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5号耐盐性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5号的耐盐性强弱,研究了单盐与复盐对宁杂15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宁杂15号的耐盐性强于秦油10号和宁杂11号;宁杂15号对复盐的耐受性强于对单盐的耐受性,在单盐浓度为1.05%以下时,宁杂15号发芽率可达到79%以上,幼苗株高和根长生长正常。在复盐浓度为1.4%以下时,宁杂15号发芽率可达到85%以上,幼苗株高和根长也正常生长。因此,宁杂15号耐盐性较强,适宜在江苏沿海滩涂大面积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TaPIMP1基因小麦纹枯病抗性的基因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TaPIMP1基因在小麦抗纹枯病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以转TaPIMP1基因小麦及其受体亲本为材料,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其对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乙烯(ET)和纹枯病病菌诱导的应答,分析了受体亲本和转基因植株中PR1、PR2、PR5和PR10的表达异同。结果表明,小麦内源TaPIMP1基因在根、叶、穗、花和籽粒中均能表达,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水杨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和纹枯病病菌均能诱导TaPIMP1基因表达上调;转基因植株中PR1和PR5表达比受体亲本明显增强。推测纹枯病病菌侵染小麦植株后,诱导水杨酸累积,使TaPIMP1基因表达上调,从而激活了PR1和PR5的大量表达,产生对纹枯病病菌的抵御能力;转基因植株中由于导入了组成型表达的TaPIMP1基因,使PR1和PR5的表达更强烈和持久,因而与受体亲本相比,纹枯病抗性更强。
高温碱间歇式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互花米草为原料,采用中温(35±1)℃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了NaOH高温碱间歇式处理对互花米草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一次发酵至产气停止,单位TS产气量为263mL/g,发酵过程中出现酸化现象,pH值最低为5.17.二次发酵原料为一次发酵后的固体残余物,主要组分为可分解有机物以及一些难分解有机物,过程中未出现酸化现象,pH值经短暂下降后很快稳定在7.5左右,累积产气量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提高了46%.互花米草单位TS产气量为383mL/g.消化液中有机酸乙酸含量最大,丙酸和丁酸含量相当.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厌氧发酵 间歇式碱处理 挥发性有机酸(VFA) 沼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泰国食用豆生产概况与前景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豆是泰国主要栽培的农作物之一,主要栽培豆种有绿豆、黑吉豆、饭豆、木豆、普通菜豆、豇豆等(此处统计不包括大豆和花生),栽培面积合计约为168 000 hm2,消费方式主要为豆芽、甜点、菜用等,在泰国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就泰国相关食用豆的生产情况、主要育种目标、产业前景等情况作了综述,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眼莲的生态功能及其利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凤眼莲(E ichharnia crassipes)俗称水葫芦,是世界上公认的富集水体氮磷能力最强的水生植物之一。研究凤眼莲的生态功能,尤其是资源化利用潜力,对正确认识该植物、发挥其在水体环境治理和物质、能量循环利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凤眼莲的生态功能,并对其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高山杜鹃内源营养动态变化及休眠解除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内源营养物质在低温处理期间的变化规律及休眠解除后的开花动态,该研究以高山杜鹃红粉玉蝶为试材,设置了8个低温(5℃)处理时间,分别为0 d、14 d、28 d、42 d、56 d、70 d、84 d和98 d,并分别测定了其内源营养物质和开花动态。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初期叶片与花芽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然后下降,低温处理后28 d到56 d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叶片与花芽中的淀粉含量在低温处理期间基本呈现"V"字形,低温处理后42 d淀粉含量达到最低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温处理42 d后剧烈下降,之后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处理过程中叶片中的氨基酸含量始终低于花芽,低温处理前期叶片与花芽中的氨基酸含量略有上升,随后持续下降,低温处理42 d后分别达最低值。开花动态监测表明,42 d以上的低温处理可有效解除高山杜鹃休眠,经催花可比自然花期提早2~3个月绽放。分析表明,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高山杜鹃休眠解除与否具有密切联系,研究结果为常绿花卉休眠解除的监测及其花期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对敌草隆在土壤中的慢吸附及其对解吸行为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生物质高温厌氧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作为一种高效多功能的土壤改良物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对农药等污染物的吸附隔离可有效降低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为探讨生物质炭对农药吸附的时间动态过程及其对解吸行为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测定农药敌草隆在添加不同含量生物质炭的土壤中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延长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比较其对农药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少量生物质炭可增强其对农药的吸附作用,且土壤生物质炭含量越高,对农药的吸附作用越强;土壤对农药的吸附量随吸附接触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而且添加生物质炭含量越高,土壤对敌草隆的吸附量随时间延长增加得越多。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生物质炭含量越高,吸附接触时间越长,农药越难被解吸,当土壤中生物质炭的添加量为1.0%,吸附56 d时敌草隆的解吸率仅为1.8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苏丹草叶斑病病斑上分离获得的高粱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Alcorn]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防治该菌引起的病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粱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5~40℃温度下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值为6;菌丝在15~40℃,pH值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8;在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氮源中甘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胨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脲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在各碳源、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主要脂肪酸的积累及相关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主要脂肪酸地域间积累差异及相互关系,比较了高油材料3种主要脂肪酸在3个地方(南京、西宁和拉萨)的积累过程和△12脂肪酸脱饱和酶(FAD2)、△15脂肪酸脱饱和酶(FAD3)相对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C18∶1)含量不断增加,亚油酸(C18∶2)含量持续下降,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亚麻酸(C18∶3)含量变化不大。油酸与亚麻酸间、亚油酸与亚麻酸间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种子发育过程中不同海拔地区间油酸、亚油酸积累存在明显的差异。南京样品油酸积累速度最快,西宁样品次之,拉萨样品最低;拉萨样品油酸的快速积累比其他2个地点的样品晚10 d左右。南京样品亚油酸含量下降开始时间比其他2个地点提前10 d左右。种子发育过程中与油酸、亚油酸合成相关的FAD2相对活性不断下降,FAD3相对活性不断升高。拉萨样品FAD2相对活性下降开始时间较晚,为开花后29 d,下降速率最大;南京和西宁样品下降开始时间较早,均为开花后19 d,下降速率相等。不同海拔地区间FAD2相对活性差异可能与日最高温度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