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粳 818 为试验材料,以接种灭活复合菌剂为对照,分析 2 种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 3 种解磷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R1-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AP)]单接种和两两组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比,加入解磷细菌后大部分处理的水稻菌根侵染率降低,其中FM+BM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下降至 7.54%,显著低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较于对照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或解磷细菌处理,复合接种处理在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整体上提高了氮肥、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 19.55 个百分点、20.47 个百分点.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氮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其中FM+BM为最优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指标的模拟分析与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种业竞争的核心是种子质量竞争,模拟种子质量指标变化动态,旨在适时适量优化质量标准,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以2016—2020年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抽检数据为依据,构建水稻、玉米和小麦种子质量指标的Logistic模型,模拟各指标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7个种子质量指标模型的决定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拟合精度均达到好或非常好水平。基于模拟分析结果,建议种子质量标准中的水稻杂交种纯度由96%提升到97%;水稻净度由98%提升到99%;玉米净度由99%提升到99.4%;玉米发芽率由85%大幅提升到90%左右;北方粳稻和玉米水分标准分别调整为15.0%和13.2%;其余指标不调整或微调。本研究的结论可为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种子 质量标准 Logistic模型 模拟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射流技术对食品大分子物质性质及结构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对纤维多糖(AX)、蛋白质(WP)、淀粉(PS)和果胶(PE)进行均质处理,通过分析处理前后大分子物质的粒径、扫描电镜图、X射线衍射图、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表观黏度,研究DHPM对大分子物质基本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经DHPM处理后4种大分子物质粒径均减小,平均粒径分别减小了79%、31%、68%、63%,大分子颗粒表面在剪切力作用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剪切和破碎,AX和PS的表观黏度增加,WP和PE则减少;X射线衍射、紫外吸收光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均质前后的特征峰及官能团未发生改变,而吸收峰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样品部分吸收峰发生红移,AX、PS、PE的O—H氢键缔合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峰宽增加,WP二级结构α-螺旋消失,β-折叠含量减少,结晶度下降。可以看出,DHPM处理使4种大分子物质的性质及结构产生一定的改变。该研究为食品大分子物质的深度开发与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睡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睡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花粉形态及其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离体萌发法对睡莲品种'彼得'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为睡莲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形态均为近球体或扁球体,其中巨花睡莲花粉粒最大,体积指数为30.3;埃及白睡莲花粉粒最小,体积指数为19.2.(2)花粉外壁纹饰类型繁多,包括网纹状、小颗粒状、瘤状、小柱状、长条状、微波纹起伏状.(3)根据聚类分析可将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分为4个类群,其中Nymphaea亚属与Brachyceras亚属间亲缘关系最近.(4)'彼得'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高,可达95%以上.研究认为,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特别是花粉萌发沟类型、外壁纹饰等特征可作为睡莲属植物种间分类、亚属间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规律的关键证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瘤胃胍基乙酸对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过瘤胃胍基乙酸(RPGAA)对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37.81±4.44) kg]相近的7月龄育肥后期湖羊公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水平组(L组)和高水平组(H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4%、0.08%的RPGAA。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L组第1~20天和第1~40天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各组之间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3)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组的半腱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组和H组的背最长肌和半腱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基本正常。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04%的RPGAA能够提高育肥后期湖羊生长性能,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脂肪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蓝光和外源钙对番茄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红蓝光和外源钙对番茄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为高品质番茄果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樱粉1号'番茄品种为试材,采用1/2倍的霍格兰营养液,以椰糠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叶面喷施蒸馏水+自然光(CK)、叶面喷施10 g/L CaCl2溶液+自然光(Ca)、叶面喷施蒸馏水+补充红蓝光(LED)、叶面喷施10 g/L CaCl2溶液+补充红蓝光(Ca+LED),其中在番茄初花初果期叶面喷施蒸馏水或者10 g/L CaCl2,在果实转色期进行补充红蓝光或者自然光处理,取各处理第1穗和第2穗完全转色的番茄果实,测定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生长特性、氮代谢、糖代谢、品质以及不同组分钙含量,分析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并且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番茄果实综合评价.[结果]与CK相比,Ca处理番茄果实的单果质量、糖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 38.45%,37.83%,40.80%和23.08%;LED处理番茄果实的糖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升高了 25.76%,11.30%,58.60%和22.84%,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 11.58%;Ca+LED处理糖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43.80%,30.49%和61.60%,番茄果实硬度、纵径和果型指数均有升高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 9.28%.Ca、LED和Ca+LED处理均能促进果实可溶性钙含量的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果实的硝态氮与总酚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与类黄酮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与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钙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综合评价排名为Ca+LED>LED>Ca>CK.[结论]叶面喷施CaCl2和补充红蓝光均能促进番茄果实生长和品质的改善,并以两者共同作用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塑料对农田土壤碳转化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微塑料的生态环境风险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地膜覆盖、有机肥施用、灌溉和包膜控释肥料使用等农田管理措施导致微塑料在农田土壤中持续累积.微塑料在土壤中经过物理破碎、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等作用发生迁移和转化,可能影响土壤碳周转,进而影响土壤碳储存和含碳气体排放.因此,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和整理,系统地梳理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种类和来源,分析了微塑料通过提供碳源影响土壤植物呼吸,改变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碳排放和碳转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是长碳链分子结构,进入农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转化及土壤团聚体、孔隙度和含水量等理化属性造成影响;(2)土壤中真菌和细菌对不同类型微塑料的分解和碳周转作用不同;(3)微塑料通过影响植物生长、改变相关功能基因丰度、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土壤碳转换过程.基于分析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碳转化过程,为评估微塑料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人蕉黄条病毒扬州、长沙分离物全基因组的测定与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我国美人蕉黄条病毒(Canna yellow streak virus,CaYSV)的全基因组序列及遗传进化地位,为指导病害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江苏扬州和湖南长沙采集到的美人蕉病样中,扩增获得CaYSV全基因组序列,并利用MegAlign、Mega11和RDP5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分别进行核苷酸一致率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和重组分析.[结果]除poly(A)外,扬州分离物和长沙分离物全基因序列均为9501 nt,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gment,ORF)均为9123 nt,编码304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序列分析表明,CaYSV扬州分离物和长沙分离物与已报道的CaYSV分离物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93.9%~99.4%和94.0%~99.5%.根据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CaYSV可以分为A和B 2个大组,其中A组又分为3个亚组.重组分析表明,CaYSV扬州和长沙分离物中均存在1个重组事件.[结论]CaYSV存在于我国江苏扬州和湖南长沙的美人蕉上.根据CaYSV的CP蛋白氨基酸构建系统进化树,扬州分离物和长沙分离物聚类到A1亚组,与泰国分离物K2、PHC478及俄罗斯分离物KS等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美人蕉 美人蕉黄条病毒 全基因组测定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铵硝配比肥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铵硝配比肥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2年水稻育秧试验,以硝硫基肥替代水稻育秧肥料中的硫酸铵,设置4个处理:CK(100%育秧绿)、NS1(70%育秧绿+30%硝硫基肥)、NS2(50%育秧绿+50%硝硫基肥)和NS3(100%硝硫基肥),探究不同铵硝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硝硫基肥替代硫酸铵(NS1、NS2和NS3)处理不会影响水稻秧苗成苗率,是一种适合水稻育秧的肥料.与CK处理相比,NS1和NS2处理通过改变育秧肥中的铵硝配比,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叶龄、茎基宽、株高、叶长和生物量).与CK处理相比,NS3处理秧苗素质(叶龄、茎基宽、株高、叶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水稻育秧后期(28~35 d)显著降低秧苗叶绿素(SPAD值)含量.与CK处理相比,硝硫基肥替代硫酸铵(NS1、NS2和NS3)处理会显著降低土壤NH4+-N含量,增加NO3--N含量;随着肥料中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逐渐降低.[结论]将水稻育秧肥料中的硫酸铵部分替代为硝硫基肥,可以通过优化肥料中的铵硝配比促进秧苗生长,但将硫酸铵全部替代为硝硫基肥,会增加氮肥损失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基因组填充重测序关联分析鉴别影响苏山猪初生体尺与乳头数性状的遗传位点
《畜牧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鉴别影响苏山猪初生体尺和乳头数性状的遗传位点,开发可用于辅助育种的分子标记,为苏山猪生长和繁殖性能的持续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对269头苏山猪初生仔猪(出生后24 h内)的体尺和乳头数表型进行测定,并采集耳组织样品。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基因型填充策略,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和群体分化指数(fixation index,Fst)的方法挖掘与目的性状强关联位点,并对位置功能候选基因开展GO和KEGG分析,确定最有可能的主效基因。本研究共鉴别到4个候选位点,分布在13、14和X染色体上,其中与初生体尺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有2个,与乳头数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有2个。本研究筛选出1个与体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ACTA2;1个与胸围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COL4A6;3个与乳头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ACTA2、CRTAP和SEPTIN6,为苏山猪初生体尺性状和乳头数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苏山猪 初生体尺 乳头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