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品种金萱在广东茶区的生产适应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广东从台湾引进了金萱无性系茶树品种并在粤东、粤西、粤中、粤北等茶区试种,多年观察调查结果表明: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早生,叶色淡绿具光泽,叶质厚,节间粗长,茸毛短密,发芽整齐,分枝密度大,芽叶生长势强,生长期长;抗旱、抗寒性强,病虫危害少;种植成活率高,达90%以上;萌芽期和开采期分别比对照种黄棪早6~11 d和8~15 d,并呈现南早北晚的趋势;产量高,生产效益显著,2~4龄茶园每667 m2产干茶61.13~85.55 kg;适制乌龙茶和绿茶,且品质优于黄棪,生产经济效益也超过黄棪。调查结果显示,茶树品种金萱总体表现适应性良好,适宜在广东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减数分裂期高温胁迫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5℃)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3℃)为对照,研究减数分裂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的花药开裂率及花粉育性,对耐热品种黄华占影响较小;明显降低了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耐热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热敏感品种粒宽显著缩短,长宽比显著增大,而对耐热型品种影响不大;明显降低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幼穗的核糖核酸(RNA)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幼穗的乙烯释放速率,热敏感品种变化幅度大于耐热品种;显著增加了耐热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无显著影响。总之,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强、RNA含量高、MDA含量低及乙烯合成少是耐热性品种在高温胁迫下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超低温保存及其植株再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bed.)M.Roem.)无菌试管苗为试材,对其离体茎尖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茎尖在含有5%二甲基亚砜(DMSO)的0.4mol/L蔗糖培养基上预培养3 d,60%玻璃化溶液(PVS2)中室温装载30m in,PVS20℃下处理40m in,经液氮保存至少24h后,转入继代培养基上再培养,成活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3.3%和86.7%。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同时对再生植株进行SSR标记检测,未发现超低温保存前后的DNA谱带存在差异。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赤红壤pH和可溶性盐的影响
《生态环境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施用氮肥对赤红壤性土壤pH和可溶性盐的影响,以赤红壤上发育的水稻土为供试土壤,以油麦菜(Lactuca sativa L)为栽培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施等量的磷(P2O50.08g·kg-1)、钾(K2O0.16g·kg-1)条件下,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4个氮肥品种及其不同用量水平(0、0.08、0.16、0.24和0.32g·kg-1)下土壤的pH和可溶性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的种类及用量对赤红壤性土壤的pH、可溶性盐及K+、Na+、Ca2+和Mg2+的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pH显著降低,而可溶性盐及K+、Na+、Ca2+和Mg2+的质量分数则升高;在各施氮水平下,(NH4)2SO4、NH4Cl对土壤pH、可溶性盐及K+、Na+、Ca2+和Mg2+的质量分数的影响总体上明显大于CO(NH2)2、NH4NO3。


几个柑橘品种叶片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柑橘品种的光合特性差异,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分光光度计对4个柑橘品种(奈92-1脐橙、沙糖橘、沙田柚和贡柑)叶片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奈92-1脐橙、贡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曲线,早上10:00时左右出现峰值,而沙糖橘、沙田柚则为典型的"双峰"型曲线,早上8:00时出现首峰,而次峰分别在12:00时和14:00时出现;日Pn最高值以沙田柚最高,高低顺序为沙田柚>贡柑>奈92-1脐橙>沙糖橘,除沙糖橘无光合"午休"外,其余品种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2)奈92-1脐橙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WUE),而沙田柚和沙糖橘则较低。(3)叶绿素含量与其Pn呈正相关趋势,花青苷则相反,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而类胡萝卜素与Pn之间相关性不明显。综合Pn和WUE可知,沙田柚、贡柑的光合性能较高;而沙田柚和沙糖橘的WUE较低,干旱季节要注意淋水保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