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丛枝菌根真菌通过改变植物基因表达水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红叶石楠对镉的吸收
《生物工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一种非必需元素,重金属镉(cadmium,Cd)的污染对植物、环境乃至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影响。利用绿化苗木移栽修复Cd污染土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红叶石楠(Photinifraseri frase) Cd吸收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比较了接种扭形伞房球囊霉(Sieverdingia tortuosa)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后红叶石楠的生长和Cd吸收差异,并利用转录组和微生物组测序技术分析了接种对红叶石楠根系基因表达水平和根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后,红叶石楠根、茎、叶中Cd浓度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57.2%、44.1%和71.1%,全株Cd含量达到182μg/株。东京基因与基金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影响了植物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糖酵解/糖异生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接种扭形伞房球囊霉增加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而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则增加了土壤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接种AMF后球囊霉目(Glomerales)丰度显著增加,由对照的23%上升至70%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乙烯反应转录因子、α-氨基己二酸半醛合酶、异淀粉酶和胍丁胺脱氨酶等基因表达与球囊霉目丰度显著负相关,半胱氨酸氧化、热休克蛋白、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和脱落酸受体等相关基因表达与髌骨细菌门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摩西斗管囊霉的接种不仅直接影响了红叶石楠的基因表达水平,促进了红叶石楠对Cd的吸收,而且通过改变红叶石楠根围细菌群落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红叶石楠在Cd胁迫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植物根系转录组和根围微生物组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谷氨酰胺对湖羊精液4℃保存效果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湖羊稀释液中添加谷氨酰胺(Gln)对湖羊精液4℃保存效果的影响,在前期筛选的基础稀释液中添加0、0.5、1.0、2.0、4.0、8.0 mg/L的Gln, 4℃条件下保存96 h,每隔24 h检测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指标。结果显示:添加0.5、1.0、2.0、4.0 mg/L的Gln可以有效提高4℃保存条件下的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和T-AOC水平,并有效抑制MDA的生成(P<0.01),且4.0 mg/L添加浓度保存效果最好,而8.0 mg/L的添加浓度则不利于精液保存。提示:在湖羊精液稀释液中添加4.0 mg/L Gln可有效提高湖羊精液4℃保存的效果。


油橄榄耐酸砧木品种及其高成活率嫁接组合筛选
《浙江林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适宜在酸性土壤种植的嫁接组合是油橄榄Olea europaea在我国南方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对15个油橄榄品种进行了耐酸性评价,并以耐酸性和生根力强的品种为砧木筛选成活率高的嫁接组合.结果显示,'峥云'和'中榄'在酸胁迫下根部生长(水培)、成活率、苗高生长量(盆栽)俱佳,扦插生根率高;以'峥云'和'中榄'为砧木分别嫁接6个油橄榄品种接穗,发现'费切罗'和'豆果'以'峥云'为砧木、'塔吉'佛选'和'尼Ⅰ'以'中榄'为砧木、'佛奥'以'峥云'或'中榄'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较高,适宜在我国南方红壤区推广栽植.进一步研究显示,以'峥云'和'中榄'为砧木嫁接后,接穗高度、叶长、叶宽及节间距减小,且以'中榄'嫁接后减小幅度更大.'佛选'/'中榄'、'豆果'/'中榄'和'尼Ⅰ'/'中榄'3个组合的嫁接苗接穗上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水分利用率提高.本研究为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发展油橄榄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油橄榄;品种;耐酸性;嫁接组合;嫁接效应


莲藕采后主要致腐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莲藕采后主要致腐真菌的种类,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在25℃贮藏条件下自然腐烂的莲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检测,对主要致腐真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常温下自然腐烂的莲藕中分离出LO-1、LO-2、LO-3共3种真菌;回接试验结果表明,LO-1是主要致腐菌,经鉴定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培养温度为25℃,持续光照可促进其生长;55℃处理10 min可致死;在pH值4~10条件下均能生长,在pH值为5时扩展直径最大;以蔗糖为碳源、酵母浸出粉为氮源时最利于菌丝生长;在莲藕汁-葡萄糖培养基上菌丝扩展直径最大,持续光照可促进孢子产生。莲藕采后主要致腐真菌的确定为后续采取针对性的防腐保鲜措施提供了依据,为常温下莲藕采后贮藏提供理论基础。


套袋对鸡尾葡萄柚果实品质及病害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因套袋造成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了全程套袋以及采前拆袋对鸡尾葡萄柚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程套袋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15%、总酸含量为0.68%、固酸比为14.89,分别较对照低12.12%、8.11%、5.22%;采前拆袋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83%,略高于全程套袋,总酸含量显著低于全程套袋,为0.62%,固酸比为17.68,极显著高于全程套袋,内在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全程套袋、采前拆袋处理的果皮L*、a*、b*、CC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未套袋),套袋果实全部转色,色泽较好,套袋能显著提升鸡尾葡萄柚果实外观品质;采前拆袋处理的果皮a*和CCI值均极显著高于全程套袋,采前拆袋的果实略有红色,全程套袋的果实色泽偏淡黄.全程套袋和采前拆袋处理的果实黑点病发生指数和发生率以及其他病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从套袋对果实外观、内在品质以及病害防治效果等综合因素考虑,生产上可采用果实套袋+采前拆袋的措施,以改善鸡尾葡萄柚的果实品质.
关键词: 鸡尾葡萄柚;全程套袋;采前拆袋;果实品质;栽培措施


葡萄酒发酵前后稳定同位素特征变化及初步相关性分析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葡萄酒发酵前后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变化,通过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EA-IRMS)对发酵前(全果、果汁与皮籽)样品和发酵后固体样品(皮渣和酒)中δ~(13)C、δ~(15)N、δ~2H和δ~(18)O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葡萄酒发酵前后各样品中δ~(15)N、δ~2H和δ~(18)O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各元素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发酵前后相关性不显著(P>0.05)。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稳定同位素在葡萄酒发酵中的特征变化,对研究发酵产品与同位素分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葡萄酒 稳定同位素 发酵 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


基于稳定同位素比率及营养差异的双孢蘑菇不同栽培基质的溯源分析
《菌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孢蘑菇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不同于欧美国家的麦草栽培配方,我国双孢蘑菇栽培材料主要是以水稻秸秆为主。为了降低农业秸秆废弃物的焚烧和我国双孢蘑菇产业的持续发展,需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地特色农业废弃物资源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基质。为鉴别不同材料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营养和产量差异,本研究以8种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的双孢蘑菇为对象,比较分析其营养成分,并测定稳定同位素的比例,结果显示,8个培养料配方的粗纤维、钙、锌以及氨基酸含量等4个指标有差异显著。进一步对4个轻质稳定同位素比率的研究结果显示,δ~(13)C、δ~(15)N、δ~2H和δ~(18)O的比率在8个培养基质配方中差异均显著。对筛选到的4个差异显著的营养因子与4个同位素比率共同进行PCA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可以将不同培养基质配方栽培的双孢蘑菇有效地分为3类,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78.2%,较好地解释了该分组。通过对稳定同位素和子实体营养指标的分析,获得未来可能应用于双孢蘑菇产业的分级溯源手段。


基于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大米产地高光谱快速判别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我国东北和非东北10个产地、4个品种共计1000份单粒大米样本在波长950~1700 nm区间的高光谱图像,按照单粒大米轮廓提取感兴趣区域并计算平均光谱,采用主成分分析从样本集光谱矩阵提取累计贡献率大于99%的第一、二主成分,根据载荷矩阵系数最大值筛选与第一、二主成分相关性最强的特征波长1396.67 nm和1467.38 nm.针对两组特征波长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选取前三维主成分,共计可得2×3组训练样本集.结果表明:基于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建立6组东北/非东北大米产地高光谱快速判别模型,均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其中基于1467.38 nm波长的第三主成分图像建立的东北/非东北大米产地判别模型的性能最佳,其识别准确率可达99.5%.
关键词: 高光谱;大米产地鉴别;主成分分析;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


奉化水鸭胸肌肉质及营养成分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测定120日龄的奉化水鸭胸肌的肉品质、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揭示其肉品特性.结果:奉化水鸭胸肌肉色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分别为29.42,14.63和1.25,pH值、失水率和剪切力分别为5.94,30.46%和22.38 N,其中:公鸭胸肌的pH值和剪切力均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肉色(L*、a*、b*)和系水力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胸肌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含量分别平均为22.96%、1.99%和73.41%,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胸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平均为7.93%,占总氨基酸(TAA)的37.91%;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平均为7.91%,占TAA的37.82%,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比率为60.86%.肌肉中共检测到17种脂肪酸,其中必需脂肪酸(EFA)占总脂肪酸(TFA)的19.39%,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占TFA的64.31%.大多数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表明,奉化水鸭肌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鲜味氨基酸、EFA、UFA含量丰富,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较好的风味.
关键词: 奉化水鸭;肉质;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