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778条记录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弄清湖北省某蛋鸡场180日龄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和产蛋率下降的病原,采集病料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用形态学观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鉴定,并用鸡胚感染试验对分离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病原分离鉴定结果仅滑液囊支原体阳性,镜检观察到典型的"煎蛋样"菌落;16S rRNA序列与已报道的滑液囊支原体的具有高度同源性;鸡胚感染试验显示,分离株导致鸡胚发育迟缓,胚体弱小,从弱小胚体内可再次分离出滑液囊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滑液囊支原体分离株对泰妙菌素、四环素和盐酸克林霉素敏感.结果表明,从产蛋下降的鸡群中成功分离到1株滑液囊支原体,为临床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稻机械精量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探索

中南农业科技 2024

摘要: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是轻简化的种植方式,推广面积正在逐年扩大,其中中稻的应用面积最大。概述了湖北省水稻直播发展情况,总结了中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栽培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规范中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技术,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中稻 机械精量穴直播 高产栽培技术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硼毒害下萝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在明确不同浓度硒和硼对萝卜幼苗生长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硒对硼毒害下萝卜幼苗生物量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旨在为减轻萝卜幼苗硼毒害提供技术支撑。以‘雪单1号’萝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硒浓度(0、2.5、5、7.5、10μmol/L)和5个硼浓度(0、125、250、500、750μmol/L),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硒和硼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2个硼处理(250、500μmol/L),通过叶面喷施清水和适量硒(5μmol/L),研究适量硒对硼毒害下萝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萝卜幼苗鲜重随叶面喷施硒和硼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萝卜幼苗适宜的硒喷施浓度为5μmol/L、叶面喷施硼浓度为500μmol/L时,萝卜幼苗出现中毒症状;与正常施硼(250μmol/L)相比,硼毒害(500μmol/L)显著降低了萝卜幼苗干物质重,增加了硼含量和硼累积量,降低萝卜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增加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叶面喷施适量硒(5μmol/L),与无硒处理相比,硼毒害处理萝卜幼苗硼含量、硼累积量分别降低40.06%、37.36%,幼苗POD、CAT、APX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14.82%、17.45%、18.05%,非酶抗氧化物GSH、抗坏血酸(ASA)含量分别增加13.89%、5.88%,H2O2、MDA含量分别降低28.43%、20.45%。适量硒可以提高萝卜幼苗抗氧化作用,降低活性氧累积,减轻过量硼对萝卜幼苗产生的毒害,扩大植株对硼的适应范围。

关键词: 萝卜 硼毒害 抗氧化酶活性 非酶抗氧化物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肥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实现鲜食型甘薯提质增效,本试验以'烟薯25'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烟薯25'的产量效应、干物质分配、氮磷钾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显著提升'烟薯25'的单薯重和鲜薯产量,促进生物产量向甘薯块根转运及干物质向块根分配,提高茎叶、块根及总生物量的氮、磷、钾积累量,且氮、钾的产块根效率和收获指数较习惯施肥均有显著性提高.

关键词: 提质增效 ’烟薯25’ 优化施肥 土壤养分 氮磷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光玫瑰’葡萄避雨栽培f式树形对光合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f式树形对简易单栋拱棚避雨栽培‘阳光玫瑰’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Y式、T式树形为对照,分析了f式树形4年生‘阳光玫瑰’葡萄叶幕冠层结构和光能截获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简易单栋拱棚避雨栽培条件下,f式树形在增加叶片实际光能截获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改善果皮色泽、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方面表现出相对优势。

关键词: 葡萄 树形 简易单栋拱棚 光合特性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特征分析与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摘要:目的 进一步挖掘和评价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脂肪特征及差异.方法 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 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含量平均值仅为1.070%(以干基计),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平均含量为:虾稻共作(1.037%)<虾稻连作(1.057%)<精养池(1.214%),虾稻模式与精养池养殖模式呈显著差异(P<0.05).肌肉组织中测出37种脂肪酸,其中26种脂肪酸呈显著性差异(P<0.05).3种养殖模式下脂肪酸组成均呈现:∑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饱和脂肪酸(saturate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脂肪酸总量呈现:虾稻共作(76.7%)>虾稻连作(76.1%)>精养池(75.4%),且虾稻共作、虾稻连作和精养池养殖模式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27.249、231.698和248.526 mg/100 g,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8.962、72.613和81.114 mg/100 g.结论 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脂肪酸品质均表现优良,符合健康膳食的要求,总体上看,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下脂肪特征要优于虾稻连作和精养池养殖模式,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潜力.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养殖模式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分析与思考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阐述了我国食用菌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食用菌标准存在的问题,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标准体系框架,以期为深入研究、制定食用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食用菌标准体系 发展现状 标龄 标准废止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切花多头菊品种茎枝数量性状比较与因子分析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20个切花多头菊品种为试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1个茎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品种间差异,并采用标准化后的因子分析结果对供试品种茎枝数量性状进行评价,以期为切花多头菊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11个数量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在8.93%~26.83%,品种间茎枝性状差异主要体现在栽培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花蕾大小与数量,以及采收时期切花枝的花序总长、节间长和花枝粗等性状,11个数量性状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3个因子,根据对应指标分别命名为F1长度、F2数量、F3粗度,方差解释率分别为30.51%、29.58%和19.41%。权重较高的指标为开放花头数、花枝粗,权重值分别为10.46%和10.32%。根据评价值结果,仅“爱之槟”“柠檬酒”“瑞丽”和“爱之黄”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

关键词: 切花 多重比较 因子分析 标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砂梨新品种‘金琇’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琇’为‘德胜香’与‘华梨2号’杂交选育出的砂梨新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08 g,果皮底色绿,成熟时黄绿色,果面平滑,果形整齐美观;果肉绿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0.2%,汁液多,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12.4%,可滴定酸0.18%,品质中上。在武汉市郊7月下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25 d。盛果期产量25 500 kg·hm~(-2),抗黑斑病,适宜湖北梨产区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关键词: 砂梨 品种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通量测序分析褐飞虱circRNA表达谱及其潜在功能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如何适应抗性水稻品种YHY15,并为研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褐飞虱对抗性水稻适应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生物型1和生物型Y(能致害抗性水稻YHY15的生物型)褐飞虱的circRNA,并统计其类型和分布.分析生物型1和生物型Y褐飞虱间circRNA表达差异,并对circRNA来源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生物型1和生物型Y褐飞虱共鉴定到19个circRNA,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其中17个circRNA由剪接位点之间的外显子构成,2个circRNA由剪接位点之间的所有碱基构成,17个circRNA长度在200~800 bp.生物型Y褐飞虱的circRNA表达丰度与表达量比生物型1褐飞虱的更高.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物型1褐飞虱克服抗性水稻YHY15形成新的生物型Y的过程中,在自然选择压力下,circRNA的表达出现变化,推测这种变化影响了褐飞虱新生物型的形成.KEGG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到的生物型1和生物型Y褐飞虱circRNA来源基因主要富集到自噬相关通路上.[结论]褐飞虱长期取食抗性水稻,导致褐飞虱消化、解毒和代谢能力进化,能降解抗性水稻为抵御褐飞虱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鉴定到的生物型1和生物型Y褐飞虱的circRNA来源基因与细胞自噬相关,表明褐飞虱通过细胞自噬过程应答抗虫水稻,这种应答反应促进褐飞虱适应抗虫水稻,致害性增强和生物型形成.

关键词: 褐飞虱 circRNA 细胞自噬 抗虫水稻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