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DGGE及其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的方法,研究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对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DGGE图谱中搬迁前后2个土层不同处理的样品间条带的数量和亮度存在部分变化;对DG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可得,真菌群落结构在2个土层各处理中搬迁前后有部分变化,其中MNPK处理的变化较为显著;对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得,在0~20 cm土层中各处理虽然搬迁前和搬迁后产生分异,但搬迁前后的3年中处理间的分布规律相似,在20~40 cm土层中搬迁前和搬迁后MNPK和CK处理的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搬迁前和搬迁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受到搬迁扰动的影响远小于耕作方式、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的影响。

关键词: 黑土 原状土搬迁 真菌群落多样性 PCR-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及加倍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单倍体育种是建立在遗传标记技术上的一种新兴的玉米育种技术,具有缩短育种周期,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及合成育种新材料等优点。为更好地进行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及应用,简要介绍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概况及特点,重点阐述了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及加倍率在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播期、不同遗传背景等因素下的变化并就其在玉米育种领域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单倍体 诱导率 加倍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炭疽病症状观测及发生危害调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有效防治西瓜炭疽病,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露地和保护地西瓜进行西瓜炭疽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瓜炭疽病发生普遍,危害程度与地点、西瓜品种及栽培方式相关。研究明确了不同地区西瓜炭疽病的发生危害程度,各地发生程度存在着差异,平均发病率幅度为3.61%~45.5%,平均病情指数幅度为1.52~28.33,牡丹江地区和哈尔滨地区的双城市发生较重,佳木斯地区发生较轻。通过对西瓜炭疽病症状观测,明确了西瓜炭疽病对西瓜不同部位的危害症状表现。

关键词: 西瓜炭疽病 症状 发生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探讨深松耕作在半干旱地区效果,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秋季深松(A)、春季深松(B)、常规耕作(旋耕)(C)对耕层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25cm土层内处理A和处理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处理B和处理C土壤容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深松增加了土壤蓄水量,处理A的土壤含水量在3个土层中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处理B和处理C;处理A产量(11 274kg·hm-2)最高,处理B产量为11 018kg·hm-2,分别较处理C增产8.70%、5.86%,且处理A、处理B与处理C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半干旱区 玉米 深松耕作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葡萄科研与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

摘要:本文从葡萄的品种选育、防寒栽培技术研究、抗寒育苗技术研究、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设施葡萄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葡萄抗寒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7个方面回顾了黑龙江省的葡萄科研与产业发展历程,同时介绍了目前黑龙江省的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 黑龙江 葡萄 发展历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种薯质量溯源平台的设想与实现

信息技术 2016

摘要:马铃薯种薯质量对于马铃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建立黑龙江马铃薯种薯质量溯源平台的设想,并综合应用二维码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溯源平台的实现进行设计。所设计的溯源平台可以实现数据收集功能、质量审核功能和质量溯源功能。马铃薯种薯质量溯源平台的建立将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一个有效方便的种薯质量追溯平台,为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 溯源系统 互联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选出适合嫩江县玉米生产的节水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减蒸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比研究了秸秆整棵覆盖(处理1)、液体地膜地面喷洒(处理2)、光降解地膜覆盖(处理3)、聚乙烯地膜覆盖(处理4)、黄腐酸蒸腾抑制剂叶喷(处理5)等不同减蒸技术条件下土壤水分、温度的变化和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水分差异较大,地表有覆盖物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拔节期,处理4、3、1覆盖的土壤水分都高于对照,依次高出8.2、6.0和3.0百分点,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灌浆期后,只有处理1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6~0.9℃,扬花期和蜡熟期秸秆覆盖降低温度1.0和0.5℃,FA(处理5)叶面喷施后玉米叶面蒸腾速率减少29.5%、气孔导度减少30.6%、净光合速率增加16.7%。拔节期的株高以处理4和处理3最高,与其它处理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1最低。处理3和处理4的产量与其它处理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比对照增产18.3%和17.6%;处理1造成了减产,减产幅度为6.20%。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正相关趋势,最高的为处理3和处理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0%和18.1%;水分利用率最低的为处理1,比对照降低了5.40%。

关键词: 玉米 覆盖 蒸腾抑制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非对称性,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增温幅度,但关于非对称性增温对水稻源库特征影响的研究尚少。为此,于2006-2008年,借助稻田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在江苏南京开展了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源库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天增温(AW)、白天增温(DW)和夜间增温(NW)处理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与常温对照相比,AW、DW和NW使干物质分别降低9.3%、16.3%和6.1%,产量分别降低4.6%、12.0%和7.7%。AW、DW和NW分别使花后干物质积累降低23.9%、30.5%和13.9%,但花前干物质无显著影响。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成熟期叶干重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对叶干重无显著影响,对茎干重及其所占比例有降低趋势。增温对强势粒的灌浆不利,而有利于弱势粒的灌浆。与对照相比,AW、DW和NW处理使每穗库容量分别平均降低9.9%、7.4%和7.4%,使粒叶比分别平均下降4.1%、9.5%和8.1%。由此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江淮水稻植株的源下降和库不足是影响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水稻生产 昼夜不同增温 开放式增温 干物质积累 籽粒灌浆 籽粒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械活化马铃薯淀粉制备交联阳离子淀粉及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农产品加工 2016

摘要:采用自制小型机械活化装置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处理2 h,再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制备机械活化交联阳离子淀粉。研究机械活化对淀粉的糊透明度、凝沉性、冷水溶解率的影响,并考察溶液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b~+初始质量浓度对溶液中铅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可使淀粉颗粒结晶结构受到破坏,结晶度降低,反应活性提高,并且活化后的交联阳离子淀粉对铅离子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关键词: 机械活化 淀粉 理化性质 反应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间作用力对玉米胚芽蛋白热诱导凝胶形成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调节pH值和添加不同类型的试剂(NaCl、GuHCl、PG、Urea、2-ME、NEM、Na_2SO_4、NaSCN),并采用转矩流变仪,来观察分子间力对玉米胚芽蛋白质凝胶形成过程产生的作用,以期建立多因素诱导凝胶体系模型。结果表明,二硫键、静电相互作用、氢键和疏水作用为CGP热诱导凝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二硫键的作用最大。疏水相互作用随着凝胶的升温而逐渐增强,而氢键则随着凝胶的冷却而逐渐增强,氢键对CGP热诱导凝胶的形成比疏水相互作用贡献大。研究结果为玉米胚芽深加工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玉米胚芽蛋白 热凝胶 分子间作用力 流变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