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BERT-BiLSTM-CRF模型的畜禽疫病文本分词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畜禽疫病文本语料匮乏、文本内包含大量疫病名称及短语等未登录词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词典匹配的BERT-BiLSTM-CRF畜禽疫病文本分词模型。以羊疫病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常见疫病文本数据集,将其与通用语料PKU结合,利用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语言模型进行文本向量化表示;通过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BiLSTM)获取上下文语义特征;由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CRF)输出全局最优标签序列。基于此,在CRF层后加入畜禽疫病领域词典进行分词匹配修正,减少在分词过程中出现的疫病名称及短语等造成的歧义切分,进一步提高了分词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结合词典匹配的BERT-BiLSTM-CRF模型在羊常见疫病文本数据集上的F1值为96.38%,与jieba分词器、BiLSTM-Softmax模型、BiLSTM-CRF模型、未结合词典匹配的本文模型相比,分别提升11.01、10.62、8.3、0.72个百分点,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单一语料相比,通用语料PKU和羊常见疫病文本数据集结合的混合语料,能够同时对畜禽疫病专业术语及疫病文本中常用词进行准确切分,在通用语料及疫病文本数据集上F1值都达到95%以上,具有较好的模型泛化能力。该方法可用于畜禽疫病文本分词。
关键词: 畜禽疫病 文本分词 预训练语言模型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条件随机场


基于实例分割技术的草莓叶龄及冠幅表型快速提取方法
《智慧农业(中英文) 》 2024 CSCD
摘要:[目的/意义]为解决高通量草莓叶龄及冠幅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表型平台和实例分割技术的高通量表型提取方法.[方法]利用小型移动式表型平台对温室内盆栽草莓植株的俯拍图像进行数据获取,并利用改进型Mask R-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模型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此获取草莓植株叶龄信息.首先利用带有分组注意力模块的Split-Attention Networks(ResNeSt)骨干网络替换原有网络,从而提高图像特征信息提取精度和执行效率.在训练时,利用Mosaic方法对草莓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并且使用二元交叉熵损失函数对原本的交叉熵分类损失函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植株与叶片的检测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对训练结果进行后处理,利用标定比值对冠幅进行计算.[结果和讨论]该方法能够在ResNeSt-101骨干网络下,实现80.1%的掩膜准确率和89.6%的检测框准确率,并且能够以99.3%的植株检测正确率和98.0%的叶片数量检出率实现高通量的草莓叶龄估算工作.而模型推理后草莓植株南北和东西向冠幅测试值与真实值相比误差均低于5%的约占98.1%.[结论]该方法有着较高的鲁棒性,能够为智慧农业下高通量植物表型获取与解析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移动式表型平台 实例分割 草莓表型 叶龄统计 冠幅 Mask R-CNN ResNeSt


西葫芦新品种京葫42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京葫42是以抗病自交系865为母本,以82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温室专用抗病西葫芦一代杂种。中早熟,生长势强,茎秆粗壮,低温弱光下连续结瓜能力强,抗白粉病、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和番木瓜花叶病毒(PRSV);商品瓜翠绿色,中长柱形,瓜条顺直,商品性好;每667 m~2产量12 000 kg左右,适宜华北、西北、黄淮海和东北地区越冬温室栽培。


捕食者对长额象鼻溞形态及种群密度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在捕食者诱导下长额象鼻溞的表型形态及种群密度变化,使用近邻剑水蚤作为捕食者,长额象鼻溞作为被捕食者,设滤液组(信息素)和接触组(物理刺激)2个处理组,分析不同处理对长额象鼻溞种群数量、个体大小、钩角型占比及各形态特征的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长额象鼻溞的种群密度在接触组中略微降低(P>0.05),但在滤液组显著上升(P<0.05),较对照组增加了25.06%。2种处理下长额象鼻溞的形态均有一定变化,但近邻剑水蚤物理刺激更易使长额象鼻溞发生表型形态改变。接触组中小个体(体长300~<400μm)和大个体(体长≥400μm)等级的长额象鼻溞体长、体高、第一触角长和壳刺长的绝对长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长(P<0.05)。接触组中第一触角和壳刺的相对长度增长极显著(P<0.01),而滤液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接触组中钩角型个体占比有所降低,但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近邻剑水蚤物理刺激更易诱导长额象鼻溞发生形态变异,但种群密度变化在信息素诱导下更显著,该结果可为水域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参考。
关键词: 长额象鼻溞 近邻剑水蚤 形态可塑性 种群密度 信息素


大肠杆菌肠菌素对空肠弯曲菌的促生长作用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鸡肠道内大肠杆菌分泌肠菌素的水平,以及其对空肠弯曲菌的促生长作用。【方法】利用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方法检测临床分离的30株鸡肠道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肠菌素产量;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大肠杆菌entB基因缺失突变株,并用ic-ELISA方法测定大肠杆菌亲本株和突变株的肠菌素产量;检测亲本株和突变株在不同限铁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将大肠杆菌亲本株和突变株培养上清接种空肠弯曲菌,探究大肠杆菌肠菌素对空肠弯曲菌生长的影响。【结果】30株鸡肠道大肠杆菌分离株分泌肠菌素水平介于11~126μmol/L之间。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成功构建2株大肠杆菌entB基因缺失突变株。定性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亲本株在CAS培养基中产生黄色晕圈,而entB基因缺失株不产生晕圈。ic-ELISA检测结果显示,亲本株分泌肠菌素浓度为100~150μmol/L,而基因缺失株未检测出肠菌素。大肠杆菌亲本株和entB基因缺失株在富铁培养基中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在限铁培养基中达到平台期的D600nm值分别为0.6和0.3。促生长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亲本株培养上清接种空肠弯曲菌24和36 h,菌落数分别为7.8和8.2 lg CFU/mL,而entB基因缺失株培养上清接种后菌落数分别为7.0和7.3 lg CFU/mL。【结论】大肠杆菌具有分泌肠菌素的能力,且其在限铁环境下能促进空肠弯曲菌的生长,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肠菌素介导的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紫叶'狼尾草高效繁育方法研究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Rubrum’)为试材,采用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的方法,研究了分株方式及不同扦插部位和吲哚乙酸(IBA)浓度处理对幼苗生长状况及增殖效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紫叶’狼尾草最佳繁育条件,为其高效繁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紫叶’狼尾草扦插的繁殖效率显著高于分株繁殖。‘紫叶’狼尾草茎秆不同部位扦插产生幼苗的生长优劣程度依次为下部芽苞>中部芽苞>上部芽苞;以0.3%IBA处理芽孢时幼苗生长状况最佳,以0.3%浓度处理下部芽孢时增殖系数最高。
关键词: ‘紫叶’狼尾草 分株繁育 茎秆扦插 IBA浓度 增殖系数


芥蓝新种质创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以芥蓝为母本,以甘蓝种的不同变种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2中选择优良单株,经回交和多代连续自交,最终创制出紫色性状(肉质茎、叶片、叶脉、花蕾)、蜡粉性状(无蜡粉肉质茎、无蜡粉叶片)、肉质茎形状(短纺锤形、柱形)、侧薹性状(早发、多发、颜色紫色或绿色)以及花瓣颜色(浅黄色)等不同类型的芥蓝新种质。应用这些材料成功选育出京紫1号、京紫2号、京紫3号、21M2芥蓝和22M4芥蓝等芥蓝新品种。研究结果为芥蓝种质资源创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芥蓝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红蓝光补光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以番茄品种′Micro Tom′为试材,采用供光模式可调的LED灯为光源,以LED纯白光为对照,分别采取纯红光、纯蓝光、红蓝混合光、红蓝交替光的不同供光模式的红、蓝光作为补充光,探究不同补光模式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所有处理下番茄植株生长指标和果实重量均有一定程度提高,补光对叶绿素荧光的动态变化影响显著,纯红光补光对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影响最大,红蓝光1h或6h间隔交替补光显著促进了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和PSII光合性能的提高。(2)在番茄营养生长期,纯红光补光处理下番茄株高的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06.8%和60%,茎粗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分别较对照增加50%和80%。播种后44d,纯红光补光处理下番茄植株叶面积较对照增加92.1%。(3)在番茄生殖生长期,与对照相比,播种后83d纯红光补光处理下番茄植株坐果数增加73.6%,番茄果实的横、纵径和体积分别增加34.4%、35.3%和129.6%。(4)与对照相比,播种后44d红蓝光以1h或6h间隔交替补光处理下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30.3%和31.8%。播种后83d红蓝光以1h或6h间隔交替补光处理后番茄植株的性能指数(PIABS)分别较对照提高100%和30%,红蓝光以1h或6h间隔交替补光处理后PSII的电子传递效率(ETo/CS)分别较对照增加16%、23%。综上,纯红光补光可有效促进设施番茄的生长发育,以1h或6h间隔交替红蓝补光显著影响番茄荧光特性。未来可根据不同生产目标,选择最适合的补光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