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羧化壳聚糖对蚊净香草外植体诱导过程酶活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以蚊净香草叶柄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羧化壳聚糖对其诱导过程各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蚊净香草叶柄初代培养基中,附加4g·L-1羧化壳聚糖使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8.57倍;附加2g·L-1羧化壳聚糖使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了3倍;叶片初代培养基中,附加2g·L-1羧化壳聚糖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是对照组的3.5倍。说明羧化壳聚糖能提高蚊净香草叶柄和叶片中相关酶活性,从而使愈伤组织诱导的效率更高。
关键词: 羧化壳聚糖 蚊净香草 愈伤组织 过氧化物酶 吲哚乙酸氧化酶 硝酸还原酶


农业科技区域精准传播策略研究——以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区域传播为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中国各区域的自然、农作物生长等条件的差异较大,生产结构呈多元化,农业科技传播的内容要与每个区域农村的生产实际都相适应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研究农业科技区域精准传播策略的目的是探索如何能使农业科技传播内容、途径与当地农村生产实际相适应。本研究应用区域传播学理论,从农业科技区域传播的规律出发,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区域传播"的成功案例为启示,提出以区域环境为坐标划分传播区域,根据传播区域的差异特征来制定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促进区域传播与区域环境良性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转抗真菌基因水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时间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外源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在水稻植株上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利用酶促反应结合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了4个转基因水稻株系不同生育期叶片中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无论是亲本还是转基因株系,2种酶活性随生育期的后延而增大。生育前期,转基因株系的2种酶活性与亲本的酶活性水平差异小,随生育期的后延,与亲本酶活性的差异越来越大,说明外源基因前期表达量小甚至沉默或抑制内源基因的表达,后期表达量多。同时转基因株系的酶活性的波动性较亲本的大,且酶活性的高低与转入基因数量无相关性。因此,外源基因的表达具有时效性但不具有数量优势。
关键词: 抗真菌基因 转基因水稻 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 时间变化


福清山羊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2012
摘要:福清山羊是福建省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其肉质鲜美细嫩、膻味较轻,享誉省内外,素有"羊肉之冠"的美称。本文就福清山羊的生长环境、品种形成的原因、分布数量、体质外型、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以及品种的优缺点进行了系列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台湾青枣“蜜枣”在漳州的引种试验初报
《中国南方果树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台湾青枣"蜜枣"引种到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表现为生长势强、易管理、丰产性好、较耐寒、耐贮运和优质等特点。一年抽梢4~6次;初花期9月上旬,盛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末花期11月上旬,果实成熟期在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82.99g,可食率97.29%。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可滴定酸0.26%,水分87.7%,粗纤维2%,还原糖7.2%,蔗糖1.1%,维生素C 460.4mg/kg,铁99.3mg/kg。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能值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沼气工程与种植业相结合,构建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当前处理猪场粪水的循环农业新模式。该文针对循环农业模式缺乏科学评价体系,以单纯的生猪养殖(模式Ⅰ)为参照,运用能值理论对福清星源畜牧场循环农业模式(模式Ⅱ)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式Ⅱ整体效益优于模式Ⅰ,环境负载率比模式Ⅰ降低了15.00%,可持续发展指数提高15.71%,经济效益比模式Ⅰ提高18.96%,生产效益略低于模式Ⅰ。模式Ⅱ实现"资源减量化、物质再循环和再利用",并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该文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农业 系统 沼气 种植 循环农业 能值分析 资源化利用


7株新城疫病毒V基因遗传变异与病毒的基因分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7株不同来源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的V基因,并对它们的差异性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7株病毒V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1.7%-99.7%,推导氨基酸残基的同源性为75.8%-99.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7株病毒分别处在3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上,毒力相似的毒株聚类在同一进化分支上,而这与基于F基因的基因分型一致.由结果可推测,新城疫病毒V基因可能与F基因具有相似的遗传变异率,V基因也适合作为病毒基因分型分析的候选靶基因.


番鸭呼肠孤病毒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共感染对番鸭法氏囊和抗体产生的影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共感染对番鸭法氏囊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MDRV或/和H9 AIV人工感染8日龄番鸭,观察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法氏囊B细胞增殖能力及RE-5 AIV疫苗免疫后抗体变化规律。结果显示:H9 AIV感染组番鸭发病率低(10%),无死亡,法氏囊无病理变化,显著抑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MDRV感染番鸭发病率70%,死亡率40%,生长迟缓,法氏囊病理变化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局部出现范围较小的坏死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下降;共感染组番鸭发病率100%,死亡率80%,番鸭生长迟缓,法氏囊萎缩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降程度均比单一病毒感染组严重。病毒感染使番鸭对RE-5 AIV疫苗免疫应答能力明显下降,其共感染组抑制抗体应答程度最严重;共感染组的病毒检出时间早于并且检出率大于单一病毒感染组。表明MDRV与H9 AIV共感染在番鸭免疫应答抑制方面有协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