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品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果桑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进程中果实重量、纵横径、糖酸、硬度、总酚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果实成熟进程,单果重、纵横径不断增大,但不同品种横纵径生长速度变化并不一致;硬度持续下降,且在全红期以后硬度下降显著;果实糖含量持续升高,到黑熟期骤然升高达到峰值;酸含量持续下降直至成熟;总酚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随果实成熟不断升高,但合成进程并不同步。研究明确了果桑果实成熟过程中特有的变化规律,中桑5801品质、功能营养成分优于其他品种,831A果实成熟时硬度高于其他品种,更有利于贮藏保鲜、延长货架期。


农产品微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保鲜与加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了一款将农产品微环境监测领域所用到的温度、湿度、氧气及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集成到一起的多功能一体化传感器系统,并且可以通过Si4463无线模块将测得的数据发送给远端服务器,为后续的环境参数预警、保鲜期预测等提供原始的数据信息,利用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测量结果。该多功能一体化传感器系统解决了传统传感器测量类型单一,且测量数据不能远程传输的问题。经实际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为农产品的仓储、物流等环节环境参数的监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 农产品环境监测 多功能一体化传感器系统 Si4463无线模块


猪伪狂犬病病毒PCR-LFD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将PCR技术与可视化的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PCR-LFD快速检测技术。依据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2条特异性引物和对应的特异性探针,其中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标记了荧光素(FITC)和生物素(Biotin)。通过对PC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探针杂交温度的筛选,确定PCR-LFD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与猪伪狂犬病病毒Bartha-K61株、6种对照病毒和3种对照细菌均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100TCID50/100μL。该方法对同批次和不同批次猪伪狂犬病病毒DNA分别进行5次重复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PCR-LFD方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出16份阳性样品,常规PCR检测出14份阳性样品,PCR-LFD方法的敏感性高于PCR,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且不需要琼脂糖凝胶电泳可直接判读结果,适合养殖场、基层实验室的现场检测。


超声预处理双酶分步水解制备滑菇抗氧化肽
《食品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超声预处理双酶分步水解滑菇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为滑菇蛋白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研究功率、温度、时间等超声预处理参数对碱性蛋白酶水解效果的影响。从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等4种酶中筛选第二步水解的最适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水解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功率300 W、温度40℃、时间20 min,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的·OH清除率最高,为86.15%。风味蛋白酶作为第二步水解的最适酶,各因素对·OH清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水解时间>酶浓度>p H>温度,其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酶浓度3 000 U/g、p H 7.0、温度55℃、水解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水解产物·OH清除率为93.17%。超声波预处理双酶分步水解滑菇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可行。


饲喂站中代乳粉饲喂量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奶牛场规模化的发展,犊牛小群饲养模式被广泛应用,为了探索犊牛小群自动化饲喂站的使用方法及应用效果,试验通过引进荷兰犊牛饲喂站,选择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的母犊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哺乳期(4~70日龄)饲喂553 L液体代乳粉,对照组饲喂471 L液体代乳粉,定期监测犊牛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在30,45,60,75,90日龄的体重和不同阶段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利用犊牛饲喂站同时增加代乳粉的饲喂量对犊牛的生长指标有增加的趋势。


鸡裸颈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裸颈鸡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赤道地区,尤其是高温潮湿气候地区。羽毛覆盖率比常羽鸡低,具有明显的抗热应激特性。基因定位研究表明,裸颈基因(Na)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770 kb的一个区段内,基因功能研究确定为一73 kb插入导致BMP12表达量上调而产生。裸颈是胚胎期羽毛发育调节的结果,羽毛发育通过反馈-扩散的行为模式进行自组织,激活因子-抑制因子的相互作用强弱最终确定了羽毛分布的密度,WNT/β-catenin和FGF为激活因子,BMP基因家族为羽毛发育的抑制因子,但这两大通路上下游起作用的相关基因并不清晰,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文章对裸颈鸡的性状特征、裸颈基因的定位以及裸颈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裸颈鸡的开发和研究指明方向。


基于RNA-seq数据的小麦条锈菌SSR标记开发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小麦条锈菌基因组编码区内多态性高的SSR标记,应用MISA软件从4个小麦条锈菌分离物转录组测序数据中搜索SSR位点并设计相应引物。结果表明,在小麦条锈菌转录组2 941条unigenes中发现6 083个SSR位点,SSR发生频率为14.13%,平均每9.84 kb出现1个SSR位点。获得的SSR有144种重复基序,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是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SSR总数的42.33%和39.90%。T和AAC、ATC、CAT分别是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序。转录组中SSR重复次数以5~12次为主,基序长度主要集中在12~20 bp。随机合成100对SSR引物对3个小麦条锈菌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87对引物可以扩增出条带。总之,这些基于转录组发掘的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丰富,在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分子标记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我国能源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能源农业是新兴产业,是为生产绿色能源而兴起的源头产业。目前,受我国小农经济的影响,能源农业呈现出小而多的零散局面,能源农业产业链及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均尚未形成。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构建能源农业产业体系对于能源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能源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并以物流服务产业为纽带产业,将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相连接,构建能源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最后从政府、市场、农民及农业规模化发展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情况调查及分离鉴定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调查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应用PCR方法对疑似PCV2感染病例开展调查,将阳性病料接种dulac细胞分离病毒,应用PCV2 ORF2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PCV2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PCV2的阳性率为25.0%~38.1%,其中夏季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达到44.0%;不同阶段猪群中,育肥猪群的PCV2阳性率最高,而哺乳母猪相对较低。经细胞分离得到24株PCV2,其ORF2序列与GenBank中PCV2序列的同源性为87.8%~99.2%,24株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89.4%~10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4个分离株归属于2个分支。对其中一株分离毒株(Y16155-1株)的体外增殖特性研究表明,第4代接种dulac细胞后6h即可检出PCV2核酸,72h病毒含量达到高峰,病毒滴度为10-4.3 TCID50/0.2mL。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PCV2分子流行病学及相关疾病的免疫防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天津地区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