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禽细小病毒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水禽细小病毒(WPV)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序列比对结果在水禽细小病毒NS基因SF3保守区域内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通用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扩增效率(E)为90.0%,相关系数(R~2)=0.99,标准曲线方程为y=-3.607x+38.77;除WPV出现S形扩增曲线外,新城疫病毒(NDV)、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肝炎病毒(DHAV)、鸭肠炎病毒(DEV)、鸭呼肠孤病毒(DRV)样品均未出现S形阳性扩增曲线;批内变异系数(CV)为0.15%~0.23%,批间变异系数为0.09%~0.28%.结果表明,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的符合率达98.4%,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 000倍.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不仅能定性检测WPV,还可以进行定量检测,可用于种鸭场、种鹅场的WPV净化检测,也可用于WPV临床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水禽细小病毒 检测方法 SYBR GreenⅠ 荧光定量PCR


S-诱抗素对"夏黑"葡萄果实着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外观指标(果粒纵径、果粒横径、裂果率)、着色指数以及产量指标(单穗质量、单粒质量、实测小区产量等);分析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结果表明,于"夏黑"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喷雾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所有处理的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裂果率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处理的葡萄着色指数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可滴定酸(TA)含量显著低于清水对照(p<0.05).经10%S-诱抗素处理后,各处理间的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在0.84%~1.93%之间,增产作用不甚明显.在"夏黑"葡萄促进着色使用时,建议使用最优浓度范围为200.0~333.3 mg/kg,用水量为 833.3 L/hm2.


枣阳市无公害桃园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湖北植保 》 2024
摘要:本文概述了枣阳市近年来桃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桃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了无公害桃园建设途径,为提高枣阳桃的内在品质和商品价值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 无公害桃园 病虫害防治,果品质量


泥鳅皮冻干粉对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腹腔注射CCl4诱导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研究了口服泥鳅皮冻干粉(LPLS)对肝损伤小鼠血清中肝功能标志物、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肝组织的病理学、肝细胞凋亡水平、肝组织中抗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参与者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口服LPLS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改善CCl4引起的小鼠肝组织病理性变化和肝细胞凋亡程度,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降低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上调其核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 (HO-1)、B淋巴细胞瘤-2(Bcl-2),下调其kelch样ECH相关蛋白1 (Keap-1)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因此,LPLS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肝细胞凋亡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基质土壤与氮钾配合施用对菜用甘薯品质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不同基质土壤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对菜用甘薯茎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湖北主栽菜用甘薯“鄂菜薯10号”为供试材料,在泥炭土、有机基质栽培土、田间土中追施不同氮钾肥处理,测定菜用甘薯在不同处理下可溶性总糖、蔗糖、硝酸盐、总黄酮、总酚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降低了菜用甘薯茎尖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质量分数,提高了蔗糖和硝酸盐质量分数;钾肥降低了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3种基质土壤类型对菜用甘薯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而言,3种基质土壤中田间土种植菜用甘薯总糖和多酚类物质积累最多,泥炭土中氮、钾肥追施量分别为3.22 g/m~2,0.69 g/m~2,有机基质栽培土每次追施钾肥0.69 g/m~2,田间土不施肥时可溶性总糖、蔗糖、总黄酮、总酚、绿原酸等积累效果最佳.


松滋市施肥现状与化肥减量增效调查分析
《绿色科技 》 2024
摘要:科学施肥是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保护耕地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采取定田块、定农户入户调查的方式获取第一手数据,并对2006年、2021年、2022年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肥用量大幅下降,2006-2022年,亩平化肥用量(折纯)下降了6.8 kg,下降率为22.3%;同时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也有很大改进,单质肥用量下降,复合肥、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上升,施肥方式也从传统的撒施方式向机械集中深施方式转变。因此,提出了化肥减量增效途径主要体现在“精准施肥减量增效”“调优结构减量增效”“改进方式减量增效”“多元替代减量增效”4个方面。


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水稻上应用研究
《湖北植保 》 2024
摘要:本文应用不同品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在同一水稻品种上施用不同量的产量和收益表现,为发展通城县粮食生产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在生产上,施用30%宜施壮有机-无机复合肥和施用30%祥云有机-无机复合肥80 kg/667m~2,产量可达到700 kg/667m~2以上,比习惯施肥产量要高,且差异达显著水平;而施用30%祥云有机-无机复合肥40 kg/667m~2、60 kg/667m~2的平均产量和施用30%宜施壮有机-无机复合肥20 kg/667m~2、40 kg/667m~2、60 kg/667m~2的平均产量与习惯施肥(施用40%中化复合肥60 kg/667m~2)的平均产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在施肥各处理中,以施用30%宜施壮有机-无机复合肥20 kg/667m~2净收益最好,达到956.8元/667m~2,因此从稳产减肥增效考虑,建议生产上大量推广30%宜施壮有机-无机复合肥20 kg/667m~2。


湖北省66份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鉴定与分子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穗部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生产,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是减轻其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59个小麦品种和选育的7份优异品系为材料,采用喷雾接种对其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抗性基因Fhb1功能性分子标记和主效抗性基因(Fhb2、Fhb4、Fhb5和QFhs.crc-2DL)连锁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其遗传分布和利用状况;同时分析湖北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株高和小穗密度等性状年代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6份供试材料赤霉病抗性水平达到中抗,占比24.2%,以810619品系抗性最好,病情指数略低于苏麦3号;42份材料达到中感,占63.6%.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仅鄂T45048携带Fhb1;鄂麦11、鄂麦18和810619等29份材料(43.9%)可能携带Fhb5和QF-hs.crc-2DL单个或2个抗性基因,说明这2个抗性基因在湖北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中得到了较多应用.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近15年湖北小麦品种株高持续降低,但其与赤霉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和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了参考.


几种植物醇提物对血耳木霉病原菌抑菌试验
《食用菌 》 2024
摘要:血耳(Tremella sanguinea)是一种极具营养和药用价值的珍稀食用菌,然而目前木霉病害制约其规模化生产。研究采用60%乙醇,超声浸提采自鄂西北地区的襄麦冬、鱼腥草、猫眼草、五香菜粉碎物获得四种植物的醇提物,从生长动力、菌丝生长、孢子萌发3个方面考察4种醇提物对血耳木霉病害的抑制作用。结果,无论是襄麦冬、鱼腥草、猫眼草还是五香菜,其醇提物对供试绿色木霉菌株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活性与醇提物的体积质量浓度呈正相关。鱼腥草、猫眼草醇提物的抑制作用最强,处理最高体积质量浓度0.03 g/mL,对木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7.23%、35.97%,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8.57%、72.89%。襄麦冬醇提物对供试木霉菌株的抑制活性最弱,最高体积质量浓度0.03 g/mL,对木霉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抑制率仅为23.89%、5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