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499条记录
天津地区猪链球菌9型分离株致病性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链球菌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本实验室从天津地区212个养猪场送检的470份临床病料中分离鉴定出8株9型猪链球菌,通过昆明小鼠LD50测定试验、PCR方法分析菌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黏附力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等,对分离株的致病能力、基因特性、黏附能力和溶血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株9型猪链球菌分离株对昆明小鼠的LD50差异较大,最小值6.4*106CFU/m L,最大值为5.7*108CFU/m L;受试菌株中gdh、cps9J、gapdh、 fbps、orf2、mrp、sly和ef基因的检出率依次为100.0%、100.0%、62.5%、50.0%、 37.5%、0.0%、0.0%和0.0%,分为5种毒力基因型,毒力基因型与菌株对昆明鼠的致病能力无直接关系.8株9型猪链球菌对PK-15细胞均具有黏附作用,黏附能力为1.2*103~3.9*104CFU/m L,其中CHTJS55菌株最强,CHTJS9-ZL次之,CHTJS72S最弱.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孵育时间的增长,各菌株的溶血能力均增强,且孵育3 h时,CHTJS41菌株的溶血能力最强,CHTJS70菌株最弱.上述研究结果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猪链球菌病防控措施以及候选疫苗株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链球菌9型 致病性 黏附能力 溶血性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尾寒羊GnRH基因组织表达、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性状关联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GnRH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多羔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组织及脑组织中GnRH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R) 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共380只的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GnRH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显示,GnRH基因在下丘脑、卵巢和子宫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下丘脑高表达.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中,GnRH基因在卵巢、大脑、下丘脑、垂体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暗示其可能参与了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分型发现GnRH基因2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关联分析表明,GnRH基因的2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个SNPs在所有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SNPs在各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关键词: 绵羊 多羔 GnRH基因 组织表达 SNP 关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基因编辑位点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建立基因编辑农产品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猪MSTN基因定点编辑位点为靶标,通过设计PCR-焦磷酸测序引物、优化测序碱基次序、构建标准曲线等步骤,建立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基因编辑产品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结果 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MSTN基因第3外显子的AG缺失位点,具备基因分型定性判定和等位基因频率定量检测的功能,从而准确检测样品是否为MSTN基因编辑猪产品,以及样品基因编辑产品的含量.

关键词: 基因编辑猪 MSTN基因 焦磷酸测序技术 分子检测 基因分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尾寒羊FSHβ和LHβ基因在生殖轴的表达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FSHβ和LHβ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中的表达规律,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多羔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羊各3只)的生殖组织及脑组织中FSHβ和LHβ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SHβ和LHβ基因在大脑、小脑、下丘脑、卵巢、子宫、输卵管和垂体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FSHβ主要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和卵巢高表达,LHβ在垂体高表达;FSHβ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下丘脑、卵巢、子宫、输卵管、垂体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LHβ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下丘脑、卵巢、子宫、输卵管、垂体、小脑、大脑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研究结果提示,FSHβ和LHβ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关键词: 绵羊 多羔 候选基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新品种‘津优315’网室隔离杂交制种技术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黄瓜网室隔离杂交制种技术可以保证种子的纯度,是黄瓜良种产业化的关键环节。由于不同品种亲本材料的差异性较大,需根据亲本特性制定相应的杂交制种技术。针对‘津优315’父本、母本的各自特点,结合杂交制种应用实践,制定了网室隔离杂交制种技术。该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播种育苗、激素处理、滴灌带铺设、定植、人工授粉、摘心、种瓜检查、提纯、田间管理、机械采种、晾晒清选、装袋等环节。利用该技术在保证黄瓜杂交种子质量的基础上,平均每667m~2种子产量在50kg以上,能够给繁种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能满足该品种的种子市场供应。

关键词: 黄瓜 ‘津优315’ 网室 杂交制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专用丸粒化种衣剂的应用效果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72%(ω)农用链霉素与烯效唑按不同比例混配成种子丸粒化包衣剂,以裸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配比种衣剂对花椰菜种子根系活力、贮存时间和抗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种子丸粒化对苗期和后期植株主根长、茎粗和产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黑腐病的发生,丸粒化包衣剂不会影响花椰菜种子的储藏寿命。在本试验所用的配比中,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唏效唑按2:27配制是比较理想的。

关键词: 花椰菜 丸粒化 包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塑料大棚春甜瓜——秋青萝卜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天津地区利用改良后的青萝卜一代杂种进行塑料大棚春甜瓜—秋青萝卜栽培,春茬甜瓜效益显著,秋茬青萝卜商品率提高,且可延迟至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每667 m~2年收益比传统青萝卜露地种植模式提高1倍。青萝卜是传统的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乾隆年间就享有盛誉,素有"豆瓣绿"和"赛鸭梨"的美称。天津沙窝、田水铺、葛沽、索庄等地均盛产青萝卜,目前以沙窝村和田水铺村种植面积最大,产品影响力更高。优良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小孢子胚状体增殖及植株再生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稳定的胚状体增殖成苗技术体系,以期稳定获得足够的再生植株,以花椰菜小孢子胚状体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激素6-BA、NAA对胚状体增殖及再生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胚状体在附加1.25 mg·L~(-16)-BA+0.025 mg·L~(-1)NAA的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增殖系数最高,可达10.3;再生苗在附加浓度为1.0 mg·L~(-1)NAA生根培养基上的生根效果最佳,平均每芽上生根数达到8.1个。因此,6-BA和NAA配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胚状体增殖系数;生根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NAA可增加再生苗的生根数。

关键词: 花椰菜 胚状体 增殖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籽西瓜新品种‘津蜜55’的选育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津蜜55’是以四倍体西瓜‘13TR-157’为母本、二倍体西瓜‘13TR-2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00 d,果实发育期38 d左右,为中熟品种。果皮乌黑发亮,果实圆球形,瓤红,瓤质细脆,剖面好,白色秕籽小而少,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12.0%以上,边部9.5%,果皮厚度1.1 cm。中抗西瓜枯萎病,轻抗炭疽病。单瓜质量9 kg左右,667 m~2产量在4 000 kg以上。适宜我国北方地区保护地嫁接栽培及四川、广西等地小拱棚早熟栽培。

关键词: 无籽西瓜 新品种 ‘津蜜55’ 黑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PCR-LFD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将PCR技术与可视化的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的PCR-LFD快速检测技术.依据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2条特异性引物和对应的特异性探针,其中下游引物和探针分别标记了荧光素(FITC)和生物素(Biotin).通过对PC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探针杂交温度的筛选,确定PCR-LFD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与猪伪狂犬病病毒Bartha-K61株、6种对照病毒和3种对照细菌均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100TCID50/100μL.该方法对同批次和不同批次猪伪狂犬病病毒DNA分别进行5次重复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PCR-LFD方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出16份阳性样品,常规PCR检测出14份阳性样品,PCR-LFD方法的敏感性高于PCR,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且不需要琼脂糖凝胶电泳可直接判读结果,适合养殖场、基层实验室的现场检测.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横向流动试纸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