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Y型甩刀式秸秆粉碎还田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棉花秸秆是棉花收获后的作物残体。为避免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棉花收获后必须把秸秆及时粉碎还田,否则直接影响来年复耕播种。本文针对目前水平旋转式秸秆还田机秸秆粉碎长度不均匀、留茬高度过高的问题,研制了一种Y型甩刀式秸秆粉碎还田机。通过对整机的结构配置、Y型甩刀的加工工艺、排列形式、刀轴转速及动平衡校核等关键技术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其最佳结构及排列形式。通过对影响机具作业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了工作参数的较优组合。经田间测试,当机具前进速度为9 km/h,滚刀转速为2 400 r/min,刀片离地间隙为10 cm时,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为87.5%,留茬平均高度为9.5 cm,完全满足设计需求。该机型对促进棉花秸秆合理有效利用,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Y型甩刀 秸秆粉碎还田机 设计 正交试验 最优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诱导细胞凋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基因(CIDEC)克隆及其在持续饥饿条件下阿勒泰羊尾脂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诱导细胞凋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cell death-inducing DFFA-like effector c,CIDEC)与脂肪分化密切相关,具有促进脂肪沉积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绵羊(Ovis aries)CIDEC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该基因在绵羊主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持续饥饿与充足采食状态下阿勒泰羊尾脂CIDEC的差异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绵羊CIDEC基因的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M199684),其中编码区(coding sequences,CDS)全长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经预测CIDEC蛋白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IDEC仅在阿勒泰羊脂肪组织中表达,其中在尾脂中高丰度表达,而在肠系膜脂肪中表达丰度较低。经过持续4周的完全禁食后,CIDEC在阿勒泰羊尾脂组织中表达急剧下降,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充足采食状态(P<0.01)。表明该基因在阿勒泰羊尾脂沉积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CIDEC基因在绵羊尾脂组织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阿勒泰羊 持续饥饿 尾脂 诱导细胞凋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CIDEC)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成立以来,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为了揭示其快速增长的原因,该文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系统科学方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和回顾了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历史,总结了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创新技术。由分析总结显示,新疆兵团棉花生产在自治区和中国处于领先和引领作用的原因,是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起了关键作用,新疆兵团棉花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并逐步向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方向发展。也充分说明,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该文也梳理了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过程中遇到或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农艺和农机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未来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北疆麦后复种青贮玉米田地温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0团七连8号地段大田,小麦收获的同时,秸秆粉碎还田,然后采取免耕播种和铧式犁翻耕后播种两种耕作方式,对比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北疆复播田土壤温度及复播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复播玉米LAI达到1之前秸秆覆盖具有降温效用,土壤温度低于翻耕处理,之后则具有保温作用。整个生育期免耕田土壤温度变化平缓,累积温度、累积温差及日平均温差均低于翻耕处理。免耕处理下作物生育期后移,干物质积累主要在生育后期,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略低于翻耕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降解地膜对棉田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以比较其保温保墒性能与普通PE膜的差别,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铺设不同降解膜的条件下土壤温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铺设地膜对棉花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土壤温度上,降解膜只要在头水前保证不破裂,可增加土壤温度,促进棉花生长,其保温性能与普通PE膜差别不大。在灌溉开始后,降解膜开始降解,保墒性能下降,但通过调节灌溉频率,降解膜对土壤含水率的不利影响可以消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肉用绵羊颗粒细胞抑制素βA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及其干扰效率验证
《中国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抑制素βA基因(inhibin-βA,INHβA)的表达与绵羊(Ovis aries)的产羔数有一定关系。为了观察INHβA对绵羊发情性状的影响以及在目的基因沉默后,引起的发情性状相关激素变化的情况,本研究利用RNAi技术构建载体干扰INHβA的表达。根据GenBank上绵羊INHβA(GenBank:NW_004080167.1)mRNA的序列设计干扰片段,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4个INHβA基因RNAi质粒载体PLLU2G-shINHβA-1(I-1)、PLLU2G-shINHβA-2(I-2)、PLLU2G-shINHβA-3(I-3)、PLLU2G-shINHβA-4(I-4)和1个空载体(赛亚公司的PLLU2G)阴性对照;在成功分离卵巢颗粒细胞并建立培养体系后,利用Lip2000介导干扰载体转染细胞,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干扰前后INHβ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4个干扰载体的干扰效率依次为34%,58%,39%,19%,其中I-2对INHβA表达的沉默效果最好。通过卵巢注射干扰载体I-2,检测干扰后绵羊血清INHβA、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酮(E2)的含量。结果显示,注射干扰载体后INHβA和FSH分别呈现明显的下降和上升波峰,而血清中LH和E2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 抑制素βA基因(INHβA) 绵羊 RNA干扰(RNAi) 卵巢颗粒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1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冬41号是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原名农业科技开发研究中心)于2000年以石冬8号为母本、新冬2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多年定向选育,结合抗病、品质筛选、抗寒抗旱鉴定、优化性状组合,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倒伏冬小麦新品种,2013年6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麦2013年03号),2013年11月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申请号20131036.7)。1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打顶剂对新陆早48号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陆早48号为材料,开展土优塔棉花打顶剂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化学打顶对棉花农艺性状、品质、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用量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处理后,棉花的株高、果枝台数、叶龄数等农艺性状均优于人工打顶(CK),打净率在80%以上。化学打顶不同用量处理棉花的单铃重增大,皮棉重、霜前花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喷施600、750、900 m L/hm~2用量土优塔棉花打顶剂相对于对照具有增产效果。化学打顶不同处理的百粒重、籽指、衣指、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等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土优塔棉花打顶剂能有效控制株高,但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绵羊拷贝数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快速、灵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红色荧光蛋白基因(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red fluorescent protein,IGF1-RFP)绵羊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方法】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作为绵羊的内源参照基因,梯度稀释法。【结果】分别获得RFP和GAPDH基因的Ct值与起始模板数的相关性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9和0.999,相关性高。通过比较目的基因RFP和GAPDH起始模板数,得到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绵羊中的拷贝数。编号0152、0216、0217、0218的转基因绵羊拷贝数分别为3、1、1、1。【结论】以IGF-I转基因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针对外源基因序列和内源参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IGF-I转基因细毛羊外源基因的拷贝数进行检测,并且准确检测外源基因的拷贝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转液L对绵羊成纤维细胞电转染条件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实验室配制的电转液L,优化绵羊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利用Lonza 4D—Nucleofector设备,针对实验室配制的电转液L,将P max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导入绵羊成纤维细胞中,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和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转染效率。【结果】通过测定细胞转染效率,得到较佳电转方案:L电转液100μL悬浮绵羊成纤维细胞,采用CZ-167电转程序,质粒浓度4 g,2×106个细胞,电击一次,电转后37℃放置10 min可获得理想的转染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