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辐照宠物食品毒理安全性试验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剂量辐照鸡胸肉为试验材料,通过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进行检测,评价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雌、雄小鼠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10 g/kg,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辐照鸡胸肉属安全的宠物食品。

关键词: 宠物食品 辐照灭菌 安全性 毒理 鸡胸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物量的水稻根系生长动态模型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水稻根系生长动态模型,实现根系可视化,该研究以两优108(Va1,杂交籼稻)、86优8(Va2,杂交粳稻)和南粳43(Va3,常规粳稻)为材料,采用塑料桶土培,设施肥(每盆N 3.6 g、P2O5 0.8 g、K2O 3.6 g),与不施肥(基土同施肥处理)两个水平,分析并建立水稻根系根长、根体积以及根表面积与根干重的最适关系模型。结果显示:根长、根体积及根表面积与根干重间的动态关系符合幂函数Y=axb;2008年根长、根体积及根表面积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每株分别为358.138 1 cm、2.089 1 cm3和136.325 2 cm2,2009年的每株分别为42.993 7 cm、0.314 9 cm3和14.072 8 cm2,检验结果为该模型可靠性较好。表明所建水稻根系生长动态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通用性,为功能-结构水稻模型研究及水稻可视化奠定了基础,对水稻理想株型设计、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及水稻生长系统的可视化和数字化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稻根系 生物量 生长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分配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宁紫1号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分配特性,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在田间进行,设5个处理3次重复,从甘薯栽插成活到成熟收获期间,每隔15 d取1次植株样,茎叶和根分别称重、烘干,分析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每生产1 000 kg鲜薯需要吸收的氮磷钾总量为11.24 kg,氮磷钾比例为1.00∶0.69∶2.32;不同生长阶段甘薯的氮磷钾养分累积特征明显不同,氮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甘薯生长中前期(移栽后60 d内),生长后期由于落叶使累积量反而下降,磷钾的吸收90%以上发生在甘薯生长的中后期(移栽后30 d至成熟);累积在甘薯茎叶和块根中氮磷钾总量相近,但累积在茎叶中的氮和块根中的磷钾偏多,累积在茎叶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00∶0.60∶2.03,块根中为1.00∶0.82∶2.69;移栽后60~75 d是宁紫1号甘薯"源-库"关系的过渡期。

关键词: 甘薯 养分吸收 养分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鹅黄病毒JS804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4月至11月,江苏等地鸭、鹅发生了一种以产蛋率、采食量显著下降,出现脑炎样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对发病鹅进行剖检观察,鸭胚尿囊腔途径接种发病鹅病料分离病原,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对健康鹅接种分离病毒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在病毒核酸背景未知的情况下,应用非序列依赖性单引物扩增法结合DNA酶处理(DNase-sequence independent single primer amplification,DNase-SISPA)对病原基因进行扩增,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基因进行PCR扩增。剖检结果发现病鹅的脑膜、肺脏、肝脏、心脏、卵巢等多器官出血,脾脏肿大坏死。含毒鸭胚尿囊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显示:病毒粒子直径为50~60 nm。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该病并分离到病毒。应用DNase-SISPA方法发现了3个病毒相关基因片段,经序列比对分析,与黄病毒属(Flavi-virus)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基因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6%、88%、93%。据此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一段985 bp基因片段,该片段与黄病毒属坦布苏病毒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将分离的鹅黄病毒毒株命名为Goose/Jiangsu/804/2010(简称JS804)。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鸭、鹅新发疫病的病原为一种新的黄病毒。

关键词: 非序列依赖性单引物扩增法 黄病毒 JS804毒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远缘杂交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和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导致远缘杂交失败的生殖障碍原因及其有效的克服方法,包括杂交不亲和等受精前障碍因素和胚胎败育等受精后障碍因素;概述了远缘杂种的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等鉴定方法,并对植物远缘杂交育种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植物远缘杂交 不亲和 受精前障碍 受精后障碍 杂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囊化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及释放特性的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液芯胶囊内外菌体密度和胶囊强度为指标,研究接种量、培养批次和钙离子对微囊化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和胶囊在培养过程中菌体的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接种量在5%以下时,随着接种量的增大,相同培养时间内液芯胶囊内的菌体密度增大,且释放量也增大;随着培养批次的增加,液芯胶囊内和培养液中菌体密度都增加,培养至第4批时囊内菌体密度达1.12×1011CFU/g,但继续增加培养批次菌体密度变化不大;培养液中添加碳酸钙可减缓液芯胶囊强度下降,进而延长了胶囊的使用期限。由此确定了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最佳条件,即接种量为5%,培养批次为4,MRS培养液中添加0.3%碳酸钙。在此培养条件下,菌体密度达到1.12×1011CFU/g,并能延长胶囊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液芯胶囊 乳酸菌 高密度培养 释放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度水葫芦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不同覆盖度放养水葫芦的处理试验,分析其综合的环境效应,结果显示:在水面固定的情况下,水葫芦生物净产量和水体水分蒸腾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单位生物净产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显著减少;水体沉积物、pH值、溶解氧及叶绿素含量均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各因素水葫芦放养以水面的1/3覆盖度较为合理。

关键词: 水葫芦 覆盖度 环境效应 生物产量 水分蒸腾量 沉积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曲面法优化黑莓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实验设计确定影响黑莓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显著因素,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析因设计筛选提取条件关键因子;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建立自变量的数学模型,确定关键因子的水平。结果:超声波功率、时间和液料比对实验响应值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757.8W、作用时间5.8min、液料比118.1。在此条件下提取的黑莓叶中总黄酮含量为21.96mg/g。结论:所建回归模型能很好地预测黑莓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关键词: 黑莓叶 黄酮 微波提取 关键因子 响应曲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纹枯病、赤霉病的转TaPIEP1基因小麦的分子鉴定与选育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纹枯病(主要病原为禾谷丝核菌)和赤霉病(主要病原为禾谷镰刀菌)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TaPIEP1是从小麦中分离到的1个病原诱导的基因,其编码蛋白是可与GCC-box顺式元件结合、转录激活型的ERF转录因子。本研究以8个转TaPIEP1基因小麦株系的T4和T5代植株为试材,进行了外源转TaPIEP1基因的PCR检测、Southern杂交、RT-PCR与Q-RT-PCR的分析以及纹枯病菌、赤霉病菌接种与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外源TaPIEP1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能够稳定遗传,以单拷贝或双拷贝整合到7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基因组的不同位点;外源TaPIEP1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能超量表达;与受体扬麦12相比,TaPIEP1表达水平高的8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对纹枯病抗性显著提高,4个株系中一些材料对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3个株系中一些材料兼抗纹枯病和赤霉病,说明TaPIEP1正向参与了小麦对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反应,利用该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可创制抗纹枯病、赤霉病的小麦新种质。

关键词: 小麦 ERF转录因子 转基因 纹枯病 赤霉病 抗性

黑莓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高品质保健油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黑莓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样品最佳粉碎粒度60目,超临界CO2萃取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分离罐压力10 MPa,萃取罐温度45℃,萃取时间30 min,萃取得率为(17.73±0.19)%。GC-MS检测结果显示黑莓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油酸、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8.04%、11.76%、8.38%,占总脂肪酸的78.18%。研究结果为黑莓籽的综合开发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脂肪酸 农产品 黑莓籽油 气质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