前30-40天处理,1.0%浓度吸收率最高;采前10天处理,1.5%浓度吸收率最高,并预测可随钙浓度加大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