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体外法评定烘干过程及组成比例对WDGS营养价值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来评定不烘干时(25℃)及经90℃和105℃烘干后两种WDGS(样品1浓浆:湿渣=30∶70和样品2浓浆:湿渣=50∶50)的营养价值。试验采用人工瘤胃装置测定两种WDGS不烘干时(25℃)及经90℃和105℃烘干后,不同时间段的产气量。同时测定不同处理的玉米酒精糟其常规营养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样品1:与25℃对照组相比,在0~12、12~24、24~36、36~48 h时间段内,90℃和105℃组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在48~72 h时间段内,3个处理组的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样品2:与25℃对照组相比,在0~12、12~24、24~36 h和36~48 h时间段内,90℃和105℃组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与105℃组相比,在48~72 h和72~96 h时间段内,25℃组和90℃组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而25℃组和90℃组之间产气量则差异不显著(P>0.05);(3)样品1与样品2在96 h内的总产气量均为25℃对照组最高,105℃组最低;(4)样品2的25、90、105℃各组总产气量分别比样品1相应各组高7.86%、27.32%和34.94%;(5)浓浆与湿渣的比例对酒精糟常规营养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综上所述,虽然温度对特定营养成分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降低了其综合营养价值,适当提高浓浆比例,有利于提高WDGS营养价值。


PCR-RFLP定量检测川贝母真伪的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个适合中药材川贝母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PCR-RFLP)的分子鉴定方法。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酶切反应,真品川贝母扩增产物含有Sam I酶切位点,在100~250 bp之间存在明确的2条酶切条带,而伪品贝母扩增序列中没有Sam I酶切位点不能被切出。此外,还基于PCR-RFLP技术针对川贝母真伪性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量10%及以上的真品川贝母能被稳定检测出。


青花菜新品种‘领秀二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青花菜‘领秀二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S-99’为母本、‘HA-2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青花菜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为秋中熟品种,植株生长旺盛,株高65 cm,株展70 cm。叶片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蜡粉多,抗黑腐病、霜霉病,易于栽培;主花球高圆,半球形,蕾色深绿,蕾粒中小均匀,花蕾遇冷不变紫,无荚叶,不易空心,单球质量450 g左右,商品性好。华北地区秋季成熟期(从定植到采收,下同)70 d左右,春季成熟期55 d左右,667 m~2最佳栽培密度为2 700株,在整个生育期要保证肥水充足,及时防虫,及时采收。适宜在华北、华东以及中原地区的河南等地种植。该品种2014年通过天津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准予登记。


自育粉果番茄贮藏品质和耐贮性研究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自育粉果番茄‘17-546'贮藏品质和耐贮性,试验以粉果番茄"欧盾"(耐贮性好)、"津粉207"(普通鲜食番茄)为对照,评价贮藏温度在25℃下3种番茄果实贮藏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17-546'与"欧盾"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均发生下降,均无明显呼吸峰和乙烯峰值,"津粉207"变化幅度较大;硬度均比"津粉207"高,且下降程度更缓慢;‘17-546'与"欧盾"色泽变化比"津粉207"小,能更好的保持果实颜色;‘17-546'失重率最低,"津粉207"最高;贮藏10d时,‘17-546'与"欧盾"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均高于"津粉207";贮藏20d,‘17-546'与"欧盾"好果率分别为88.9%和91.1%,而"津粉207"仅为53.5%;从贮藏指数来看,‘17-546'比"欧盾"低1.46,比"津粉207"高20.09。说明自交系‘17-546'在25℃贮藏条件下,贮藏品质和耐贮性接近"欧盾",高于普通鲜食番茄"津粉207"。


薄皮甜瓜‘花雷’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瓜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创建薄皮甜瓜‘花雷’的再生体系,以薄皮甜瓜‘花雷’为试材,子叶、胚轴、真叶为外植体,观察其在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的再生频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子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5 mg·L~(-1)IAA,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2 mg·L~(-1)I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1)IBA。初步选出一套完整的适宜薄皮甜瓜‘花雷’再生体系建立的培养基。


黄烷-3-醇氧化聚合对鲜食葡萄贮藏期褐变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葡萄果实贮藏期颜色褐变与黄烷-3-醇氧化聚合反应的内在联系,以期揭示鲜食葡萄贮运过程颜色劣变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HPLC/MS技术,分析不同pH条件下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被酪氨酸酶氧化的二聚体产物,以及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黄烷-3-醇二聚体种类与颜色褐变的关系。【结果】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在酪氨酸酶作用下能够生成6种二聚体。pH=3.0时仅生成一种无色的B型二聚体,pH=4.0时会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pH=5.0时既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又产生2种黄色A型二聚体,而pH=6.0和7.0时,只产生2种呈黄色A型二聚体,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存在4种B型二聚体,其中2种B型二聚体和模拟体系中的产物相同。【结论】酪氨酸酶氧化产生的黄烷-3-醇二聚体作为中间产物参与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的颜色褐变。


晚熟桃采后褐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对其防治效果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晚熟桃采后褐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以及拮抗菌对其防治效果,以晚熟桃品种"映霜红"为试材,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18S-r 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褐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同时,进一步选用四种拮抗菌对晚熟桃褐腐病进行预防处理,研究其对晚熟桃褐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晚熟桃上分离的褐腐病病原菌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Ascomycota),柔膜菌目(Helotiales),核盘菌科(Sclerotiniaceae),核盘菌属(Sclerotinia),该病菌有伤接种发病率为100%。四种芽孢杆菌B001、B1、HB-2、B579对褐腐病病斑扩展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其中,B001、B579提前1 d和2 d预防效果显著好于0 d预防效果(p<0.05);B1、HB-2提前1 d预防处理显著好于其他两组(p<0.05)。四种拮抗菌还能够抑制晚熟桃贮藏过程中的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和硬度下降。芽孢杆菌在晚熟桃采后褐腐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晚熟桃 褐腐病 分离鉴定 品质分析 18S-r D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