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尼罗罗非鱼肌肉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水产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1种尼罗罗非鱼肌肉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体系,实验将尼罗罗非鱼肌肉组织蛋白质提取后,用双向电泳(2-DE)分离蛋白质,分别对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方法、IPG胶条长度及p H范围、SDS-PAGE凝胶浓度及染色方法4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索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液氮研磨-丙酮沉淀法制备样品蛋白质,使用24 cm p H 4~7的IPG胶条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第二向SDS-PAGE电泳采用浓度为12.5%的凝胶进行,双向电泳后的凝胶采用硝酸银染色法进行染色处理,该条件下扫描所得尼罗罗非鱼肌肉蛋白质二维电泳图谱具有蛋白质分离程度好、斑点清晰、分辨率高及横纹少等优点。研究表明,技术体系适用于尼罗罗非鱼肌肉蛋白质的分离,可用于后续罗非鱼肌肉蛋白质组学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镉胁迫对尼罗罗非鱼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海洋环境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重金属镉(Cd2+)对鱼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本文采用静水生物测试的方法,将尼罗罗非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水平(0、0.5、1.5、3.0和6.0 mg/L)的Cd2+溶液中,21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肌肉、肝脏、肾脏、脾脏和鳃5种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镉对尼罗罗非鱼抗氧化酶活性产生影响。尼罗罗非鱼肝脏组织的SOD、CAT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组织,具有组织特异性。肝脏组织的SOD、CAT活性和GSH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高浓度组(3.0 mg/L)和极高浓度组(6.0 mg/L)尼罗罗非鱼肝脏组织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中SOD、CAT活性和暴露水体中镉的浓度水平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尼罗罗非鱼肾脏组织中SOD、CAT活性及GSH含量均处于诱导状态;对于鳃组织而言,SOD、CAT活性呈现低浓度(0.5 mg/L)时被诱导,高浓度时被抑制。不同暴露组尼罗罗非鱼肌肉和脾脏组织中SOD、CAT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C-型凝集素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海洋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c DNA文库中的C-型凝集素基因EST序列,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C-型凝集素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 CTL。该基因全长1285 bp,包含104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8.56 k Da,为甘露糖型凝集素。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Ec CTL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秀丽白虾(Palaemon modestu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1%。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 CTL基因在血细胞、肝胰腺、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当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后6~12 h,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 CT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本研究证明脊尾白虾C-型凝集素在其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脊尾白虾免疫系统打下基础。
关键词: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C-型凝集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Nramp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及SNP筛选
《渔业科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Nramp)属于膜整合转运蛋白,具有抑制胞内寄生菌侵染、调节巨噬细胞的抗菌活性等作用。本研究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Nram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并对其与抗鳗弧菌感染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了筛选。该基因c DNA序列全长371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677 bp,所编码蛋白含有558个氨基酸,该蛋白具有Nramp家族的典型特征,包括10个跨膜区(Transmembrane,TM)、1个由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胞质内转运蛋白特征结构域(Consensus Transport Motif,CTM)。半滑舌鳎Nramp的ORF末端有1个类似于脊椎动物Nramp2中的铁反应控制蛋白结合位点(Iron-responsive regulatory protein-binding site,IRE)。半滑舌鳎Nramp与其他14个物种的Nram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3%-91%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半滑舌鳎Nramp和所有鱼类Nramp聚集为一簇,与其他物种Nramp2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Nramp基因在半滑舌鳎脾脏和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肌肉和性腺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哈维氏弧菌感染的半滑舌鳎肾脏、脾脏和肝脏中表达量呈升高趋势,而在鳃中则表现为下调趋势。利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感染鳗弧菌后同一家系的233个个体(抗病个体165个,感病个体68个),共检测到15个SNP位点,对其中3个SNP位点即SNP-g.3113(T→C)、SNP-g.3125(A→G)和SNP-g.3164(A→T)进行测序分型后发现,SNPg.3125(A→G)的等位基因(G)频率和基因型(GG)频率与半滑舌鳎抗鳗弧菌疾病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Nramp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半滑舌鳎的抗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SNP-g.3125(A→G)可作为潜在的抗性遗传标记位点。本研究将为半滑舌鳎抗性品系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ramp) 基因克隆 RT-PCR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铅、镉和铜
《分析试验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C8固相萃取柱,建立了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海水中Pb,Cd,Cu的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的吸附和解析条件。测定Pb,Cu线性范围为0~100μg/L,Cd线性范围为0~4μg/L,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93。Pb,Cd,Cu检出限(3σ,n=11)分别为0.66,0.023和0.48μg/L;标准偏差分别为4.0%,0.84%和4.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96%和97.3%。方法能有效克服海水中复杂基体干扰问题,已用于海水样品中痕量Pb,Cd,Cu的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受精卵和仔鱼对不同盐度的耐受性
《生态学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观察了11个盐度梯度(5、7、9、11、13、15、20、25、28、30、35、40、45,28作为对照组)下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不同发育阶段的受精卵的沉浮性质和孵化情况以及初孵仔鱼在不投饵条件下的存活情况,并测定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第一次分裂前和原肠期两发育阶段的受精卵在盐度低于25的海水中均呈沉性,盐度为25时则悬浮在水层中部,盐度28及以上呈浮性;第一次分裂前的受精卵对盐度改变较敏感,而原肠期受精卵对盐度胁迫产生一定的耐受性;盐度的改变对初孵仔鱼的存活率和SAI值影响比较大。综合分析孵化率、仔鱼畸形率以及SAI值,推测四指马鲅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5~35,最适孵化盐度为3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收获期内不同品种鲜海带中岩藻多糖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应用化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收获期内不同品种鲜海带中岩藻多糖的含量、结构及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7月29日批次中,新奔牛物种含有最高的多糖含量,干重比达到0.69%。岩藻多糖产品中,早熟种样品多糖同时存在最高的多糖、岩藻单糖含量,分别达到51.14%和31.92%;海科1号样品多糖含有最高的硫酸基团含量,达到37.82%。与市售多糖样品相比,各品种鲜海带岩藻多糖样品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活污水对珠江口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评价
《海洋渔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11~2015年间以及2001年度珠江口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pH、溶解氧、总氮、总磷4个监测指标,分析研究了近5年来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年代间差异。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珠江口水域pH值指标尚处于相对合理范围内,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溶解氧指标仅2015年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从中长期来看呈逐步下降趋势;总氮含量显著超标、总磷含量超标幅度略低,但均较2001年水平有大幅上升。目前,珠江口水域生活污水对渔业生态环境影响整体仍处于重污染状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相关管理和执法部门强化珠江口水域及整个珠江流域的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监管,以期逐步改善和提高珠江口水域渔业生态环境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
《水产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lenium-dependent glutathione peroxidase,SeGPx)在斑节对虾应激反应和卵巢发育中的作用,实验以斑节对虾肝胰腺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的Se-GPx基因(Pm Se-GPx)片段为基础,利用RACE技术获得Pm Se-GPx基因的c 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Pm Se-GPx在斑节对虾不同组织、卵巢发育各期、肝胰腺组织在pH9、硫酸铜(Cu~(2+))应激下的相对表达量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Pm Se-GPx基因c DNA全长为959 bp,5'非编码区(UTR)长10bp,开放阅读框(ORF)长639 bp,编码212个氨基酸,310 bp的3'UTR包含一个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序列(SECIS),ORF中的密码子209TGA211编码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U67)。实时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Pm Se-GPx在斑节对虾的肝胰腺、卵巢、精巢、心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卵巢次之;卵巢发育阶段表达结果则显示Pm Se-GPx在卵巢发育各期均有表达,在卵巢Ⅲ期表达量最高,其次是V期;在Cu~(2+)胁迫下,其表达量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又下降的趋势;在环境pH为9胁迫下,表达趋势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然后又下降,再大幅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SeGPx在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Se-GPx参与斑节对虾对环境理化因子应激的免疫调控。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卵巢发育 Cu2+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卵、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中国水产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象山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至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Ⅰ~Ⅹ),以方形网(网口为1 m×2 m,网目1.0 mm)采集象山港水域蓝点马鲛鱼卵、仔稚鱼,同时利用CTD采集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水深等数据。结果表明,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卵出现时间为4月初至6月初,鱼卵的丰度随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4月中旬至5月初为高峰期。仔稚鱼出现时间相对滞后且提前结束,持续时间短,集中在5月初至5月中旬。鱼卵和仔稚鱼主要分布于港口和港中部水域,其中鱼卵、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空间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较深水域,而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主要分布在较浅的近岸水域。鱼卵丰度与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水深均呈显著性相关(P<0.05),最适表层水温范围为15~19℃,最适表层盐度范围为25.5~26.0,分布水深为15~30 m。仔稚鱼仅与表层水温呈显著性相关(P<0.05),最适表层水温范围为18~19℃。
关键词: 蓝点马鲛 象山港 鱼卵 仔稚鱼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