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风干肉中真菌多样性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疆哈萨克族传统风干肉中真菌结构组成,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新疆传统风干肉样品中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1)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新疆北疆地区不同来源风干肉中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并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组26份样品共获得了1936392对有效的基因序列条带,371个运算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4组共有的OTU数目为84个,26份样品中共有的OTU数目仅为13个.真菌属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假丝酵母属(Candida)30.09%、Mrakia 16.26%、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11.14%、球腔菌属(Mycosphaere)6.37%、青霉属(Penicillium)4.23%、曲霉属(As-pergillus)2.39%、Mrakiella 2.88%、Naganishia 1.71%和维希尼克氏酵母(Vishniacozyma)1.55%为优势菌群.新疆传统风干肉中真菌菌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大部分菌群对肉的发酵起到积极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很好地对传统风干肉中真菌多样性监测.


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为选择品质优良的早熟陆地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采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对参试品系3年的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棉纤维品质性状与品种特性及气象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研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出苗-开花期天数对绒长、伸长率有极显著作用,对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存在显著作用;各棉纤维品质中,伸长率与纤维长度间存在直接作用,且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断裂比强度分别对断裂伸长率与纤维长度起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断裂比强度对整齐度起显著正效应;气象因子中,日温差对棉纤维品质指标中的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断裂伸长率均呈显著负相关;≥10℃有效积温对断裂比强度起到显著正相关作用。相关性指标均可构建逐步回归方程,且t检验显著。【结论】不同生育阶段,出苗-开花天数对纤维品质存在显著影响。各纤维品质指标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伸长率、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相关;断裂比强度与伸长率呈极显著相关,马克隆值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极显著相关。各气象因子中,日温差越大,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越低,≥10℃有效积温越高,断裂比强度越高。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纤维品质 生育期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轮回选择改良群体和选育恢复系的方法
《新疆农垦科技 》 2021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系杂交小麦恢复系选育的效率,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含显性MS2基因),导入含有恢复基因和抗病基因的44个优良组合的种质,进行轮回选择育种。结果表明:通过轮回选择到F6代测恢,可以得到农艺性状优良,使不育系恢复结实率达到110%以上的优良恢复系;获得含有恢复基因、抗病基因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改良群体。


利用固液分离技术对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治理
《中国乳业 》 2021
摘要:针对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处理问题,利用了固液分离技术,对奶牛场内环境治理,尤其是圈舍内的清粪环节进行减量化改进.从技术角度上优化畜舍内的环境质量,从而弥补国内外现有畜禽养殖业中粪污治理模式中的弱项.本文以天津和润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化奶牛场为试验点,对其产生的粪污进行技术化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粪便经发酵、晾晒后可作为奶牛的卧床垫料而重复利用.污水经稀释匀浆后储存于贮水池,在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后,每天的产污水量下降了22%,粪污总量约下降21%.通过技术改进,固液分离处理后的粪污中,总悬浮颗粒物占比降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降低60%以上,水质得到提升.固液分离技术可为规模化养殖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处理粪污、降低污染物含量的产业化排污模式,使规模化养殖产品更加安全健康,同时也可以使人民的日常饮食得到安全保障.
关键词: 固液分离技术;规模化养殖;粪污治理


种植模式对机采棉生长及棉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当前新疆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新疆石河子市于2017年、2018年棉花生长季,设置4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包括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一膜四行(64 cm+12 cm)、一膜四行(66 cm+10 cm)和一膜六行(66 cm+10 cm)(分别标记为F3(76)、F4(64+12)、F4(66+10)和F6(66+10)),分析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籽棉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F3(76)种植模式下最有利于棉花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的提高,从而提高棉花产量;而高密度F6(66+10)种植模式下棉花各项生长指标最不利于产量提高;F4(66+10)和F4(64+12)适中;其中F4(66+10)模式籽棉产量大于F4(642)模式.WUE表现为F3(76)最大,F6(66+10)最小,F4(64+12)和F4(66+10)模式下WUE差异不显著.因此,认为F3(76)种植模式最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和WUE,在其种植模式下棉花群体抗旱性最强,F4种植模式下的两种株行距配置F4(64+12)和F4(66+10)也有一定抗旱性;而F6(66+10)模式不利于产量提高,也不利于增强其抗旱性.该研究可为北疆机采棉节水灌溉下实施有效的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寄生虫DNA疫苗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寄生虫病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影响,人畜共患寄生虫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并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人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寄生虫存在很多形式的免疫逃避机制,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未达到理想的预防寄生虫病的效果,很多研究表明DNA疫苗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有效方法。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可同时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在宿主内表达外源蛋白来提供保护性免疫。DNA疫苗与其他亚单位疫苗不同的是,免疫原由摄取抗原编码DNA的细胞在宿主内合成。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也能进行抗原加工、修饰并递呈到宿主的免疫系统中,类似于自然感染的方式。笔者就DNA疫苗免疫机制、设计原则、免疫途径、优缺点及近几年寄生虫DNA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DNA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离散元法的棉花窝眼式穴播器排种性能模拟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窝眼式棉花精密穴播器因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等特点在新疆南疆地区广泛使用.为了研究棉花窝眼式穴播器转速对排种性能的影响,对穴播器结构和排种过程进行了分析,基于离散元法建立了包衣棉种的颗粒模型,并运用EDEM软件对穴播器在10、20、30r/min转速下棉种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取种过程中,棉种颗粒的运动速度在进入取种孔时达到最大,相比而言转速为10r/min时取种更容易,同时会造成重播现象.设计了试验装置,进行了相同转速下穴播器的排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0r/min时,穴播器排种率和重播率高;在转速为30r/min时,穴播器重播率和排种率低;在转速为20r/min时,穴播器排种率高且重播率低.研究结果可为南疆地区窝眼式棉花穴播器的优化和使用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