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778条记录
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剥壳效果及品质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蒸制和煮制两种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剥壳效果与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克氏原螯虾进行冷水蒸制和煮制,使其中心温度分别达到60、70、80、90℃,测定其剥壳效果,分析虾壳、肉品质的变化.[结果]煮制与蒸制两种方式在中心温度到达80℃以上时,均对克氏原螯虾有松壳效果.其中,煮制使中心温度达到80℃或90℃时,机械和人工剥壳效果均更好,且对克氏原螯虾的品质保留较好.蒸制中心温度达到90℃的克氏原螯虾品质以及色泽较好,但剥壳效果不及煮制中心温度达到90℃者.中心温度达到60℃时,煮制与蒸制的熟化程度较低,剥壳效果较差,克氏原螯虾的壳肉硬度较大,但肌原纤维蛋白含量较高.[结论]结合剥壳效果与壳、肉品质来看,在克氏原螯虾加工中,选择煮制预处理较好,同时应使中心温度达到80℃以上.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蒸制 煮制 剥壳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膜孔亚复合物Nup98/Rae1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减数分裂成熟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核膜孔蛋白98(Nup98)和核糖核酸输出因子1(Rae1)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减数分裂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4周龄SPF级雌性昆明小鼠,分离小鼠卵母细胞并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卵母细胞中Nup98和Rae1基因表达量;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up98和Rae1共定位情况;利用电转siRNA干扰技术敲低小鼠卵母细胞中Nup98和Rae1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并观察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 GVBD)和第一极体排出(first polar body extruction, PBE)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敲低Nup98和Rae1基因后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和染色体排列情况;利用染色体爬片技术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结果】Nup98和Rae1基因在小鼠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 GV)时期,Nup98和Rae1共定位于核膜边缘;在减数分裂过程中,Nup98和Rae1聚集于染色体动粒上。siRNA干扰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敲低Nup98和Rae1基因后,对另一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双敲Nup98和Rae1基因后,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率无显著影响(P>0.05),小鼠卵母细胞发育9.5 h时的PBE率极显著升高(P<0.01),染色体分离比率和非整倍体率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Nup98和Rae1基因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参与染色体分离,影响非整倍体的发生,从而影响受精胚胎的发育潜力。

关键词: 小鼠卵母细胞 Nup98 Rae1 体外成熟 减数分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牵牛花朵大小及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矮牵牛花朵大小的遗传规律,以大花型和小花型矮牵牛高代自交系为亲本构建四世代遗传群体(P1、P2、F1、F2),对花朵大小遗传特征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并将F1植株与中花型矮牵牛W115株系进行杂交,验证遗传规律。同时以F2群体为材料,对花径、萼片长、叶片长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矮牵牛大花对小花性状符合2MG-A模型,即由2对加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95.38%;大、小花杂交F1与中花W115进一步杂交,后代出现大花与中花性状分离(1∶1),且中花植株的叶片和苞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大花植株(P<0.01)。大花×小花F2群体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7.67%~59.93%,平均22.3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部性状、叶部性状以及两者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花径与其他器官大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部分植株性状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矮牵牛 花朵大小 遗传分析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响应葡萄座腔菌侵染的转录组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桃响应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侵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丰光’油桃作为研究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B. dothidea侵染的桃枝干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到1 46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911个,下调552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GO、KEGG数据库中的数目分别为1 231、255。GO功能分类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个方面。细胞组成主要包括细胞组分、细胞、细胞器、膜等;分子功能主要集中于催化活性、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转运活性、受体活性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应激反应、生物调节等。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66个代谢途径,且主要富集在植物与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代谢通路。大量与植物抗病性、乙烯信号途径、钙信号途径相关的基因被B. dothidea侵染所激发。随机选取16个基因进行RT-qPCR定量分析,发现RT-q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桃响应B. dothidea侵染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病原物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流胶病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肉软枣猕猴桃新品种‘金红冠’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红冠’是从湖北武陵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中选育出的红肉软枣猕猴桃新品种。果实短圆形,果皮光滑,平均单果质量16.34g。果实成熟后果皮、果肉均为紫红色。果实风味甜酸适中,肉质细腻,浓香。可溶性糖11.2%,可滴定酸1.37%,维生素C 616 mg·kg~(-1),可溶性固形物17.1%,干物质含量19.5%。极早熟,在武汉8月上旬成熟。盛果期产量11 500 kg·hm~(-2)。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红肉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区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

统计与决策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文章从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数字乡村产业发展、数字乡村生活服务3个维度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数字乡村产业发展、数字乡村生活服务3个维度的权重均在2018年以后呈现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2)指标信息含量差异明显,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指标为移动电话基站覆盖程度、电子地图建设水平、农产品网络销售额;(3)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上持续上升,区域间差异明显,沿海综合经济区的发展优势显著,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其与其他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射线辐照对大米食用品质及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对大米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流变仪、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大米的食用品质及大米淀粉的理化特性、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食用品质方面,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辐照处理显著降低了大米加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米汤pH值、米汤固体溶出物含量及米汤碘蓝值(P<0.05);与未经辐照的米饭相比,较高剂量的辐照导致米饭的总色差(ΔE)升高,在10 kGy时,ΔE为12.53,表现出明显的色泽变化;辐照对米饭硬度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在淀粉理化特性方面,大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回生值、糊化焓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辐照减小了淀粉的刚性、弹性、相对结晶度及有序度,其中,大米淀粉的结晶度由23.68%降低至15.69%。蒸煮指标、米汤性质、ΔE、质构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较高辐照剂量会降低大米的食用品质。辐照处理后的大米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及抗性淀粉的含量上升,在4 kGy辐照处理下,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增加至20.22%;与对照组相比,辐照处理降低了淀粉的水解率。综上可知,γ射线辐照主要通过影响淀粉晶体结构,达到改善其糊化和流变学特性、抑制淀粉消化率的目的,但大米不宜进行较高剂量辐照处理。本研究可为辐照大米及其制品的制作及淀粉的改性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γ射线辐照 大米 食用品质 理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梨黑斑病生防链霉菌SZF-179发酵培养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链格孢引起的梨黑斑病是梨树生长及采后贮藏过程中的重要病害,其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菌剂,亟需开发安全高效的生物杀菌剂。我们前期筛选获得的奥唐纳链霉菌Streptomyces odonnellii SZF-179菌株对梨黑斑病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为提高其发酵水平,探究其在梨黑斑病生物防控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摇瓶发酵条件、最适碳氮源与无机盐组合,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菌株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的3个显著因子:麦芽糖、酵母膏和碳酸钙;再结合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法拟合显著因子与菌株发酵上清液抑菌率的非线性方程求解,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其组成为麦芽糖15.86 g/L、土豆淀粉10.00 g/L、酵母膏8.15 g/L、芝麻粕5.00 g/L、硫酸铵0.50 g/L和碳酸钙0.20 g/L。此模型预测发酵液上清液50倍稀释液抑菌率为70.39%,验证值为70.51%,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较优化前发酵液上清液50倍稀释液抑菌率(30.70%)提高了约1.3倍。优化后发酵培养物对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61.21%,并使梨树的落叶率降至14.56%,显著低于对照的44.25%。本研究为新型绿色高效梨黑斑病生物杀菌剂产品的研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链霉菌 梨黑斑病 发酵培养基 优化 响应面法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效果,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普通复合肥,氮肥分次施用)(FFP)、等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一次性施肥)(T1)、等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氮肥分次施用)(T2)、90%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氮肥分次施用)(T3)、80%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氮肥分次施用)(T4)共6个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各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62.7%~68.5%)均高于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31.5%~37.3%);各处理的实际产量表现为T2>T1>FFP>T3>T4>CK,与FFP处理相比,T2和T1处理增产6.6%和2.2%,T3和FFP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各处理水稻植株地上部氮素和磷素吸收积累量在籽粒部分占比达到65%和70%以上,与FFP处理相比,T1处理氮磷肥吸收利用率、氮磷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磷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8.9%和12.9%、0.9%和3.2%、0.9和3.2 kg·kg-1,T2处理氮磷肥吸收利用率、氮磷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磷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1.6%和1.6%、2.6%和9.6%、2.6和9.6 kg·kg-1,T3和T4处理与FFP处理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氮磷养分吸收利用率,在氮磷钾总养分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更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磷吸收,在氮肥分次施用情况下,有机无机复混肥增产效果更明显,适当减肥不会降低水稻产量,还可以减少稻田养分残留。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养分吸收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江市淡水鱼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绿色科技 2024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阳江市农产品高质量建设,促进淡水鱼产业发展,通过对阳江市淡水鱼产业实地调研及收集到的资料,从育种、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深入分析了阳江市淡水鱼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短板。认为产业竞争力不足、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投入欠缺和产业整合力度不够是制约阳江市淡水鱼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集约化养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增加技术培训、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建设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接入市场金融工具等对策建议,为推动阳江市淡水鱼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关键词: 淡水鱼产业化 产业现状 阳江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