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关注高尔夫球场“杂草坪”
《草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9-2009年在中国102个高尔夫球场调查,发现有15种"杂草坪"危害栽培草坪:即百慕大(Cynodon dactylon×C.transvaalensis)中的野草坪(weedy turf),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中的百慕大,结缕草(Zoysiaspp.)中的百慕大,百慕大中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百慕大中的海滨雀稗,海滨雀稗中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百慕大中的黑麦草,结缕草中的海滨雀稗,高羊茅中的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百慕大中的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草地早熟禾中的高羊茅,高羊茅中的百慕大,海滨雀稗中的匍匐剪股颖,海滨雀稗中的高羊茅,草地早熟禾中的匍匐剪股颖,阐明了"杂草坪"的发生、分布并分析高尔夫球场"杂草坪"危害公众健康、破坏球场景观、妨碍竞技发挥、增加养护成本和缩短草坪更换期的危害和生物入侵、生态选择、抗药性产生、滥用化学品及气候变化是高尔夫球场"杂草坪"形成的可能成因,提出了管理控制、检疫控制、生态控制、生物控制、替代控制、预测监控和化学控制相结合的应对高尔夫球场"杂草坪"的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NJ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特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南京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人工感染、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扩增鉴定等,证实了该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且从病料中分离到了纯净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证实该毒株的毒力较强,具有标准毒株的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也比较好。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分离鉴定 敏感性试验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感病生育期研究初报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感病生育期,分别于水稻二、四、六、八、十叶龄期模拟田间发病条件对特特普和华粳6号两品种进行接种比较抗病性差异。结果发现八叶龄以内的特特普与十叶龄以内的华粳6号均表现为感病,十叶龄水稻品种则表现为不感病,随着叶龄的增加水稻品种对病害敏感程度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对黑条矮缩病感病性存在差异,而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是水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感病性较强的时期,本研究结果可望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混合营养下番茄生长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土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7种试验处理其N源分别为NO3--N、NO3--N+谷氨酸态氮、NO3--N+苯丙氨酸态氮、NO3--N+谷氨酸态氮+苯丙氨酸态氮、谷氨酸态氮、苯丙氨酸态氮、谷氨酸态氮+苯丙氨酸态氮,这些处理中除了N素形态不同外,其N、P、K的含量均相同。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了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营养下番茄生长及其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株光合速率与其地上部C/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番茄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其地上部N/P、C/N、C/P和P/K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和N源为NO3--N的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营养促进番茄(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两种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的营养效应好于单一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的营养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一品红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引入我国的23个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6条引物,共扩增得到100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0.00%,表明一品红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条引物在23份种质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特异条带,这些特异条带对鉴别一品红品种具有一定的价值;23个品种的相似系数为0.556 6~0.924 5,平均相似系数为0.795 0,说明一品红品种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引入的主要一品红资源的遗传关系大体上符合种苗来源差异,来自Fischer公司的"火星"与其他品种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较远,可能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涂耐盐粳稻新种质创制研究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掘米草耐盐和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制耐盐粳稻新种质。在2005—2007年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研究的基础上,2008—2009年开展了海涂耐盐粳稻新种质创制研究。2008年海涂种植耐盐适应性试验,米草/水稻杂交种34号、32号,产杂交种子3.72t/hm2。2009年海涂筛选结合分子标记辅助双选择,32个组合中,产耐盐稻谷3.0 t/hm2以上的有20个组合,平均产稻谷4.89t/hm2,最低产稻谷3.11 t/hm2,最高产稻谷8.94 t/hm2。选育出了产量在6.0~7.5 t/hm2耐盐粳稻新组合6个。发现了耐盐甜秆粳稻种质资源育种材料,秸秆可溶性糖含量在5.0%以上,比对照水稻提高65%以上。在60份杂交材料中选择18个杂交组合,经RAPD分析,有9个组合具有与大米草亲本共同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9个组合远缘杂交种具有大米草亲本遗传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株VP2基因在重组腺病毒中的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RT-PCR方法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AH1与AH2中扩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H1与AH2病毒VP2基因长度均为1350nt,编码450aa,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2%、99.3%,七肽基序均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进一步将VP2基因克隆入人5型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TM)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进行同源重组并转染HEK-293A细胞,经多次亚克隆获得了重组腺病毒rAd-(IBDV)VP2。利用Western-blot、IFA等方法检测IBDVVP2蛋白的体外表达情况,结果证明VP2基因在腺病毒中获得了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青菜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小青菜(3茬)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含氨基酸肥料)、有机肥施肥模式、无机肥施肥模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2。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够提高小青菜产量,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蔗糖、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且这些指标与其地上部C/N和C/P比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施肥模式所提供肥料中C/N和C/P比值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够降低小青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且该指标与其地上部和施肥模式所提供肥料中N/P、C/N、C/P和P/K比值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能够促进小青菜地上部生长,改善小青菜品质;合理搭配肥料可提高小青菜的光合固碳能力,进而提高小青菜体内C/N、C/P比值,有利于提高小青菜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小青菜 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 氨基酸 生长 品质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