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力推广超级稻 确保海南粮食安全
《杂交水稻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是海南省的主产业,农村人口占海南总人口的70%~80%,但长期以来,海南粮食生产水平偏低,粮食不能自给。海南农业基础薄弱,易受自然灾害与国内外不良农业环境影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低,粮食安全隐患较大。2004年早季,超级杂交稻在海南大面积示范成功,为海南实现粮食自给、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总结和分析了海南水稻生产现状、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及超级稻在海南的推广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解决海南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关措施与建议。


海南黄灯笼辣椒顶死病病原病毒的分离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05 CSCD
摘要:从海南省黄灯笼辣椒顶死病株上分离纯化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能通过汁液磨擦接种侵染供试植物中的4科11种植物,可由桃蚜传播;提纯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28 ̄30nm,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28ku;分离物与CMV抗血清在ELISA测定中呈阳性反应;提取病毒分离物RNA,应用RT-PCR方法克隆了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CP基因675bp,编码218个氨基酸。对C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分离物的同源性均在92.1%以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3%以上,而与亚组Ⅱ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77.3%,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低于80.7%。据此将该病毒分离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归属于亚组Ⅰ。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293在海南大面积示范单产超12t/hm~2的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 0 0 4年早造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 2 93在海南三亚与澄迈 2个“百亩片”示范项目 ,三亚片由技术人员统一管理 ,采取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 ,澄迈片由当地 46户农民管理 ,采取结合当地耕作习惯改进了的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结果三亚片一类田平均单产 1 2 .5t/hm2 ,澄迈片平均单产 1 2 .0 7t/hm2 ,达到我国超级稻第 2期产量指标。澄迈片栽培技术与海南农民耕作习惯接近 ,更符合实际 ,农民更易接受。从适期播种、浸种催芽、软盘育秧、小苗移栽、科学肥水管理、综合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P88S/0293 高产示范 栽培技术 海南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 6 Qms及其对照琼 6的花药组织和植株叶片中生长素 (IAA)及乙烯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琼 6 Qms植株叶片中生长素含量在小花分化期最高 ,随着雄穗发育逐渐降低 ,而琼 6的生长素含量从小花分化期逐渐升高 ,到性器官形成期达到最高值。在小花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 ,琼 6 Qm s叶片和花药组织中的乙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而生长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 ,导致生长素与乙烯比例的不平衡 ,这可能是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由可育向不育转换的重要生理学原因。


海南岛冬季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海南冬季蔬菜中所有瓜类、茄果类和豆类均可感染根结线虫病 ,病害严重程度与寄主作物连作年限呈正相关 ,连作两年以上地块株发病率高达100% ,根结指数为3.2。经鉴定 ,病原线虫优势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 ,还有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行复合侵染。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10 %IKI-1145G能有效地控制二龄幼虫的群体数量和根结形成 ,10 %益舒宝G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