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bFGF和IGF-1细胞生长因子对欧洲鳗鲡胸鳍传代细胞生长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为建立一种欧洲鳗鲡病毒性疾病分离、鉴定的细胞模型,深入了解鳗鲡病毒性疾病流行与传播的情况,本试验在欧洲鳗鲡胸鳍传代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下,通过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可能的传代细胞促长因子,并在限定的时间内收集细胞、进行细胞计数、绘制胸鳍细胞的生长曲线,分析其对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生长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提示:在10%FBS L-15全价培养基的条件下,bFGF对欧洲胸鳍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佳效应浓度为10μ.L-1;IGF-1(5~50μg.L-1)不利于欧洲鳗鲡胸鳍细胞的生长。

关键词: 欧洲鳗鲡 细胞培养 生长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脂肪酸生物标记鉴别特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生物标记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特性,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脂肪酸生物标记鉴别模型。【方法】通过脂肪酸鉴定系统(Sherlock MIS)对来自于西瓜、香蕉和花生寄主的22株尖孢镰刀菌进行脂肪酸生物标记检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的同质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特征脂肪酸,利用Bayes逐步判别方法,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判别模型。【结果】从供试的22个菌株中检测到8种脂肪酸,其中常见脂肪酸有6条,相对含量60%以上的主要脂肪酸有16:0、18:0和18:2 CIS 9,12/18:0a。对常见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与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的系统发育存在着对应关系。对常见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尖孢镰刀菌脂肪酸中的特征脂肪酸有5个,分别为14:0(X1)、16:0(X2)、16:1 CIS 9(W7)(X3)、18:0(X4)和18:2 CIS 9,12/18:0a(X5)。利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判别模型为Y1=-183.06+12.24X1+8.05X2+5.39X4+3.58X5、Y2=-174.09+10.40X1+7.96X2+5.40X4+3.42X5、Y3=-173.97+14.85X1+7.25X2+6.58X4+3.53X5,当1≤Yi<2时,菌株的寄主为西瓜;当2≤Yi<3时,菌株的寄主为香蕉;当Yi>3时,菌株的寄主为花生,且模型判对的概率为0.91。利用这套模型,对从西瓜、香蕉、花生上采集的56株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进行判别,准确率达92.86%。【结论】脂肪酸生物标记可以作为尖孢镰刀菌寄主鉴别指标,脂肪酸14:0、16:0、18:0、18:2 CIS 9,12/18:0a是判别尖孢镰刀菌寄主的4个重要指标,建立的判别模型比较符合实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脂肪酸 寄主专化型 判别模型 生物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牡丹等茶树良种在福清试种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初报

茶叶科学技术 2012

摘要:经2011年产量测定,2010~2011年连续2年成茶品质鉴定结果表明:紫牡丹、金牡丹和金观音春季产量分别为3688.89kg/hm2、3146.67kg/hm2和3755.56kg/hm2;乌龙茶密码感官审评得分均94分以上,红茶密码感官审评得分均95分以上,品质表现优。

关键词: 茶树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雾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农科二号"莲雾成熟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农科二号"成熟果实检测到12种香气成分,其中萜烯类6种,占63.74%;醇类1种,占22.48%;醛类1种,占0.48%;酯类1种,占4.68%;呋喃类1种,占4.44%;其他2种,占4.17%。匹配度超过90%的有9种,约占93.46%,主要香气物质为顺-3-壬烯-1-醇、(-)-AlphA-荜澄茄油萜和反式石竹烯。

关键词: 莲雾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姬松茸“福姬J_(77)”新菌株选育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以姬松茸J1为出发菌株,采用60 Co-紫外线复合诱变,得到1株与原菌株形态差异显著的姬松茸诱变菌株。经出菇试验,诱变菌株在子实体颜色、朵重、盖直径、盖厚、柄直径、柄长度等农艺形状与原菌株均有明显差异,产量大幅提高。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诱变菌株在不同温度、不同pH及不同料水比情况下菌丝的生长速度与姬松茸J1均有很大差异。用扫描电镜观察诱变菌株及出发菌株的菌丝体,诱变菌株菌丝变细,表面有颗粒物,与原菌株有显著差异。经过SSR标记的指纹图谱分析,诱变菌株与原菌株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该诱变菌株为一个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新菌株,命名为福姬J77。

关键词: 姬松茸 诱变 60Co-γ射线 紫外线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方式下仔猪行为特征

畜牧与兽医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了微生物发酵床养殖和传统养殖条件下仔猪的行为特点。结果:2种养殖模式下,仔猪躺卧和睡眠行为持续时间占被测行为比例最高,达70%以上,采食和饮水行为次之,分别为15.96%(微生物发酵床养殖)和9.33%(传统养殖)。相比传统养殖,在微生物发酵床养殖中,仔猪探究行为发生概率和持续时间比例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28.62%和12.21%;争斗行为发生概率和持续时间比例明显减少,分别减少了49.83%和91.26%。微生物发酵床饲养下仔猪的营养指数和传统饲养下仔猪的营养指数相当,分别为10.83和10.03,而微生物发酵床饲养下仔猪的健康指数为245.12,明显高于传统饲养下仔猪的健康指数(21.96),说明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下,仔猪生长得更为健康。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养猪 行为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烟粉虱捕食性天敌日本刀角瓢虫的毒力

应用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日本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 Chapin的毒力。结果表明,灭多威和敌敌畏对日本刀角瓢虫具有极强的毒力,其25%推荐剂量即可导致日本刀角瓢虫全部死亡;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和噻虫嗪对日本刀角瓢虫也具有很强的毒力,其田间推荐剂量可导致日本刀角瓢虫全部死亡,其50%推荐剂量对日本刀角瓢虫的致死率也高达73.33%~100.00%;乐果、烯啶虫胺、丁醚脲田间推荐剂量对日本刀角瓢虫的致死率分别为40.00%、56.67%、50.00%,预示着上述这些杀虫剂的田间应用对刀角瓢虫具有很高的直接杀伤风险。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毒死蜱、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阿维菌素、吡蚜酮、噻嗪酮、定虫隆和氟虫脲对日本刀角瓢虫的毒力较低甚至没有直接致死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合理使用杀虫剂,协调利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对烟粉虱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杀虫剂 日本刀角瓢虫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Nramp1基因抗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

摘要:Nramp1基因作为影响畜禽抗病育种中抗病力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其蛋白可抵抗多种胞内菌的侵染,从而提高畜禽抗病力。主要叙述Nramp1基因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综述了Nramp1基因与抗病性状的关系,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Nramp1基因 抗病作用 畜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树天牛发生情况及其对3种李树嗜好性的比较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调查李树天牛为害情况及发生种类,比较李树天牛对芙蓉李、大红李和黑李等3种李树的嗜好性,结果表明:李树易受天牛成虫及幼虫为害,发生种类有11属14种,对芙蓉李、大红李和黑李等3种李树造成为害的主要是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和粒肩天牛;天牛对3种李树的嗜好性,以黑李最强,芙蓉李次之,大红李最弱。

关键词: 李树 天牛 发生情况 嗜好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夫纳’番荔枝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福建果树 2012

摘要:‘吉夫纳’(Gefner)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是番荔枝科(Annonaceae)番荔枝属(An-nona)果树,为热带亚热带半落叶性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以色列,2004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广东引进。经栽培观察,表现适应性强、果大、质优、早结、丰产、稳产、经济效益高、无大小年等优点。嫁接苗3月定植后第2年开始挂果,株产1.5 kg,第3年株产5 kg,第4年株产7.5 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