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瓜果实发育相关SWEET糖转运蛋白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初步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瓜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夏令水果之一.甜瓜果实内所含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品质和产量.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糖转运蛋白具有运输葡萄糖和其他寡糖的功能,最近研究表明,SWEET糖转运蛋白在果实发育中可能起调控作用.本研究从甜瓜基因组中鉴定获得18个SWEETs糖转运蛋白基因,进一步通过RT-PCR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筛选到3个SWEETs基因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内或某个发育时期表达量较高.亚细胞定位显示,两个SWEETs基因(CmSWEET3,CmSWEET7a)定位在细胞膜上.进一步通过酵母表达发现,甜瓜CmSWEET7a在体外具有转运葡萄糖和果糖的功能.本研究为揭示SWEET糖转运蛋白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产区大蒜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检测及溯源分析
《环境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潜在威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江苏省邳州市大蒜核心产区采集了11种大蒜样品、 106个表层土壤和4种农膜样品,通过GC-MS法分析了大蒜、土壤和农膜中的16种PAEs...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邻苯二甲酸酯(PAEs) 农膜 污染土壤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对日本囊对虾免疫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饥饿胁迫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免疫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在25℃条件下将体质量(0.8±0.06)g的日本囊对虾置于多层多格的格栅式养殖装置中,每格放置1尾个体进行0、3、6、9、12 d的饥饿胁迫,分别检测各时间点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下,日本囊对虾生长性能显著降低;各组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织中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胃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饥饿胁迫前期呈现上升趋势,并在饥饿3d达到最高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饥饿胁迫下日本囊对虾各组织中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胁迫的3d达到最高值.本试验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不仅会显著降低日本囊对虾的生长性能,在不同胁迫时期对其各组织中免疫相关酶及ATP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饥饿胁迫 不同组织 免疫相关酶 ATP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RISPR/Cas9敲除NbLFY基因延迟本氏烟开花时间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过早开花会造成植物早衰,严重影响以营养体为产品器官的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植物开花基因并对其进行编辑以延迟开花时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LFY基因可抑制叶原基生长并促进花分生组织及花器官形成,是调控植物开花的关键"分子开关".为利用LFY基因延迟易早花植物的开花时间,本研究以本氏烟为试验材料,构建了NbLFY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盘并对编辑植株的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抗性筛选和PCR检测共获得了 10株T0代植株,靶位点测序分析发现其中有2株NbLFY基因发生了突变,编辑效率为20%,突变类型均为缺失了一个碱基(T)而造成了移码突变.对T1代基因编辑植株进行表型性状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基因编辑植株株高显著降低,现蕾期延迟20d,第一花序节位也明显提高,表明NbLFY基因的突变导致本氏烟开花时间延后,生殖生长进程延迟.本研究结果证实了 NbLFY基因可促进本氏烟开花,敲除该基因可以推迟开花时间.上述研究结果为其他经济作物利用LFY基因延迟开花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本氏烟 LFY基因 CRISPR/Cas9 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水稻栽培关键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苏省正处于打造千亿级优质稻米产业、建成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关键期以及水稻产业转型升级重要阶段,栽培技术是水稻提质增效的有力手段,故对江苏省当下热点水稻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梳理与总结,能更全面地了解江苏省水稻栽培现状,为江苏省水稻栽培发展提供参考。为此,本文从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和优良食味粳稻生产技术3个方向出发,阐述了相关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其中重点介绍了水稻机插技术、直播技术、简化施肥技术和高效植保技术,并展望了江苏省水稻栽培的未来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水稻冠层SPAD值预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比较筛选水稻冠层SPAD值估测模型,为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反演水稻SPAD值提供依据.利用无人机获取水稻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的冠层多光谱影像,选取7种常用的植被指数,利用3种回归方法建立基于植被指数的水稻叶片SPAD值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与水稻叶片SPAD值相关系数最高的植被指数不相同,拔节期最高的是GNDVI,抽穗期最高的是CIGreen,乳熟期最高的是CIRededge.抽穗期是水稻叶片SPAD值反演的最佳时期,模型具有较好的建模精度和估测效果,其中多元线性回归的建模精度较高,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试验结果可为水稻长势的实时无损监测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鸡肉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鸡肉贮藏期间菌群组成的影响,本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包装方式下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4℃冷藏期间,MAP,VP和N2包装能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高通量测序表明冷鲜鸡肉贮藏初期菌种丰富度高,贮藏后期优势菌属逐渐演变为假单胞菌属、环丝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说明它们能耐受较低的温度。与PP组相比,MAP组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丰度分别降低14.8%和9.2%,而N2组不动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的丰度分别降低9.6%和7.4%。VP组不动杆菌属、环丝菌属丰度下降8%和5.6%。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鸡肉中的菌群影响较大,三种包装均能抑制不动杆菌属的生长,气调包装对假单胞菌属抑制效果较好,而充氮包装和真空包装对希瓦氏菌属和环丝菌属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也为未来冷鲜鸡肉所采用的包装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冷鲜鸡 气调包装 充氮包装 真空包装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需冷量桃新品种南桂桃1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桂桃1号是以97-42-40为母本、Flordaglo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低需冷量桃新品种,需冷量约200 h。该品种果实扁圆形,果顶稍凹陷,平均单果质量233 g,最大单果质量454 g。果面茸毛中等,底色黄白色,3/4以上着红色。果肉白色,半离核,肉质为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2.4%,可滴定酸含量为0.24%。在江苏省南京市(经度118°87′、纬度32°03′)7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经度109°45′、纬度24°18′)6月中旬成熟、靖西市(经度106°42′、纬度23°13′)5月底至6月初成熟。该品种生长势偏旺,花为蔷薇型,有花粉,自花结实,早果丰产;流胶病抗性中等,春季温度偏低年份有少量缩叶病发生。适宜江苏、广西以及类似气候条件区域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伴生浮萍碳、氮汇及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萍是一种常见于静水环境中的水体漂浮微观植物。以大气CO2浓度增高为主导致的温度上升为特征的气候变化威胁着粮食安全。或因气候变暖及灌溉水体富营养化等,近年来我国稻田浮萍伴生有逐年加重趋势。本文综述了浮萍对稻田的影响,发现了一些重要信息:浮萍伴生降低稻田水体温度0.8—2.76℃及pH 0.10—0.45,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稻田NH3挥发18.2%—59.0%,提高氮利用率17.2%—78.0%,结果增加了稻田氮汇及稻谷产量(9.0%—34.6%);伴生浮萍生长繁殖快,其年产生物量可达8×10~3—13×10~3 kg·hm-2,碳汇几乎与当季水稻相当;水稻浮萍的互利共生总体大于竞争,二者伴生呈现了稻田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现象。但未来本领域仍需深入研究,包括浮萍伴生,特别是与环境因子互作(高温及高CO2浓度等)条件下,对稻田生态环境变化、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机制和可能带给稻田的风险等,为未来基于水稻-浮萍等生物协作开发适应气候及环境变化、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稻作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制备生物腐植酸的条件优化及其结构特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腐植酸的工艺条件,本研究筛选具有木质纤维素腐殖化功能菌株并复配高效微生物菌剂,研究发酵条件对生物腐植酸产量的影响,探究制备获得的生物腐植酸产物的结构特性。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主要底物共筛选获得14株腐殖化功能菌株,其中哈茨木霉DLT21、绒毛木霉DLS32、裂褶菌JLD3和拟康氏木霉DLS12腐植酸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4株菌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互补。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获得的最佳生物腐植酸制备条件为:麸皮为碳源、豆粕为氮源、麸皮与豆粕质量比为1∶0.8、初始含水率为70%、接种量为10~7个·g-1(以干质量计),在此条件下发酵20 d,腐植酸产量达338 mg·g-1。与商品腐植酸相比,本研究制备获得的生物腐植酸具有更高的N、H元素含量以及更多的羟基、亚甲基和酰胺基官能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