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海马鲛流刺网网目对康氏马鲛的选择性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南海马鲛流刺网网目对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i的选择性,于2015年3月在南海北部用网目尺寸分别为80、100、120、138、142、160 mm的刺网进行了共同捕捞试验,基于SELECT(Share Each LEngth's Catch Total)模型的基本架构下,用Normal和Bi-normal选择性概率模型拟合试验数据,并就刺网对康氏马鲛的渔获方式、选择性曲线形状和SELECT模型应用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康氏马鲛172尾,康氏马鲛的渔获方式以刺挂为主;Normal和Bi-normal的估计分隔模型均比等分隔模型拟合效果好,其中Bi-normal的估计分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两个选择性峰值点对应的相对叉长分别为R_a=4.4399和R_b=6.7278;6组网目尺寸的刺网对康氏马鲛的相对作业强度(pi)大小依次为138 mm>142 mm>160 mm>100 mm>80 mm>120 mm。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南海马鲛流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切除单侧眼柄对不同体质量养殖斑节对虾卵巢发育及产卵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盐度31、水温28~29℃下,进行了4次卵巢诱导试验,研究了切除单侧眼柄对体质量56.4~105.4g的养殖斑节对虾卵巢发育和产卵的影响及卵巢发育、产卵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切除单侧眼柄诱导养殖斑节对虾卵巢发育成熟,成功率(y)与雌虾体质量(x)显著相关(P<0.05),雌虾体质量越小,诱导成功率越低,回归方程为:y=133.92lnx-535.63(r2=0.9297)。养殖斑节对虾眼柄手术后,最快10d产卵,部分雌虾能重复产卵。产卵量(y)与雌虾体质量(x)显著正相关(P<0.05),雌虾体质量越小,产卵量越小,回归方程为:y=122.22lnx-472.2(r2=0.9738)。雌虾累积死亡率、卵子直径和卵子孵化率与雌虾体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建议用体质量80g以上的养殖斑节对虾雌虾作为亲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藻华聚集的环境效应:对凤眼莲生态学性状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肥的过量使用,工业、生活污水的直排以及农业径流等多种因素,导致当前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等均出现了因氮磷过量累积而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而伴随该现象发生的是周期性水体蓝藻水华,对水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社会生产活动等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在各种治理蓝藻水华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中,原位种养水生植物因具有生态、环保和投入少等优点而成为首选措施。然而,在水生植物种植过程中,蓝藻大量聚集后将会对植物的生态性状产生何种影响,需要深入研究。通过研究藻华聚集后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的影响,有助于揭示藻华规模性爆发引起水生植物消亡的深层机制和更好地发挥植物的水体生态修复功能。以凤眼莲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蓝藻水华聚集下对凤眼莲生态学性状的影响及植物的应答响应。结果表明:藻华聚集后2 h内植物根区水体溶氧会被耗尽,Eh降至-200 m V,形成厌氧、强还原环境从而对凤眼莲产生胁迫作用;植物叶片、根系中N、P及可溶性糖含量上升,K含量下降,表明凤眼莲对环境胁迫有较强的应答响应;添加60 g·L~(-1)处理的根系活力持续增强,添加120 g·L~(-1)处理的根系活力在胁迫的前3 d增加、随后呈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植物根系长度、生物量和根系/茎叶比值呈持续下降趋势,表明在超过了凤眼莲的抗逆能力后,就开始出现根活性降低、生物量下降、K~+含量下降等对逆境胁迫的应答现象,植物的新陈代谢受阻,植物开始死亡,表明藻华聚集后水体生态环境恶化,对凤眼莲产生的重度胁迫是导致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直链藻属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1975—2014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直链藻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发现,每年发表论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单篇论文的作者数增长缓慢,近5年每篇论文的作者数开始大于4名;发表论文的学术杂志的影响因子中等偏下,学术影响力不大;以上也映射出此研究方向的冷门性。欧美发达国家对直链藻学术论文的贡献最大,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有关直链藻的研究内容仍偏重于基础性研究,分类、多样性和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仍保持一定的热度。淡水湖泊和江河流域是开展直链藻研究的主要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年~2014年南海海水养殖鱼类病原菌哈维弧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海水养殖鱼类主要的病原菌,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该研究采用K-B法对南海地区沿岸养殖鱼类90株哈维弧菌分离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通过系统聚类法以平方Euclidean距离来分析菌株间的耐药性同类关系,探讨哈维弧菌耐药性的时空分布和耐药谱的多样性。结果显示,90株哈维弧菌共有耐药谱26种,谱型丰富度为28.9%。其中,多重耐药谱(耐3类及以上抗生素)21种,包含菌株共35株,占总菌株数的38.9%,谱型丰富度为80.8%。从时间分布上看,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分别具有10、18和8种耐药谱型;从地区分布上看,海南、广东和广西3个地区分别包含17、13和2种耐药谱型,时间与地区的耐药谱型差异明显。90株哈维弧菌样本聚类分析得到GroupⅠ、GroupⅡ和其他组群,分别含有11、12和4种耐药谱,耐药谱型率分别为16.9%、57.1%和100%,而GroupⅠ和GroupⅡ组群进而分为5个亚群i~v。结果表明,在广东、海南和广西地区养殖鱼类中所分离到的哈维弧菌耐药谱具有复杂多样性特征,随着时间年份的递增,哈维弧菌耐药谱种类也发生着更新变化,耐药谱不断扩大延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ACH速测法与国标法测定对虾养殖水体氮磷含量的比较
《淡水渔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HACH速测法检测对虾养殖水体氮磷含量的可行性,应用HACH速测法和国标法(GB 17378.4-2007)检测对虾池塘水体NH_3-N、NO_2~--N和PO_4~(3-)含量,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及其相互关系;并研究了对虾养殖池塘水样直接过滤测定、过滤低温冻存和低温冻存过滤三种处理方法对NH_3-N、NO_2~--N和PO_4~(3-)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HACH速测法检测NH_3-N、NO_2~--N和PO_4~(3-)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检测结果与国标法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但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NH_3~-N)=0.891X(NH_3~-N)-0.006;Y(NO_2--N)=1.657X(NO_2~--N)+0.004;Y(PO_4~(3-))=0.901X(PO_4~(3-))-0.018(Y为国标法检测值,X为HACH速测法检测值);HACH速测法检测养殖水体的结果利用建立的函数方程进行换算,获得的计算值与国标法检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经三种方法处理后的对虾池塘水体NH_3~-N、NO_2~--N检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经冻存处理两组水样的PO_4~(3-)含量显著低于直接过滤检测组PO_4~(3-)含量,冻存处理组之间PO_4~(3-)含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HACH速测法可用于检测养殖水体NH_3-N、NO_2~--N和PO_4~(3-)含量,但检测结果需要经函数转化;为保证水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待检水样需要采取合适的保存方式或者立即进行测定。
关键词: 对虾养殖水体 NH3-N NO2--N PO43- HACH速测法 水样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骨形态发生蛋白10(BMP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具有成骨活性,在胚胎发育、组织发生、生殖调控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但在贝类中研究还很少。研究克隆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BMP10基因,命名为Pf BMP10。该基因c DNA长1 752 bp,包含开放阅读框(ORF)1 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包含一个N端信号肽、一个前结构域和成熟蛋白区。成熟区包含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结构域,其中含7个半胱氨酸残基。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分析显示Pf BMP10高表达于担轮期和变态期,提示其可能参与幼体担轮期、变态期的发育调控。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其在鳃和外套膜高表达,贝壳缺刻实验显示缺刻处理24h后其在鳃和外套膜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表明Pf BMP10可能与贝壳形成相关。研究结果可为BMP家族基因功能及贝壳形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骨形态发生蛋白10 贝壳形成 缺刻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樟芝发酵液和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物对SPCA-1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食用菌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发酵液和经95%乙醇浸提后的菌丝体醇提物分别用石油醚和氯仿进行分级提取,得到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对不同提取物进行体外抑制SPCA-1肺癌细胞增殖实验,发现各提取物均可抑制SPCA-1细胞的增殖,其中发酵液石油醚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好,IC50为62.5μg/mL,发酵液和菌丝体氯仿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好,IC50分别为120.9和109.5μg/mL,菌丝体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差,在25~150μg/mL作用浓度下,抑制率低于20%。各提取物对SPCA-1细胞凋亡和生长周期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各提取物在肺癌细胞SPCA-1中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S期周期阻滞来表现其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肪酶B4000和P1000对鲜鲈鱼鱼片的脱脂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养殖鲈鱼脂肪含量较高不利于后续加工和贮藏的问题,本文采用脂肪酶B4000和P1000,在室温(20±2)℃条件下对鲜鲈鱼鱼片进行脱脂处理,分析鱼片的脱脂率和蛋白损失率以及感官变化,比较脂肪酶B4000和P1000的脱脂效果,并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脂肪酶B4000和P1000复合脱脂工艺。结果表明:脂肪酶B4000对鲜鲈鱼鱼片的脱脂率为46.22%,蛋白损失率为7.19%;脂肪酶P1000的脱脂率为37.74%,蛋白损失率为7.04%,均对鱼片的色泽和完整性无影响。正交实验法优化复合酶最佳脱脂工艺:脂肪酶B4000∶P1000酶浓度比为50 U/m L∶20 U/m L,料液比1∶3(W∶V),室温下脱脂处理60 min,脱脂率达到51.06%,蛋白损失率为8.18%。该脱脂工艺可有效脱除鲜鲈鱼片50%的脂肪,有利于后续产品的加工贮藏和保持产品品质。
关键词: 脂肪酶B4000 脂肪酶P1000 鲈鱼鱼片 脱脂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影响与参数摄动下船舶航速的非线性H_∞控制
《系统仿真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船舶的自动化水平,增强船舶的航行安全,对航速的稳定控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船舶航速控制是一个参数时变、非线性,且其动态特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常规的控制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在建立船舶运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时,考虑了环境因素如风、浪、流的影响和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微分几何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精确线性化,然后利用线性H∞控制理论,设计了船舶航速的非线性H∞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H∞控制器能有效的抑制环境扰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保证控制精度,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