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敌百虫的含量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敌百虫在水产品中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样品中的敌百虫,提取液经酸性氧化铝柱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用串联质谱测定,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02~0.8ng/mL范围内,敌百虫标准工作溶液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2;水产品中敌百虫的添加回收率在89.0%~93.8%,相对标准偏差为2.1%~5.4%,检出限为1.0μg/kg。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保留时间为1.5min。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 敌百虫 水产品 残留


离体培养的普通百里香苗中精油提取及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普通百里香实生苗、种子无菌苗和组培苗中提取精油,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利用气质联用法(GC-MS)并结合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种培养条件下的百里香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无明显的差异,均含有百里香精油的主要成分:百里香酚、香芹酚、邻-伞花烃、γ-松油烯、石竹烯等,只是相对含量略有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离体培养途径生产百里香精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关键词: 离体培养 普通百里香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白木香内生真菌R7抗菌活性代谢产物
《中国抗生素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白木香内生真菌Phaeoacremonium rubrigenum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杯碟法和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对羟基苯乙酸(2)、对羟基苯乙醇(3)、3,4-二羟基苯甲酸(4)、对甲基苯酚(5)、氮-(6-羟己基)-乙酰胺(6)、5-羟甲基糠醛(7)、(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8)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9)。结论首次发现化合物2~7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关键词: 白木香 内生真菌 Phaeoacremonium rubrigenum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温度对黄胸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温度对黄胸蓟马Thrips hamaiiensis(Morgan)生长发育的影响,在5种恒温条件下(20℃,24℃,28℃,32℃和36℃)对黄胸蓟马实验种群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0~28℃温度范围内,黄胸蓟马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当温度超过32℃时,其发育历期延长;在20~36℃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黄胸蓟马卵、若虫、预蛹、伪蛹及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7℃、9.48℃、11.06℃、8.54℃和11.39℃,有效积温分别为91.23℃、82.35℃、41.23℃、34.81℃、251.43℃·d;在20~36℃之间,黄胸蓟马世代存活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2℃>28℃>24℃>20℃>36℃。据此认为,温度对黄胸蓟马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影响明显。
关键词: 黄胸蓟马 发育历期 发育速度 发育起点温度 存活率


干热河谷退化山地柱花草品种(系)比较试验
《草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2009年在元谋干热河谷退化山地对12个柱花草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研究。观测研究牧草物候期、地上生物量、叶茎比、青干比、分枝数及株高、营养成分等生产性状和经济指标。试验结果表明,CIAT11362柱花草是综合性能较优的材料,年均产量、旱季产量和3年保存率最高,是较耐旱的牧草,适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年均干草产量为20.31t/hm2,旱季干草产量为7.17t/hm2,3年植株的保存率为87.5%。GC1579柱花草和热研5号柱花草也是综合性状较优种质,可作为干热河谷地区推广的牧草。90089柱花草和西卡柱花草综合性能虽不是特别突出,但各有不可忽视的优点,在不同性能要求下是理想的材料。


红树林植物瓶花木中的细胞毒活性成分(Ⅱ)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红树林树植物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Gaertn.f.)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1)、1-epi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2)、山柰酚(3)、芹菜素(4)和5,7,2'-trihydroxy-3,6,8,4',5'-pentamethoxyflavone(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瓶花木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的混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香蕉内生克雷伯氏菌KKWB-5强启动子片段的分离及鉴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获得香蕉内生克雷伯氏菌KKWB-5的强启动子片段,以应用于香蕉内生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利用以kanr基因为报告基因的启动子探针载体pUCK在大肠杆菌Top10中克隆KKWB-5基因组DNA的启动子片段;将筛选到的高抗Kan的质粒导入KKWB-5,分别于LB和香蕉杆浸汁培养基(BSM)平板上检测它们的抗Kan水平;选择在BSM上抗Kan水平最高的片段15,检测该片段的基因间隔区15P的启动子活性,最后以gfp为报告基因来验证片段15P的启动子活性。结果:有7个抗Kan水平在2500μg/ml以上的Top10转化子;这7个质粒在导入KKWB-5后,它们在LB平板上的抗Kan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在BSM培养基上则大为减弱;片段15P具有启动kanr基因的活性,且与原片段15的抗Kan水平相同;重组质粒pUCK-6-15Pgfp,以Top10和KKWB-5为宿主菌,在LB培养基上培养时,在荧光显微镜下均能发出绿色荧光;以KKWB-5为宿主菌,在BSM培养基上培养时,在荧光显微镜下也能发出绿色荧光。结论:片段15不仅在Top10中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而且在其供体菌KKWB-5中具有更强的启动子活性,其基因间隔区15P为主要的启动子区域,在BSM培养基上也具有较好的启动子活性,该启动子片段15P可以应用于KKWB-5内生工程菌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