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BALB/c小鼠致病性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 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 1 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 型Oregon C24V株、BVDV-2 型C1602 株BVDV感染BALB/c小鼠模型,通过检测攻毒后小鼠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病毒血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病毒载量,比较了分离株JS2201 与 1 型和2 型参考株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BVDV分离株JS2201 与参考株均能够成功感染BALB/c小鼠,攻毒BALB/c小鼠均形成病毒血症,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短暂下降;BVDV分离株JS2201 株攻毒组小鼠肝脏、肾脏、肺脏、脾脏中BVDV载量要高于C24V、C1602 株攻毒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变,JS2201 株攻毒组与 1 型参考株C24V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相似,BVDV-2 型参考株C1602 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变更为严重.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亚型BVDV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且比较分析了分离株与参考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为BVDV疫苗的研制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ALB/c小鼠 致病性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小麦倒伏信息多特征融合检测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多特征融合方法在作物倒伏领域快速精准识别中的适用性,利用无人机获取多田块冠层尺度的不同倒伏率麦田多光谱数据,对原始倒伏图像进行图像拼接、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并利用重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阴影指数分别剔除土壤和阴影背景,提取小麦倒伏DSM模型和植被指数分别与多光谱图像进行多特征图像主成分变换融合,筛选差异性较大的纹理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最大似然法(MLC)监督分类模型对多光谱和DSM融合图像、多光谱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融合图像、多光谱图像和纹理特征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并采用总体精度(OA)、 Kappa系数和提取误差综合评价各监督模型的分类性能和倒伏提取精度。分类结果表明:各监督分类方法在不同倒伏区域提取结果建模效果趋势一致,SVM和ANN整体提取精度高于MLC,在高倒伏区域,多光谱与NDVI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2.63%, Kappa系数:0.85,提取误差:1.11%)提取效果最好;在中倒伏区域,多光谱与DSM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0.35%, Kappa系数:0.79,提取误差:9.34%)提取效果最好;在低倒伏区域,均值纹理特征图像的ANN监督模型(OA:91.05%, Kappa系数:0.82,提取误差:8.20%)提取结果较好。本研究将DSM模型、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对比,并对多特征融合方法能否高精度有效提取小麦倒伏信息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结合特征融合技术能有效提取小麦倒伏面积,提取效果优于单特征小麦倒伏图像。本研究结果可为助力小麦倒伏灾情调查数据的精确获取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图像处理 多光谱 特征融合 倒伏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RM技术开发水稻糊化温度基因ALK功能标记
《中国水稻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糊化温度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ALK是控制水稻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开发可快速高通量鉴定ALK基因型的功能标记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改良的效率.[方法]根据ALK基因4198位、4329位和4330位存在的单碱基差异,设计基于HRM技术检测的基因功能标记.[结果]通过PCR检测结合测序分析,筛选了ALK基因 2个功能区域的功能标记ALKH4、ALKH5.利用ALKH4、ALKH5对81份籼稻品种、279份粳稻品种进行了ALK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16份粳稻和19份籼稻为G-GC基因型;51份粳稻为A-GC基因型;212份粳稻和62份籼稻为G-TT基因型.[结论]基于HRM技术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ALKH4、ALKH5可以快速高通量鉴定控制糊化温度ALK不同基因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高产夏大豆品种淮豆16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淮豆16(参试名称淮16-21)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豆9号为母本、菏豆12为父本,采用改良单籽传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00008;2022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品种权号:CNA20191000644。该品种具有高蛋白、高产、抗病、大籽粒等优良特性,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对淮豆16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外源物质及喷施时期对滩涂水稻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24
摘要:以南粳5055为供试品种,于2021年在江苏滩涂地区(土壤盐分1.11~1.26 g/kg)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及喷施时期(2次:分蘖期、孕穗期和3次: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对滩涂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即喷施清水(CK)、禾稼春喷施2次(L1-2)、碧护喷施2次(L2-2)、萘乙酸喷施2次(L3-2)、禾稼春喷施3次(L1-3)、碧护喷施3次(L2-3)和萘乙酸喷施3次(L3-3)。结果表明,喷施外源物质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与CK相比,L2-2、L2-3、L3-2和L3-3分别显著提高产量17.69%、17.80%、11.62%和13.42%,L1-2和L1-3则分别提高产量6.66%和7.09%,但差异不显著;喷施外源物质对稻米品质影响不大。喷施外源物质对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实粒数;L1-2、L2-2、L1-3和L3-3处理显著增加每穗粒数,L2-2和L2-3处理显著增加千粒重。喷施外源物质对水稻一次枝梗的枝梗数、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二次枝梗的枝梗数、总粒数、实粒数及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效果,且二次枝梗对每穗粒数的贡献率普遍提高。对同一种外源物质而言,喷施2次和喷施3次对水稻产量、穗部性状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碧护喷施处理提高水稻产量主要是由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引起的,萘乙酸喷施处理提高水稻产量主要是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提高引起的,而每穗粒数的提高主要与二次枝梗数及二次枝梗的总粒数和实粒数增加有关。因此,今后在滩涂地区种植水稻,可通过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外源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改善穗粒结构特别是二次枝梗性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水稻 外源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喷施时期 穗部性状 滩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羊lncRNA-269的鉴定及转录调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湖羊长链非编码RNA-269(long no-coding RNA-269,lncRNA-269)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和转录调控,为后续开展lncRNA-269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湖羊为研究对象,采用 5′/3′RACE结合PCR扩增方法获得其序列全长,利用RT-qPCR方法鉴定其在湖羊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PCR方法扩增其启动子区,鉴定其启动子区特征,分析其转录调控情况.[结果]湖羊lncRNA-269全长3 146 bp,组织表达谱显示其在湖羊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健康卵泡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NR5A1 mRNA水平和血清中雌二醇(E2)水平呈正相关.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发现在lncRNA-269 启动子区的-359~-17 nt有1个转录激活基序,在-1 485~-942 nt有1个转录抑制基序.JASPAR软件预测发现在lncRNA-269 转录抑制启动子区域存在FOXO3、PDX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转录激活区域有SMAD4、YY1 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过表达SMAD4可显著提升lncRNA-269启动子区荧光素酶活性,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PCR试验进一步确认了SMAD4 特异性与lncRNA-269启动子区结合.[结论]湖羊lncRNA-269在健康卵泡中显著高表达,其启动子区存在一个转录激活区域和一个转录抑制区域,转录因子SMAD4可通过与lncRNA-269启动子区结合显著上调lncRNA-269的启动子活性.
关键词: 湖羊 卵巢卵泡 lncRNA-269 5′/3′RACE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莓香”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自发气调包装(MAP)和1-甲基环丙烯结合自发气调包装(1-MCP+MAP)处理对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1-MCP和MAP处理均可有效保持番茄的贮藏期品质,其中1-MCP+MAP处理能更显著地降低番茄失重率,可有效抑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含量、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延缓番茄红素含量的上升,从而维持番茄果实贮藏期间的品质。1-MCP+MAP处理在贮藏至第20天时其失重率仅为11.78%,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含量、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0.5%, 16.3%, 14.4%, 14.4%, 102.4%和58.8%,番茄红素含量比对照低3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麦稻轮作模式产量、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4
摘要:基于南通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以苏裸麦2号、扬麦29和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苏裸麦2号-移栽南粳46、苏裸麦2号-直播南粳5055、扬麦29-移栽南粳5055和扬麦29-直播南粳9108这4种麦稻轮作组合处理,通过对其生育特性、产量、稻米食味品质、温光水资源分配利用、经济收益以及资源利用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比较元麦-稻模式与小麦-稻模式在南通沿江地区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苏裸麦2号生育期短于扬麦29,其产量与资源分配也低于扬麦29,扬麦29-移栽南粳5055周年产量稍高,与苏裸麦2号-移栽南粳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苏裸麦2号-移栽南粳46模式元麦后茬水稻的产量和资源分配高于其他模式,其产量8 548.8 kg/hm2,有效积温2 616.8℃,太阳辐射量3 215.4 MJ/m2,日照时数1 342.10 h,降雨量632.7 mm;其稻米食味品质好于其他模式,外观8.40,口感8.43,综合评分76.55;周年经济收益比其他轮作模式分别高3 465.36、11 847.32、11 867.60元/hm2.麦季产量、水稻季产量与光温水资源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麦稻周年产量与太阳辐射量、日照时数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有效积温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苏裸麦2号-移栽南粳46模式实现了较佳经济效益,适宜在此地区适度规模化推广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陆杂交长绒棉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北方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 代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以及相关性.[结果]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 代单铃重变幅为3.7~5.0 g,单铃重超过 4.2 g的组合有 12 个,变异系数为 9.0%;衣分变幅为 20.1%~36.7%,衣分超过 30.0%的组合有 5 个,变异系数为 10.7%.不同组合F1 代纤维长度变幅为 34.5~38.5 mm,纤维长度在 35.0 mm以上的组合有 22 个,变异系数为 2.6%;纤维比强度变幅为 34.8~41.8 cN/tex,纤维比强度超过 39.0 cN/tex的组合有 9 个,变异系数为 5.3%;马克隆值变幅为 2.8~4.2,马克隆值A级的组合有 10 个,变异系数为 11.8%.海陆杂交棉的单铃重与不孕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3**)、与每囊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0**)、与每铃囊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5*);海陆杂交棉的纤维整齐度与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8**、r=0.639**),与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6*);衣分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5*).在 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中,W042×新海53号、W046×新海54号、W047×新海 54号的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已呈现同步改良.[结论]利用陆地棉与长绒海岛棉的杂交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长绒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