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连续4造应用水稻控释肥进行一次性施肥技术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施用50%水稻控释肥穗数增加0.35%,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分别提高10.73%和7.13%,4造平均增产1.99%;施用生长调控型水稻控释肥在显著减少氮磷钾用量情况下,株高降低3~4 cm,穗数增加2.99%~9.67%,每穗实粒数增加3.51%,产量与常规分次施肥持平。由于减少施肥用工,降低肥料用量或增产,使50%、40%及30%控释肥处理每667 m2年增收节支分别达65.85、69.70、44.35元。说明一次性施用水稻控释肥具有较显著而且稳定的省工节肥和增产增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多糖高效提取与咀嚼片的研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研究了荔枝多糖的微波高效提取工艺及其咀嚼片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咀嚼片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提取法提取荔枝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水料比9∶1、微波功率640 W、提取时间10 min。以18%荔枝粗多糖、23%蔗糖、13%葡萄糖、18%微晶纤维素、26.8%食用淀粉、0.1%天然食用色素、0.1%食用香精和1%硬脂酸镁为配方原料,以50%乙醇水溶液为湿润剂在65℃下研制成荔枝多糖咀嚼片。该咀嚼片中多糖含量为6.525%,加样回收率达96.810%,相对标准偏差为3.826%,表明此测定方法可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桔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柑桔抗病分子育种近年来的研究动态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柑桔分子育种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期克服常规育种面临的多方面严重阻碍,如杂种不育、杂交不亲和、较长的童期和大的树体积,以及随之而来的用地和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等;其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已使其成为果树分子育种研究领域的模式植物之一。首先在利用富有目标抗病基因的柑桔近缘属枳(Poncirustrifoliate)作亲本,培育杂种群体,开发分子标记与连锁遗传作图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在基因组BAC文库与物理图谱的构建、抗病基因的克隆、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外源抗病基因及候选抗病基因的转化等诸多方面也已取得长足进展,并已摸索出适合柑桔基因工程操作的一整套方法。此外,本文对柑桔基因组的候选抗病基因转化及抗病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瓜抗枯萎病变异体离体筛选研究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利用镰刀菌酸(FA)为胁迫剂,以节瓜不定芽为筛选材料,进行节瓜抗枯萎病变异体离体筛选技术的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FA胁迫的适宜浓度为75~100 mg/L。经过筛选的细胞系对FA的抗性较未经筛选的细胞系明显增强。初步建立了节瓜抗性变异体离体筛选体系,获得了抗FA变异体再生植株的自交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