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隐蔽型真菌毒素的研究现状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真菌毒素是某些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它们的种类繁多,玉米在生长及贮藏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它们的感染;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和糖类或其他基质结合形成结合态形式,被称为隐蔽型真菌毒素,隐蔽型真菌毒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阐述了玉米中常见的真菌毒素,例如: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T-2和HT-2等的毒理学性质和检测方法,着重介绍了其隐蔽型毒素的形成、结构、毒理学性质和检测方法,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真菌毒素 隐蔽型真菌毒素 毒理学性质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克山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克山是东北北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克山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克山的潜在育种意义。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133 d(103.8~157.0 d)、蛋白质含量39.69%(35.6%~44.38%)、油脂含量20.58%(17.47%~22.84%)、蛋脂总量60.27%(54.00%~63.97%)、百粒重17.61 g(6.13~28.17 g)、株高约96 cm(54.92~146.8 cm)、主茎19节(11.23~25.83)、分枝2.75个(0.22~7.63)、倒伏2级左右(1.00~4.00);(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 0和MG I,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相近,其它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MG 000和MG 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110~120 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0~20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MG 0和MG I,特别是油脂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高约1%、1.5%;株高、节数均低于MG 0和MG I,分别低约10~40 cm、2~8节。MG II的生育天数在当地高达150 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不适合当地种植;品质性状表现低于当地品种水平,特别是蛋白质、蛋脂总量均低约2%,油脂低约0.5%;而株高、节数高于当地品种,分别高约10 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 III在克山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其它性状表达不正常,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克山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油脂和蛋白质含量相对小些,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克山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供试的东北资源中提出了各农艺、品质性状改良可用的亲本品种名单,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熟期组 农艺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育种潜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垄双行不同种植密度下切块与整薯播种对‘垦薯1号’马铃薯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2016

摘要:小整薯播种是未来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趋势。试验以马铃薯新品种‘垦薯1号’为研究对象,110 cm大垄垄上双行种植,采用切块播种和整薯播种2种种植模式,每种模式下设9个处理,分别为3个行距(垄上2行之间的间距):15,20和25 cm,3个株距:15,20和25 cm。经过试验发现整薯播种与切块播种相比出苗期提前1~3 d;株高、茎粗小于切块播种,但是单位面积内主茎数增多;植株鲜重和干重都小于切块播种,植株的干鲜重比高于切块播种;单株结薯数整薯播种平均比切块播种增多18.34%;整薯播种的商品薯率都低于切块播种,产量除处理15×20外都高于切块播种,处理25×25、25×20、20×20的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分别高出43.00%,31.73%,40.59%,且差异显著,处理15×25产量高出48.36%,差异极显著。整薯播种和切块播种产量最高处理分别为36 473和29 263 kg/hm~2。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密度 播种方式 植株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表达GmHSFA1大豆在干旱条件下对高温的响应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揭示干旱条件下植物耐高温的能力,可提高品种抗干旱的潜力。在土壤水分为8%~9%干旱条件下,分别在28和48℃处理耐旱的T7代过表达Gm HSFA1大豆株系,观察其形态基因表达和生理及光合指标的变化,并运用关联分析方法,筛选和确定抗干旱耐高温的大豆品系,为大豆分子遗传改良和基因聚合育种的种质材料利用奠定技术基础。结果表明:在干旱、高温条件下,过表达Gm HSFA1大豆株系目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其中T7-27大豆的表达量增加了22倍;植株中热激蛋白的靶基因HSP70、HSP22、HSP17.9的表达量明显上调,分别增加了46,7和59倍;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丙二醛含量受高温影响,株系间增幅不同;可溶性糖含量受高温影响均明显增加,增幅最高的为T7-27株系,增幅为91%;植株净光合速率降低,但低于非转基因大豆。多种指标的灰色关联性分析表明,过表达Gm HSFA1的大豆株系T7-18和T7-27的抗干旱耐热性较好。

关键词: GmHSFA1基因 干旱 高温 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糙米挤压工程米生产工艺优化

粮油食品科技 2016

摘要: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自行研制的双螺杆挤压机和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方法,研究螺杆转速、水分含量、模头温度以及干燥温度等操作参数对糙米挤压工程米质构特性和复水率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工艺参数是螺杆转速为350 r·min-1,水分含量为31%,模头温度为75℃,干燥温度为65℃,其质构综合评分为75.6,复水率为82.8%,表明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可改善糙米的口感和蒸煮特性,提高糙米的食用品质,因此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双螺杆挤压 糙米挤压工程米 响应曲面 质构综合评分 复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寡糖素水剂在水稻上应用试验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

摘要:把氨基寡糖素水剂,也就是所谓的海岛素运用在水稻上,进行小区之间的比较,全面观察海岛素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水稻的生长、加强抵抗性,进一步增加其产量,通过试验找到使用海岛素的科学方式。

关键词: 水稻 海岛素 现状 解决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中国种业 2016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电子信息化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 农业经济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尿素对东北黑土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表征34年施肥条件下东北黑土中氨氧化古菌(AOA)群落特征,明确不同尿素水平对其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与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关联分析,探讨引起影响东北黑土中AOA群落变化的主效环境因子,为进一步揭示黑土土壤硝化作用过程和机制,以及改良施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34年长期定位试验,选取3组不同施肥处理:无尿素组(对照CK和磷钾处理PK)、一倍尿素组(单施一倍氮肥处理N1,氮磷处理NP,氮磷钾处理NPK和氮钾处理NK)和二倍尿素组(单施二倍氮肥处理N2)共7个处理的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454高通量测序和Real-time PCR技术,以AOA Arch-amo A基因为分子标靶,解析不同尿素水平对黑土中AOA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并对AOA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黑土中AOA的Arch-amo A拷贝数由2.64×107/g土壤显著降低至8.34×105/g土壤,且黑土p H是引起其数量降低的直接原因;OTU水平上的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度分析(NMDS)结果均表明,相同尿素水平的各处理AOA群落结构相似,不同尿素水平处理间的AOA群落差异显著;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 H、水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浓度是影响土壤AOA群落变化的主效环境因子(P<0.0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东北黑土中AOA主要有Nitrososphaera和Nitrosotalea两个属:无尿素组中99.3%和一倍尿素组中90.1%的Arch-amo A序列归类于Nitrososphaera,二倍尿素组中67.9%的Arch-amo A序列归类于Nitrosotalea。【结论】本研究表征了长期不同施肥下黑土中的AOA群落特征,通过与土壤化学性质耦合分析,确定了引起黑土中AOA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长期施用氮肥的黑土中,AOA Arch-amo A拷贝数和群落结构受尿素施用量的影响显著,低倍尿素提高其多样性,而高倍尿素则使之降低,土壤p H、有机碳和硝态氮浓度是导致AOA群落差异主要因素。

关键词: 尿素施用量 氨氧化古菌 土壤酸化 冗余分析 454测序

扫描电镜-能谱仪在生物质炭特性分析上的应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不同温度产生的生物质炭的化学与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芒草碳的平均碳含量和最大碳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平均碳含量和最大碳含量与最高处理温度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为0.76和0.86)。平均碳含量和最大碳含量与高温灼烧法测定的碳含量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为0.83和0.91),最大碳含量的相关性好于平均碳含量。因此,应用该方法获得芒草炭的碳含量与温度相关性好,最大碳含量可以用于生物炭组分分析;电镜扫描结果可以有效分析芒草炭的结构特性。基于该方法快速、简便、稳定以及可对生物质炭的结构和组分同时分析的优点,它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生物质炭等其他材料的结构特性与组分研究。

关键词: 扫描电镜-能谱仪 生物质炭 最大碳含量 平均碳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地区草莓高架育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草莓一直是地栽作物,主要采用匍匐茎繁殖来获得种苗,从苗木定植、匍匐茎整理固定、起苗到子苗收获等系列作业都要蹲下弯腰劳作,劳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黑龙江省等高寒地区作物生育期短,年无霜期130~150d,年最低温度-30℃以下,造成草莓种苗繁苗系数低,等级分化严重,生产优质苗木比率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架栽培应用于草莓生产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果实商品特性,目前国内已有一定的示范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