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番鸭VIP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就巢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选用处在产蛋期、就巢期的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就巢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AfaⅠ酶切位点,该位点在内含子12的902 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产生了CC,CT和TT三种基因型。通过对产蛋黑番鸭与就巢黑番鸭个体的研究,发现所测产蛋黑番鸭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CC(32),TT(40)和CT(42),就巢黑番鸭基因型的分布为CC(18),TT(40)和CT(18),经卡方独立性检验,产蛋黑番鸭与就巢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表明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C902T突变与黑番鸭的就巢性状显著相关。


猪伪狂犬病毒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可区分猪伪狂犬野毒株及基因缺失疫苗株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区分猪伪狂犬野毒株及基因缺失疫苗株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并对30份疑似病料进行临床检测。本研究所建立的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2.23×10拷贝/μL,比常规PCR检测方法高100倍;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均无交叉反应,具有高特异性;对30份疑似病料的TaqMan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和33%,两者符合率90%。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可适合于PR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PRV) TaqMan-MGB 荧光定量PCR


福建白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福建白兔的饲养管理、品种选育、肉质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从血液理化特性方面研究该品种的种质特征,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福建白兔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将雌雄福建白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血液生理指标中只有红细胞分布宽度(SD)表现为雌雄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福建白兔生化指标中,雄兔的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氯(Cl)都低于雌兔且差异极显著(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酐(CREA)、谷丙转氨酶(ALT)、镁(Mg)、阴离子间隙(AG)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经过统计分析,建立了福建白兔血液生理生化参考值,为福建白兔的疾病诊断、饲养管理、保种选育等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禽坦布苏病毒连接酶依赖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根据连接酶依赖PCR工作原理设计并建立一种禽坦布苏病毒RT-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不同禽源的坦布苏病毒分离株,且与常规RT-PCR检测敏感性相当。运用该方法对动物攻毒试验采集的6份样品及2011~2012年间采集自福建、江西、浙江及广东省发病鸭场的140份样品进行检测。动物试验样品均为阳性,临床样品检出率为14.3%(20/140)。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连接酶依赖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用于禽坦布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检测。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连接酶依赖RT-PCR 病源检测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正红菇菌根围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以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菌根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土壤基因组DNA,以通用引物扩增真菌18S rRNA基因V1+V2区,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获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并对图谱中的优势条带回收测序,通过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而分析正红菇菌根围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在回收测序的19条DGGE条带中,4条为非真菌真核生物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可以分为4类菌群,GroupⅠ主要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GroupⅡ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GroupⅢ为未知真菌,GroupⅣ主要为节肢动物门生物(Arthropoda)。
关键词: 正红菇 菌根围 真菌多样性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是"3S"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简要阐述了"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及功能,并对近年来"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理等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评述,最后指出该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急性毒性
《生物安全学报 》 2013
摘要:【背景】有关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和影响已有大量的报道,但关于使它隆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较少。【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试了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急性毒性,并计算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试验过程中,水温保持在25℃±1℃。【结果】随着受试鱼苗在药液中暴露时间的延长,LC50值逐渐减小。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0.4764、0.3962和0.6918mg·L-1。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476、0.0392和0.0692mg·L-1。【结论与意义】使它隆对草鱼、鲢鱼和鲫鱼表现高毒,这为使它隆的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超级稻后备良种“两优616”百亩方通过测产验收
《福建稻麦科技 》 2013
摘要:2013年9月24日,受农业部委托,福建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到尤溪县兰华村,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后备良种"两优616"进行测产验收,百亩示范方加权平均产量801.0 kg/667m~2,达到超级稻品种验收标准。"两优616"是水稻研究所利用超级稻育种理论培育的优质杂交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具有株叶形态理想、根系发达、生机旺盛、结实率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抗瘟性较强等特性。2009-2010年,"两优616"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2a平均产量617.86 kg/667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0.10%,有望成为"宜优673"之后,福建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超级稻后备新品种。


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的研究思考
《福建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创意农业正逐渐借助创意产业理念,融入农业生产生活。该文在分析创意农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首次将创意农业的核心解构为创意设计要素,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福建省的创意农业,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优质香稻内优航148高产制种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 2013
摘要:通过对优质香稻内优航148亲本特征特性的观测,发现内香2A午前花比例低、开花不集中、花期长、柱头外露率低等因素是造成内优航148制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总结出一套提高内优航148制种产量的技术措施:定准播差期、培育壮秧、增加母本移栽密度、培育高产苗架、采取辅助措施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等。
关键词: 优质香稻:内优航148 亲本特性 高产制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