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高丹草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是一种优质牧草.为获得高丹草多倍体材料,试验以秋水仙素为诱导剂,以引进的高丹草品种'大卡'为供试材料,应用浸种法和滴生长点法分别对高丹草种子和幼苗生长点进行了处理,对获得的诱变后代采用表型测定、根尖染色体法和表皮气孔保卫细胞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逐代鉴定筛选,最终在M5代获得了稳定遗传的两份高丹草多倍体材料.本研究可为高丹草多倍体诱导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创制的两份多倍体材料除可作为种质资源使用外,经进一步培育后有望作为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秋水仙素;染色体;根尖;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药剂对大豆孢囊线虫孵化及2龄幼虫室内毒力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5种药剂对大豆孢囊线虫孵化、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及室内毒力.[方法]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二硫氰基甲烷、阿维菌素、噻虫胺、噻唑膦和辛硫磷对大豆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及对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二硫氰基甲烷、阿维菌素、辛硫磷对大豆孢囊线虫孵化的抑制率最高,高浓度下可达到92%以上;阿维菌素和二硫氰基甲烷对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具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分别为1.0727、1.1355 mg/L,LC90分别为15.6387、11.6627 mg/L.显微观察发现,二硫氰基甲烷和阿维菌素处理12 h之后,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身体弯曲和头部摆动频率显著下降,且使线虫的形态发生了改变.[结论]供试药剂对大豆孢囊线虫孵化有抑制作用,对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杀线剂;孵化抑制率;室内毒力;运动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降雨年型黑膜垄作对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降水年型与垄型互作对黑膜垄作土壤水肥环境及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解析水肥互作促进作物增产、高效用水机制,为深挖覆膜垄作技术增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布置大田试验,以当地推广应用的白膜覆盖双垄集雨耕作(WRF,垄高16 cm,垄宽60cm,沟宽40 cm)为对照,基于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技术,设置由黑膜覆盖低垄(垄高16 cm,垄宽60cm)、中垄(垄高24 cm,垄宽60 cm)、高垄(垄高32 cm,垄宽60 cm)+垄上微集水沟(宽20 cm,深10 cm)+垄间小集水沟(沟宽40cm)组成的3种黑色地膜覆盖垄上微沟集雨土壤水肥调控耕作处理(BLRF,BMRF和BHRF),测定了马铃薯播种、出苗、现蕾、开花、结薯、成熟6个生育关键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研究期末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土壤水、肥与马铃薯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降水年型,黑、白地膜覆盖垄作都显著增加了马铃薯生长发育期对4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BHRF,BMRF和BLRF处理马铃薯6个生育关键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SWS)都显著高于WRF处理(P<0.05)。较高的降水量以及黑膜覆盖集蓄增加的土壤水对12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具有明显的补充作用。在干旱年(2016)和平水年(2017),BLRF和BMRF处理的集水和保水效应较好,BHRF处理次之,都显著优于WRF处理;在丰水年(2018)三者无显著差异,也都显著优于WRF处理。研究期末(2018)黑膜垄作0—30 cm土层的全氮全钾(TN和TK)及速效氮磷钾(AN,AP和AK)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膜垄作(P<0.05),分别增加了4.5%—5.6%、3.6%—5.9%、8.4%—18.4%、15.3%—22.3%和7.1%—13.3%。归因于显著增加了大薯结薯个数和结薯重,黑膜垄作马铃薯产量、WUE、纯收益和产投比均显著高于白膜垄作,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16.9%—19.0%、15.5%—19.2%、23.3%—27.3%和12.1%—18.2%。这4个效益参数在干旱年和平水年以BLRF和BMRF处理较好、BHRF处理次之,丰水年三者都优于WRF处理,且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3年马铃薯平均产量与研究期末平均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作物平均耗水量(E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通径分析表明,土壤AP、AK、AN含量,马铃薯生育期平均耗水量(ET)和平均降水量(GPR)解释了99.4%的产量变化。【结论】黑膜覆盖垄沟与垄上微沟的叠加集水效应显著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水分条件的改善促进了马铃薯旺盛生长,使更多的根茎(茎叶、根等)类有机物归还土壤,其腐解释放的养分与施肥结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良好的土壤水肥条件有效改善了土壤水肥互作关系,增加了作物水肥供应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WUE、纯收入和产投比。BLRF和BMRF处理在干旱年和平水年表现较好,BLRF、BMRF和BHRF处理在丰水年表现较好,BLRF和BMRF处理在各种年型都有良好的表现。因此,黑膜覆盖低、中垄垄上微沟集雨耕作(BLRF和BMRF)是继白膜覆盖双垄集雨耕作(WRF)之后最适用于半干旱区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关键词: 黑膜垄上微沟耕作 水肥平衡 互作效应 产量 WUE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枝条堆肥对梨果和土壤质量影响效应的综合评价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枝条堆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密植梨园梨果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状的效应。【方法】采用枝条堆肥(BCT)、枝条堆肥+生物有机肥(MT)、羊粪(ST)和化肥(CT)4种施肥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枝条堆肥+生物有机肥MT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株产量,较化肥处理增产19.78%;有机肥连续施用后可改善果实的品质,与化肥处理相比,ST和MT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MT处理还增加了果实可溶性糖含量,ST和BCT处理后增强了果实硬度,提高了有机酸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显著的影响,ST处理土壤pH有所提高,MT连续处理后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pH明显低于CT;羊粪和枝条堆肥+生物有机肥均有效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并且MT处理促进了土壤铁元素有效性的提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综合得分排序为MT>ST>BCT>CT,MT处理综合得分为0.675 8,排名第1位。【结论】施用有机肥处理对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的提升作用均优于纯化肥处理,尤其在MT处理下表现出了最佳的施肥效果。

关键词: 枝条堆肥 果实品质 土壤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6份玉米杂交种抗矮花叶病鉴定与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96份玉米杂交种对甘蔗花叶病毒(SC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差异,于2011-2015年间通过苗期人工摩擦接毒和成株期自然感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 表明,未发现高抗材料(HR);'兴达糯1号''五谷2010''2011''正德306''豫丰96-68''818''临早杂1号''正德305"甘农963'和'金穗51216'等10份材料表现抗病(R),占供试材料的10.4%;'CN8706''甘农821''东单339''NF09''玉源209'等22份材料表现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22.9%;'宁玉524''潞玉36''陇单026''9909''龙生1号'等22份材料表现感病(S),占供试材料的22.9%;'龙单1号''平玉8号''金518''登海605''超甜603'等42份材料表现高感(HS),占供试材料的43.8%.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评价;病株率;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绵羊D-loop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 D-loop区的进化速度快且多态性丰富,因此在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甘肃高山细毛羊(G)、欧拉羊(O)、杜泊羊(D)、蒙古羊(M)、小尾寒羊(S)和湖羊(H)的线粒体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结果 显示,试验羊D-loop区中GC含量低于AT含量,共检测到171个变异位点,单一多态位点58个,简约信息位点113个,共8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分别为0.993、1.000、0.968、1.000、0.933和1.000,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02237、0.01463、0.01193、0.01747、0.02140和0.02348,湖羊的平均核苷酸差异度最大(K=31.622),而杜泊羊最小(K=15.995).蒙古羊和杜泊羊的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xy最大,蒙古羊和欧拉羊的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xy最小.核苷酸歧异度Dxy与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xy结果一致.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湖羊与小尾寒羊先聚集在一起,然后与杜泊羊聚为一类;欧拉羊与蒙古羊先聚为一类,然后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聚为一大类,说明湖羊与小尾寒羊遗传差异小.

关键词: 绵羊;线粒体DNA D-loop;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peNDF对奶公牛反刍、消化、生产性能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不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含量对育肥奶公牛反刍、消化、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旨在为奶公牛生产中配制适宜peNDF含量的全混合日粮(TMR)提供依据。选择30头11月龄、体重(345.57±23.53)kg、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公牛(未阉割),随机分为试验Ⅰ、Ⅱ和Ⅲ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8.00 mm孔径筛上物peNDF(peNDF8.00)含量为12.40%、13.75%和14.85%的3种饲粮。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奶公牛的饲粮采食次数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反刍时间、每千克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反刍时间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3组间干物质采食量(DMI)、peNDF采食量、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瘤胃pH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而丙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试验Ⅱ和Ⅲ组瘤胃乙丙比、乙酸和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不同peNDF8.00水平饲粮对育肥奶公牛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饲粮peNDF8.00为13.75%和14.85%时,奶公牛反刍时间、瘤胃乙丙比、乙酸和NH3-N浓度显著增加,可使奶公牛保持较佳瘤胃发酵性能。

关键词: 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 中国荷斯坦奶公牛 反刍 生产性能 瘤胃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精油对平凉红牛生长性能、血液生理指标、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对平凉红牛生长性能、血液生理指标、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的影响.选取12月龄左右、体重为(270.74±26.24)kg的健康平凉红牛(阉牛)9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头),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L组)、20 g/(d·头)(H组)牛至精油.饲喂584 d(预试期14 d,正试期570 d)后屠宰.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宰前活重、净肉重、眼肌面积显著高于CON组(P<0.05),L组的皮下脂肪厚度和H组的胴体胸深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L组和H组的平均日增重较CON组分别提高了16.07%、21.43%.2)试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L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CON组(P<0.05).3)试验组的肌肉pH45 min、pH24 h、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L组的大理石花纹评分和H组的熟肉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H组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CON组(P<0.05).4)对于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试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CON组和L组的C8:0、C13:0、C20:2含量显著低于H组(P<0.05),试验组的C18:0和C18:1n9c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L组和H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较CON组分别提高了16.67%和33.33%.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提高平凉红牛的生长性能及产肉量,改善牛肉品质,改变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提升机体的健康状态.

关键词: 牛至精油;平凉红牛;生长性能;血液生理指标;肉品质;肌肉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葫芦根腐和茎基腐病新病原-露湿拟漆斑菌Paramyrothecium roridum

植物病理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水川镇日光温室中的西葫芦发生了严重的根腐和茎基腐,部分棚室病株率达50%,从病根和病茎上分离得到拟漆斑菌属真菌3株,病株分出率27.3%。采用胚根和茎基部接种法测定了菌株FG-62对西葫芦的致病性:茎基部接种后27 d,植株开始出现凋萎;接种后40 d,两种接种法的西葫芦苗均呈现严重根腐和茎基腐症状,茎基部接种的西葫芦凋萎株率达30%;从病根和病茎上均可再分离出原接种菌。菌株FG-62在PDA平板上25℃培养14 d,产生大量墨绿色至黑色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无色至淡榄黑色,单胞,杆状或腰鼓状,两端钝圆,大小为(7.04~9.15)μm×(1.97~2.46)μm,聚集的分生孢子呈黑色。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FG-62(GenBank登录号MK252098)的rDNA-ITS序列与露湿拟漆斑菌Paramyrothecium roridum分离物E-469 (GenBank登录号KY582183.1)和CBS 357.89(源自模式材料,GenBank登录号NR145077.1)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99.65%和96.83%。依据病原菌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将其鉴定为露湿拟漆斑菌P.roridum(Basionym:Myrothecium roridum)。这是露湿拟漆斑菌引起西葫芦根腐和茎基腐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西葫芦 根腐 茎基腐 露湿拟漆斑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优质梨新品种甘梨2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梨2号是以四百目梨为母本、早酥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梨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皮黄绿色,平均单果质量255 g;果面光洁,果点中密、明显;果肉乳白色,肉质细、酥脆,石细胞少,汁液多,酸甜适口,具清香;果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4%~13.1%,可溶性糖含量8.8%,可滴定酸含量0.24%,果肉维生素C含量5.4 mg·100g-1,品质优良。该品种树势中庸,萌芽力高,成枝力低,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连续结果能力强。在甘肃景泰地区8月中旬成熟,货架期20 d,冷藏条件下可贮藏4个月。适宜在我国西北、华北等梨产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新品种 甘梨2号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