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蓝藻沼肥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结球小白菜四季青盆栽实验,设置新鲜蓝藻(T1)、当年蓝藻发酵沼渣沼液(T2)、前一年蓝藻发酵沼渣沼液(T3)、化学肥料(T4)、空白对照(CK)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施用蓝藻发酵沼渣沼液对土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土壤全N含量相对处理前土壤(CK0)增加了49.1%和12.3%;土壤有效P含量相对CK0增加了52.3%和11.7%;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CK0增加了33.3%和14.1%;土壤pH分别减少了0.16和0.23个单位,均有显著差异,同时植株产量和株高相对空白对照(CK)有显著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速冻甜玉米风味物质HS-SPME/GC-MS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京甜1号速冻甜玉米粒的风味物质。鉴定了4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含硫化合物、醛类、酮类、酯类、醇类、呋喃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京甜1号速冻甜玉米粒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二甲基硫醚(25·66%)、十五烷(7·34%)、苯乙烯(4·99%)、苯乙烷(4·80%)、己醛(3·40%)。
关键词: 速冻甜玉米 HS-SPME/GC-MS 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油4号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密度和施氮量进行单、复因子试验,研究了栽培因子水平及其组合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苏油4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密度为12.0万~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270~315 kg/hm~2,在此范围内产量高、籽粒含油率较高、品质优。(2)栽培因子水平组合为种植密度12.0万株/hm~2、施氮量270 kg/hm~2,高产田块产量可达3 800 kg/hm~2,大面积丰产栽培可达3400 kg/hm~2,经济效益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接利用PCR产物构建RNA干扰表达载体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NA干扰原理可以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构建RNA干扰的发夹结构一般采用在引物两端加酶切位点方法,该方法涉及酶切位点多,步骤繁琐。本试验介绍一种直接利用PCR产物进行RNAi组成型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该载体以潮霉素为筛选标记基因,适合水稻的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2008年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仪征市、安徽省六安市及河南省临颖县、温县采集并分离纯化得到30株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从中选择6个代表性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病原菌在pH在4~9内均可以生长,以pH为5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温度为20~25℃,其中以22.5℃最适;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SA培养基、PDA培养基、改良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高邮纹枯病菌生长最快,菌丝较粗;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生长相对较慢,菌丝较细、稀疏;六安纹枯病菌生长最慢,菌丝较粗,稍密。番红O-KOH染色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为双核丝核菌,高邮和六安纹枯病菌为多核丝核菌。丝核菌专化性PCR检测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菌株为禾谷丝核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