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十堰猕猴桃溃疡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试验
《中国南方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猕猴桃溃疡病严重影响了各地猕猴桃的生长。为明确鄂西北猕猴桃溃疡病病原形态及生物型,筛选合适的杀菌剂,探索避雨栽培对病害的控制效果,为防治病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及生物型,使用抑菌圈法筛选15种杀菌剂对其抑制效果,调查避雨栽培和露天不同情况下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形态特征、16S rDNA及特异性引物鉴定到的菌株K-2为Pseudomonas syringae,生物型为biovar 3。室内毒力测试筛选到7种药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抑制效果,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58.06%,通过在避雨栽培下施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效果高达83.87%,说明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溃疡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避雨栽培 防治效果


储藏过程中稻谷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酶活力变化的研究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风味劣变是影响稻谷品质和商品价值的关键问题.稻谷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与酶活力变化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稻谷储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酶活力变化的研究概况,重点讨论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香气贡献及前体物质.稻谷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烃、醇、酚、醛、酯、酮、杂环类7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对稻谷整体风味影响最大,杂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多、种类最丰富.除酚类化合物含量下降和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无规律变化外,其余几类化合物的含量、种类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稻谷储藏过程中风味劣变主要是脂质经脂肪酶(LPS)水解、脂肪氧化酶和脂氧合酶(LOX)氧化成己醛、丙二醛、异戊醇、糠醇等化合物造成的.稻谷储藏过程中,脂肪水解酶、脂肪氧化酶和LOX活性增加后下降,蛋白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降低趋势.储藏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酶活力的变化是减缓稻谷陈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稻谷储藏 陈化 风味物质 酶活力 挥发性化合物 提取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JYY防控土传病害效果评价及其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抗菌成分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土传病害是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限制因子,在我国蔬菜和中药材上发生日趋严重,引起严重的连作障碍。生物防治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目的】明确对土传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菌株JJYY的种类及其防控效果和主要抗菌产物,为新型生物农药开发奠定基础。【方法】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鉴定菌株JJYY。分别利用比浊法和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该菌提取物对4种土传病原细菌和5种土传病原真菌的EC50,利用盆栽试验评价对番茄青枯病等病害的防控效果。利用二代Illumina NovaSeq与三代PacBioSequel相结合测序技术对菌株JJYY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PGAP等软件进行基因注释等分析,利用反相制备液相色谱和质谱初步分离鉴定抗菌物质。【结果】菌株JJYY是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该菌提取物对4种土传细菌和5种土传真菌的EC50分别为0.940-1.092 mg/mL和2.733-3.678 mg/mL。对番茄青枯病、菊花根腐病和辣椒枯萎病的最高防效在80.00%-87.74%之间,与化学药剂链霉素或噁霉灵无显著差异(P>0.05)。该菌基因组大小为3 929 792 bp,编码3 895个基因,与B. velezensis JS25R和B. subtilis 168具有3 445个和2 997个同源编码基因。预测该基因组共有1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功能基因簇。从该菌株提取物中共分离出9种抗菌组分,其中2个初步判定为已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actin D和7-O-malonyl-macrolactin A。【结论】菌株JJYY是一株对土传病原细菌和真菌病害均有较高防效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该菌基因组与已知贝莱斯芽孢杆菌不同,并产生多种已知和未知的抗菌物质,继续深入分析鉴定其抗菌物质和抗菌机制将为开发新型高效的生物农药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土传病害 青枯病 抗菌活性 反相制备液相色谱 质谱


红曲复合营养米制备工艺及其食味品质研究
《粮食与油脂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红曲复合营养米.以莫纳克林K含量和感官得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利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对产品食味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挤压四区温度为90℃、螺杆转速为120 r/min、喂料速度为8 kg/h时,得到的红曲复合营养米的感官得分及莫纳克林K含量最高.随着功能性红曲米粉添加量的增加,红曲复合营养米的食味品质有明显区别.以籼米粉质量为基准,当功能性红曲米粉添加量为2.0%时,红曲复合营养米在鲜味和咸味上指数适中,且苦味、涩味指数较低,能够赋予产品更佳的食味品质.
关键词: 复合营养米 功能性红曲米粉 莫纳克林K 电子鼻 电子舌


虾壳源多肽酶解条件的优化及其抗冻活性和作用机制的探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 优化从虾壳中提取多肽的酶解条件,并探究虾壳多肽的抗冻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小龙虾虾壳为原料,使用复合酶酶解提取多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虾壳最佳酶解条件。以面包酵母菌为抗冻测试对象测试其抗冻能力。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虾壳多肽的组成进行鉴定,基于多肽的理化性质和序列,结合抗冻预测平台筛选抗冻肽(antifreeze peptides, AFPs)。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AFPs的作用机制。结果 在酶解温度40℃,底物质量浓度20mg/mL,加酶量12000U,酶比0.33的最佳酶解条件下,多肽提取率达到了70%以上。虾壳多肽中含有1004种肽段,能明显提升酵母菌存活率。从具有抗冻活性且置信度靠前的20条多肽中进一步筛选出了潜在的抗冻肽AFP1、AFP2。AFP2和冰面之间形成的氢键数量为14,部分水分子同时与2个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充当水桥稳定多肽的构象, AFP2与冰之间的结合能为-105.08 kcal/mol,冰结合模拟效果理想。结论 AFPs与冰结合并抑制冰晶生长可能归因于带电荷的亲水性氨基酸残基与水分子形成的氢键、范德华力等分子间作用力,可开发为有益的冷冻保护剂,用于冷冻食品加工,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抗冻肽 虾壳 肽组学 复合酶解 冰晶生长抑制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对肉牛瘤胃发酵、瘤胃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对肉牛瘤胃发酵、瘤胃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7.45±22.63) kg、日龄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T1和NT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给予基础饲粮,NT1和NT2组分别以10%和20%发酵饲料桑等量替代基础饲粮。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11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NT1组和NT2组瘤胃液戊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NT2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F/B)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NT2组普氏菌属(Prevotella)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未分类颤螺旋菌科(unclassified_Oscillospiraceae)和毛螺旋菌科UCG-008(Lachnospiraceae_UCG-008)细菌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 <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NT2组中瘤胃细菌富集于环境信息处理途径、信号转导途径、双组分系统和耐药性:抗菌途径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而富集于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和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3) NT1组真菌样本测序鉴定的物种数、ACE、Chao1及香农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NT1组中青霉菌属(Penicillium)、葡萄孢盘菌属(Botryotinia)、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木霉菌属(Trichoderma)真菌相对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而红酵母属(Rhodotorula)、锥盖伞属(Conocybe)、未分类角担菌科(unclassified_Ceratobasidiaceae)真菌相对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同时NT2组中红酵母属、锥盖伞属真菌相对丰度相较于对照组也显著下降(P<0.05),未分类角担菌科真菌相对丰度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所述,使用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可提高瘤胃液中戊酸的含量,增加瘤胃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改变瘤胃细菌和真菌组成结构,从而调节改善瘤胃内环境。


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品质及其牛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将油菜秸秆经高压、酶菌协同发酵、高压和酶菌协同发酵复合法处理,并测定其营养成分,并选用3头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黑安格斯阉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油菜秸秆(RS)、高压油菜秸秆(HPRS)、酶菌协同发酵高压油菜秸秆(SFHPRS)的主要营养成分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和动态降解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SFHPRS的总能、粗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RS和HPRS(P <0.05);酶菌协同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油菜籽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FV)、相对饲草品质(RFQ)及饲草分级指数(GI)(P <0.05)。RS、HPRS、SFHPRS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72 h瘤胃降解率呈现出一致的规律,即SFHPRS> HPRS> RS,瘤胃消化0~72 h内SFHPRS的粗蛋白质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RS、HPRS(P <0.05)。SFHPRS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快速降解部分、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RS、HPRS(P <0.05)。综上可知,本试验条件下,油菜秸秆进行酶菌协同发酵后,总能、粗蛋白质含量均有所提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采用高压和酶菌协同发酵的复合法,能够更有效提高油菜秸秆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提升其营养价值。
关键词: 油菜秸秆 高压 酶菌协同发酵 尼龙袋法 瘤胃降解特性


预制藕饼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莲藕为原料制备预制藕饼,在不添加水分的条件下通过调节藕饼中外加物质种类和含量,对工艺进行优化,制备出消费者接受度高、品质优良的预制藕饼。研究表明,新鲜莲藕制备成藕丁泥后不能成型,需外加增稠剂对藕饼进行再次塑形;添加淀粉种类和含量能够影响藕饼的品质;在藕丁泥中添加适量的大米淀粉和卡拉胶可改变预制藕饼的口感和外观品相;在制备藕丁泥时添加适量的抗坏血酸可抑制藕饼的褐变,提升藕饼的外观色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用新鲜莲藕制备藕丁泥时添加3.00%的抗坏血酸护色后,向其中加入7.50%的大米淀粉、0.80%的卡拉胶和0.80%的食用盐,采用低温煎制的方法进行塑型,制备出的预制藕饼品质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