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番茄枯萎病菌和颈腐根腐病菌KASP-SNP检测技术的建立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准确地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FOL)和番茄颈腐根腐病菌F.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FORL)进行检测,基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多聚半乳糖醛酸外切酶基因pgx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设计FORL、FOL生理小种1(FOL-R1)、2(FOL-R2)和3(FOL-R3)的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SN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SNP,KASP-SNP)引物,建立番茄颈腐根腐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KASP-SNP检测技术,并通过与常规PCR比对及ITS与pgx4序列分析对该检测技术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FORL、FOL-R1、FOL-R2和FOL-R3中存在35个变异SNP位点,设计出18对KASP-SNP 引物,筛 选出 FORL KASP、FOLrace1_KASP、FOLrace2_KASP 和 FOLrace3_KASP 共4对分型清晰的引物.KASP-SNP技术对FORL、FOL-R1和FOL-R2的检测阳性率达100.00%,对FOL-R3的检测阳性率为92.68%;常规PCR方法对FOL-R1和FOL-R3的检测阳性率也达100.00%,而对FORL的检测阳性率只有59.09%.表明所建立的KASP-SNP技术可用于FOL-R1、FOL-R2、FOL-R3和FORL的快速、准确检测.

关键词: 番茄 尖孢镰刀菌 KASP-SNP标记 分子鉴定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核多酚提取优化及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

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杨梅核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超声辅助法提取杨梅核多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方法优化提取条件,并对杨梅核多酚的抗氧化和体外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杨梅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80 W、乙醇浓度57.4%、提取时间74.7 min、固液比1∶30.6,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杨梅核多酚的提取量为8.50 mg/g.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杨梅核多酚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78.91 mg/L,优于阿卡波糖的IC50值(238.03 mg/L),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很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可以作为降糖因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杨梅核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杨梅核;多酚;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草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具有多重耐药特性,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甘草甜素(glycyrrhizin,GLY)具有抗菌功效.为了探讨GLY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活性及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从角膜炎病兔(浙江嵊州'白中王'长毛兔)(Leporidae angora)眼分泌物中分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G1株(GenBank No.MZ683158)和G2株(GenBank No.MZ683159),进一步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GLY对G1株和G2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结晶紫法定量生物被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初步观察GLY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采用qPCR方法检测GLY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合成相关调控基因pelA、algA、rhlI、rhlR和psl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GLY对G1株和G2株的MIC分别为40和20 mg/mL;G1株和G2株都能形成生物被膜,G1株的形成能力较强;结晶紫染色显示,20 mg/mL GLY处理使G1株和G2株生物被膜的形成量显著减少(P<0.01).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5 mg/mL GLY处理使生物被膜的形成显著减少,10 mg/mL GLY处理使菌体分散且未见明显生物被膜结构.qPCR检测结果显示,5 mg/mL GLY处理后,pelA基因表达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algA、rhlI、pslA和rhlR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10 mg/mL GLY处理后,pelA、algA、rhlI、rhlR和pslA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上述结果提示,GLY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对生物被膜的合成具有负调控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可能通过下调相关基因表达来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本研究为深入探讨GLY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和兔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甘草甜素(GLY);生物被膜;长毛兔;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重测序的杨梅InDel标记开发与果实性状关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杨梅(Myrica rubar Sieb.et Zucc.)重测序数据,开发了覆盖基因组的InDel标记,以10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果实性状统计分析、群体结构与聚类分析、关联分析与基因预测.结果显示:10个果实外观性状中变异系数在0.64%~7.13%之间,13个果实品质性状中变异系数在2.05%~12.09%之间,总酸变异系数最大,试材表型变异范围较大;92个InDel标记在10份种质中均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293个位点,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等位变异位点3.18个;群体结构与聚类分析表明,试材可分为2个亚群,分别是以'荸荠种'和'东魁'为代表材料的亚群,并且3个优株均与代表材料间存在核苷酸差异;关联分析发现,24个InDel标记关联到22个性状和77个位点,其中2个标记与6个性状关联,5个标记与4个性状关联,说明在杨梅中也普遍存在不同性状的连锁遗传现象;通过对关联基因预测,共检测到5个相关功能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中开发的高质量InDel标记为杨梅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鉴定基础,筛选到的候选基因为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杨梅 优株 InDel标记 果实性状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地区鹅星状病毒分离鉴定及其衣壳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鹅星状病毒(GAstV)是当前鹅养殖业的重要病原,易引起雏鹅内脏痛风症状和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于浙江省内采集30份病料,进行核酸检测、病原分离和测序,并克隆其ORF2序列至pET-28 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菌株后经诱导获得衣壳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临床死亡雏鹅剖检均发现典型内脏痛风症状,核酸检测鉴定为鹅星状病毒阳性,且出现不同基因型鹅星状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共分离得到ZJC14和ZJLD20两个毒株,其中,ZJLD20在鹅胚和LMH细胞中均稳定增殖,但ZJC14并不能适应LMH细胞.病毒基因组测序显示,ZJC14与ZJLD20亲缘关系较远,ZJC14属于GAstV-Ⅰ基因型,而ZJLD20为GAstV-Ⅱ基因型.重组表达载体pET28a-ORF2诱导后获得纯化目的蛋白,经免疫成功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与目的蛋白结合.此外,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ZJLD20衣壳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病毒结合反应.研究成果有利于后续对该病原致病能力的研究,同时,试验制备的ORF2衣壳蛋白与多克隆抗体为鹅源星状病毒感染的诊断试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分离鉴定 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量对优质稻籽粒蛋白质影响及其合理性评价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肥作为保证水稻稳产和稻米品质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源,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多的氮肥投入势必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明确浙北地区优质稻生产合理的施氮量,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不施肥,N0)、常规施氮(270kg/hm2 纯氮,N)、氮肥减量 15%(229.5kg/hm~2纯氮,N-15%)和氮肥减量 30%(189kg/hm2 纯氮,N-30%)4 个处理,研究氮肥减量对浙北优质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对其施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同 N 处理相比,N-15%和 N-30%处理的产量与籽粒后期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差异不显著。N-15%和 N-30%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97%和 8.11%,农田氮素盈余分别显著降低了 20.56%和 23.89%(P<0.05),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浙北优质稻氮肥减量措施综合评价,得分为 N-15%(0.86)>N-30%(0.67)>N(0.65)>N0(0.17)。综上所述,氮肥减量 15%(229.5kg/hm~2)为浙北地区优质稻生产较为适宜的施氮量。

关键词: 优质稻 蛋白质 氮素盈余 氮素利用率 层次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对亚热带水稻土活性氮气体排放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施用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对亚热带水稻土氮素硝化过程的调控作用、氨挥发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潜能的影响,确定生物炭与硝化和脲酶抑制剂的最佳组合,可为削减施用氮肥带来的活性氮气体排放对环境的负面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室内好气培养试验方式,以单施尿素(N)为对照,设置7个试验处理[尿素+生物炭(NB),尿素+硝化抑制剂(N+NI),尿素+脲酶抑制剂(N+UI),尿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NIUI),尿素+硝化抑制剂+生物炭(NB+NI),尿素+脲酶抑制剂+生物炭(NB+UI),尿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生物炭(NB+NIUI)],观测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NBPT)/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下土壤无机氮含量、N2O排放及氨挥发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培养期间,与N处理(5.11 mg N·kg-1·d-1)相比,NB处理的土壤硝化速率常数显著增加33.9%,N+NI处理显著降低22.9%;NB处理显著提高了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增幅达56.0%.2)与N处理相比,N+NI和NB+NI处理的NH3累积排放量均显著增加约49%;N+UI处理降低了 NH3累积损失量,NB+UI处理抑制效果更明显.3)各处理的N2O排放速率高峰均出现在施肥后前10 d;NB处理的N2O排放高峰出现最早,N处理排放速率最高(5.87μg·kg-1·h-1);硝化抑制剂与脲酶抑制剂配施减少土壤N2O排放的效果最佳.综合计算各处理直接N2O和间接N2O(NH3)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潜能(GWP)发现,N+NI和NB+NI处理较N处理分别增加了 34.8%和40.9%,而NB和NB+UI处理的GWP显著降低了 45.9%和60.5%.因此,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配施对降低土壤活性氮气体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潜能效果最佳.

关键词: 生物炭 氮肥增效剂 气态氮损失 温室效应潜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粳99超高产因子分析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中国稻米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浙粳99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稻品种。该品种连续5年被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并多次刷新“浙江农业之最”单季常规晚粳稻百亩方和攻关田高产纪录。通过考查测产田块的穗粒结构和调查攻关田的施肥情况,分析了浙粳99获得超高产的特征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浙粳99超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短龄壮秧、适当密植、科学肥料运筹和水浆管理。

关键词: 水稻 浙粳99 超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枣新品种‘浙鲜枣1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鲜食枣新品种‘浙鲜枣1号’是由‘义乌大枣’中发现的优株选育而来。在浙江义乌地区果实脆熟期为9月5日左右。平均单果质量13.3g,果实可食率96.99%。果肉白色,质地脆,肉质细,汁液多,有蜂蜜味,总糖含量10.93%,可滴定酸含量4.4 g·kg~(-1),维生素C含量平均2.69 mg·g~(-1)。品质优良,适宜于浙江省及类似气候地区栽培。

关键词: 鲜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自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中国土地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农地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视角剖析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方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地需求方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有偿化.(2)这一影响的实现基于两种机制:一是直接效应,即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外部需求主体打破了以熟人网络为主的封闭市场,通过引入市场化的交易规则订立合理租金;二是通过间接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机制,激励熟人间的非正式交易向市场化、有偿化靠拢.(3)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以农地产权的稳定为前提,但并不因农村非正式制度的介入而被削弱.研究结论:在继续稳定农地产权的前提下,引入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其市场化行为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对促进租金有偿合理、健全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有偿流转 新型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