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单细胞RNA测序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单细胞RNA测序(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是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高通量测序的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特定细胞亚群基因表达的异质性,帮助我们识别未知或稀有的细胞类型,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scRNA-seq技术的进步使其在肿瘤、临床医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畜禽育种中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介绍了scRNA-seq一般流程,着重阐述了其在畜禽的生殖分化、毛囊发育和肌肉生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前景,以期为scRNA-seq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scRNA-seq 畜禽 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英山县小流域面源污染分析及治理技术

绿色科技 2024

摘要:为综合治理英山县小流域面源污染,保护白莲河水库优良的水质,通过监控和调查英山县小流域面源污染情况,采取“农田源头削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氮磷流失过程拦截、安全入河排放”全过程控制的方法,有效控制了英山县小流域面源污染,结果表明:治理后英山县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降低,2023年化肥用量比2022年减少93 t,减少1.81%,施用强度为276.8 kg/hm2,农药用量比2022年减少4.16 t,减少2.24%,施用强度9.95 kg/hm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口pH值为6~9、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排放值分别低于60、8、20、1 mg/L的标准。英山县小流域面源污染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村落面源污染,必须从源头防控、生产过程清洁、末端综合治理、减少点源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等环节入手,统筹推进要素治理与区域治理,恢复和提升农业生态功能,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关键词: 小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影响因素 治理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仲生产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2024

摘要:杜仲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湖北省恩施州作为国内主产杜仲的地区之一,杜仲栽培面积广泛.为更科学合理的种植繁育杜仲,本文对杜仲的生长习性和人工栽培过程中的种子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加工储存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杜仲的人工高效生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杜仲 种苗繁育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与东方黏虫的耐寒性及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情况比较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草地贪夜蛾和东方黏虫均为我国农业重大害虫,两者具有相似的寄主和生态位,存在种间竞争.通过室内低温模拟试验、冬季室外笼罩试验及田间调查,比较了草地贪夜蛾与东方黏虫的耐寒性,以及两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情况的差异.研究发现:东方黏虫幼虫在7℃的平均存活时间是草地贪夜蛾的5.7~5.8倍,在0 ℃是草地贪夜蛾的4.2~7.2倍.在7℃,草地贪夜蛾的蛹在28 d内全部死亡,东方黏虫的蛹存活可超过28d;在0℃,草地贪夜蛾的蛹最多存活14 d,东方黏虫的蛹存活可超过14 d.冬季在武汉室外笼罩3个月后,发现有存活的东方黏虫幼虫,未发现存活的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典型区域均发现了田间越冬存活的东方黏虫幼虫、蛹或成虫,而未发现活体草地贪夜蛾.上述结果表明,东方黏虫比草地贪夜蛾更耐寒,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越冬,草地贪夜蛾在该区域无法越冬,这导致翌年春季作物上东方黏虫可能早于草地贪夜蛾出现,使其在种间竞争的初期占据优势.该结论为研究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与本地物种(东方黏虫)的种间竞争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东方黏虫 耐寒性 越冬 长江中下游地区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对产蛋后期双莲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肝脏脂代谢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对产蛋后期双莲鸡配套系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脂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健康、体重及产蛋率接近的40周龄双莲鸡产蛋母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采取2×3双因素设计,代谢能(ME)设定为11.30和10.88 MJ/kg两个水平,粗蛋白(CP)设定为16.2%、15.2%和14.2%三个水平,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结果显示:(1)粗蛋白水平对产蛋率、料蛋比、平均蛋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11.30 MJ/kg代谢能水平可显著降低51~54周龄双莲鸡产蛋率和平均日产蛋量(P<0.05),并显著增加平均蛋重(P<0.05)。(2)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互作极显著影响46周龄鸡蛋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1),并显著影响50周龄鸡蛋蛋黄颜色(P<0.05);10.88 MJ/kg代谢能水平54周龄鸡蛋哈氏单位、蛋黄比例显著高于11.30 MJ/kg代谢能水平(P<0.05),而46、54周龄鸡蛋蛋黄颜色和46、54周龄鸡蛋蛋壳厚度极显著低于11.30 MJ/kg代谢能水平(P<0.01),50周龄蛋壳厚度显著低于11.30 MJ/kg代谢能水平(P<0.05);16.2%粗蛋白水平46周龄鸡蛋哈氏单位显著高于14.2%粗蛋白水平(P<0.05),而54周龄鸡蛋蛋黄比例极显著低于15.2%和14.2%粗蛋白水平(P<0.01)。(3)10.88 MJ/kg代谢能水平双莲鸡血清、肝脏甘油三酯水平,肝脏相对重量和腹脂相对重量以及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如SREBP-1c、ACACA、FAS、SCD1表达量均显著低于11.30 MJ/kg代谢能水平(P<0.01)。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双莲鸡配套系蛋鸡产蛋后期(42~54周龄)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以10.88 MJ/kg和16.2%为宜。

关键词: 双莲鸡 代谢能 粗蛋白 蛋品质 脂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东大别山区野生豆科牧草资源调查与评价

草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利用野生豆科牧草资源,2017-2021年对分布于鄂东大别山区的野生豆科牧草资源现状、属种、植物区系、生活型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鄂东大别山区豆科牧草资源分属于34属77种,以少种属和单种属为主体,占资源总数的91%。资源中包括6个中国特有种,2个中国珍稀濒危种,23个栽培牧草野生种及野生近缘种。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和热带为主要分布型,分别占总属种的47%和38%。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占资源总数的70%。资源中饲用品质优良的占79%,其余均在中等以上。

关键词: 鄂东大别山区 豆科牧草 植物区系 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壳蛋鸡群体SLCO1B3基因分型及其蛋壳颜色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周龄和绿壳基因型对蛋壳颜色的影响。对585只产绿壳蛋母鸡进行绿壳基因分型,结果表明O/O型个体比例为48.5%,O/o型个体比例为51.5%;使用色差仪对实验群体30周龄与40周龄的蛋壳颜色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整体,还是对O/O型与O/o型的蛋壳颜色进行分析,40周龄L值较30周龄均极显著升高,可将L值的极显著升高作为绿壳颜色随产蛋周龄递增的变化规律;在同一产蛋时期,本实验群体O/O型蛋壳颜色a值极显著低于O/o型,感观呈现为蛋壳颜色更深更绿,且不同绿壳基因型的5种亲本组合方式的子代母鸡(即本实验群体)a值在同周龄的组间比较中存在极显著差异,这暗示可将a值作为衡量绿壳颜色深浅程度的重要指标,利用a值可能对后续蛋壳颜色分级的研究及绿壳蛋鸡的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绿壳蛋 绿壳基因型 产蛋周龄 蛋壳颜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低产蛋鸡产蛋后期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其功能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对高低产蛋鸡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得到了调控产蛋量的潜在候选基因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卵巢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共以 3 只高产蛋鸡和 3 只低产蛋鸡卵巢组织为试验对象,以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 2 种蛋鸡卵巢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情况,采用GO Term和KEGG Pathway方法对筛选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发现,在高低产蛋鸡卵巢组织样本中平均获得 1.07×108 个Clean Reads,其中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Clean Reads约占 93%.与低产蛋鸡卵巢组织相比,高产蛋鸡卵巢组织共有 125 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 101 个基因显著上调和 24 个基因显著下调.GO Term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长、细胞组织成分、细胞组成部分或生物合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过程;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焦点粘着、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等途径.对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高产蛋鸡卵巢组织中上调基因VCAN、VIPR2、DCN、COL6A2、COL6A1、RELN、FN1、ADAMTS1、COL3A1在卵泡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形成和细胞连接过程中发挥作用,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蛋鸡卵巢发育及卵泡选择方面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为分析产蛋后期高低产蛋鸡卵巢组织功能差异及卵泡发育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RNA-seq 高低产蛋鸡 卵巢组织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产支链蒽醌发酵培养基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sp.)WS-13394株发酵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分,以提高菌株产支链蒽醌的水平,为该化合物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链霉菌WS-13394株产支链蒽醌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及最适碳氮源和无机盐组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摇瓶发酵产量的显著因子;结合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设计分析,拟合显著因子与支链蒽醌产量的非线性方程,从而获得优化的菌株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优化后的最佳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8.12 g/L、鱼粉10.00 g/L、酵母膏6.34 g/L、碳酸钙0.71 g/L、硫酸镁0.50 g/L、磷酸氢二钾0.50 g/L,此模型预测发酵液支链蒽醌产量为408.35 mg/L.应用此优化组合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支链蒽醌产量为411.73 mg/L,产量较优化前(89.70 mg/L)提高了3.59倍.[结论]通过响应面优化获得了显著提高链霉菌WS-13394株产支链蒽醌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为该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机制研究及其在动物模型中的效果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链霉菌 发酵培养基 优化 响应面法 支链蒽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隆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防除油菜田杂草及对作物产量和田间光照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农田杂草的治理中,结合农艺措施来治理草害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实现草害的综合治理.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棉隆土壤消毒联合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田主要杂草野燕麦Avena fatua、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防除效果,及杂草对氮、磷、钾及水分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对油菜田杂草防除效果显著,对野燕麦、苦苣菜均有良好防效,总鲜重防效达到89.8%~100.0%.采取防除措施后,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量减少85%以上,有效改善了田间的水肥和光照条件.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不同处理的油菜籽产量达到3 155.0~4 920.5 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未消毒土壤区增加13.3%~76.8%,增收1 857.3~10 684.8元/hm2.研究表明采用土壤消毒结合种植密度对油菜田杂草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适度增加油菜种植密度既能保证对杂草防效,同时也能保证产量.

关键词: 棉隆 种植密度 杂草防效 养分 油菜籽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