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499条记录
正交试验优选知母酒制工艺

药物分析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选酒制知母的炮制工艺,确定其工艺参数。方法:以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选取黄酒用量、焖制时间、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4个因素,应用L_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对知母的酒制工艺优选。知母皂苷BⅡ色谱分离条件: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_(18)(5μm,4.6 mm×250 mm),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芒果苷的色谱分离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_(18)(5μm,4.6 mm×150 mm),乙腈-0.2%乙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结果:最佳炮制工艺参数:黄酒用量15 g,焖制时间90 min,炒制温度190℃,炒制时间25 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酒制知母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 知母 酒制 知母皂苷B Ⅱ 芒果苷 正交试验 炮制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转群时间及喷洒精油对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的转群时间及转群前后喷洒精油对仔猪断奶应激的影响,优化仔猪断奶转群模式,试验选择28日龄、断奶体重(7.00±0.5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9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采用2×2两因素试验设计,分别探讨不同转群时间(08∶00、20∶00)及是否喷洒精油(喷洒、不喷洒)对断奶仔猪腹泻率、死亡率、血液生化指标、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转群后1、8、24h,各试验组仔猪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转群后1和8h,晚上转群组仔猪血糖(GLU)含量低于早上转群理组,喷洒精油后GLU进一步降低;仔猪转群后1、8、24h,各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皮质醇(COR)和丙二醛(MDA)水平随转群后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转群后1和8h,喷洒精油的两组仔猪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不喷组(P<0.05),24h后血清COR水平显著下降(P<0.05);转群后1、8、24h,各处理组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转群后1和24h,早上转群但不喷洒精油组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晚上转群且不喷洒精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喷洒精油后,IL-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以晚上转群且喷洒精油组仔猪血清IL-10水平最低。综上所述,晚上转群对断奶仔猪的应激程度小于早上转群,喷洒精油能进一步缓解应激,晚上转群并喷洒精油是减少仔猪断奶转群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 断奶仔猪 断奶应激 转群时间 精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贝母物种特异性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对川贝母进行真伪性鉴别。设计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引物、探针,通过筛选、特异性测试、扩增条件优化以及方法灵敏度测试,形成一套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曲线,并对已知含量的川贝母供试品进行定量测试,以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其中,引物探针组合"川贝母-3-1QF/1QR/2P"的特异性较好,且当引物终浓度1.2μmol/L、探针终浓度0.6μmol/L时,可检测川贝母含量低至0.05%的样品。本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对未知含量的川贝母真伪混样进行相对定量,且操作简便快捷,可用于鉴别川贝母真伪性及相对定量。

关键词: 川贝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TJ_1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获得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分离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将RT-PCR检测PDCoV阳性样品无菌处理后接种猪肾(PK-15)细胞并连续传代培养,通过细胞病变、M基因序列分析及耐热、耐酸等试验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PDCoV的TCID50,应用5×104.0TCID50/mL的病毒悬液接种11日龄仔猪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PDCoV,将其命名为TJ1株,该病毒的第5代病毒效价为104.5 TCID50/mL;TJ1株对脂溶剂氯仿和乙醚不敏感,耐酸,在pH 3.0的环境下稳定,对热较敏感,在50℃条件下1h便可将其灭活;其M基因和GenBank中已发表的PDCoV 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99%;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引起仔猪发生腹泻,发病率100%。本研究成功分离了1株PDCoV毒株TJ1株,对该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PDCoV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氧化氢诱导HepG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过氧化氢(H_2O_2)介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为筛选抗氧化活性物质以及揭示抗氧化应激机制提供细胞学模型。采用不同浓度H_2O_2处理Hep G2细胞不同时间,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H-DA)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Hep G2细胞存活率降低,ROS水平和MDA含量升高,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200μmol/L H_2O_22处理Hep G2细胞6 h,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仅为63.1%;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127.1%和135.1%;SOD、CAT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77.28%、78.56%和77.41%。H_2O_2诱导HepG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的最佳条件为H_2O_2作用浓度200μmol/L,作用时间6 h。

关键词: 过氧化氢 HepG2细胞 氧化应激 细胞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果菜补光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设施果菜补光技术应用进展、我国设施农业补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近年来我国冬季连阴(霾)气候频发的状况,展望设施果菜越冬生产补光技术应用前景,以期为补光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设施 果菜 补光技术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杨酸和甜菜碱浸种对低温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和甜菜碱浸种后对胁迫下玉米萌发和解除胁迫后苗期生长性状的影响,比较不同胁迫类型间的药剂浸种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温胁迫相比,低温干旱双胁迫使玉米发芽势、地上部干鲜重和鲜重根冠比极显著下降。水杨酸和甜菜碱均能显著提高不同胁迫下玉米子粒发芽势,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对于幼苗高度和幼苗干鲜重,药剂浸种表现为低温胁迫下抑制效果和低温干旱双胁迫下促进作用。根系总长对药剂浸种的响应强于其他根系性状,且对甜菜碱的响应更为显著;地上部生长对水杨酸的响应强于甜菜碱。随着药剂浓度升高,水杨酸效果减弱,甜菜碱效果增强。

关键词: 玉米 低温胁迫 干旱胁迫 水杨酸 甜菜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缓解仔猪应激防御大肠杆菌病

中国饲料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感染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1±2)日龄健康"东北民猪×巴克夏"断奶仔猪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和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饲喂添加0.05%丁酸梭菌的日粮,饲养14 d后断料不断水,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攻毒大肠杆菌,24 h后采样测定血清指标。结果表明:生产性能,丁酸梭菌组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39.03%和31.13%(P<0.05);抗应激指标,乳酸脱氢酶试验组Ⅲ与试验组Ⅰ相比升高41.20%,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Ⅲ与试验组Ⅱ相比升高39.95%,差异极显著(P<0.01)。肌酸激酶试验组Ⅱ与对照组相比降低24.42%,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Ⅲ与试验组Ⅰ相比降低22.45%,差异显著(P<0.05)。血糖试验Ⅲ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升高44.60%,差异显著(P<0.05)。综上可知,丁酸梭菌可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攻毒大肠杆菌后仔猪乳酸脱氢酶和血糖迅速升高,肌酸激酶显著下降,说明丁酸梭菌对仔猪生产性能和抗应激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丁酸梭菌 仔猪 应激 生产性能 血清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繁种新技术——花椰菜/芥蓝嫁接

中国蔬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芥蓝侧枝为砧木,以花椰菜花球为接穗进行嫁接,有效提高了繁种亲本的抗病性,解决了花椰菜繁种过程中长期重茬发病严重造成的绝收问题,嫁接后花椰菜种子产量从每667 m22~3 kg增加到20 kg。花椰菜,又称花菜、菜花、椰菜花,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植物。花椰菜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且具有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栽培面积和消费量迅速增加,已成为国内外蔬菜市场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李杰等,2015;陶兴林等,2017)。随着花椰菜种植面积的扩大,需种量逐年上升,然而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花椰菜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菜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水平风险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生菜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状况,并对蜡样芽孢杆菌可能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初步评估,为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筛查宝坻基地水培生菜、蓟州基地水培生菜、市售露地大棚生菜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初始污染量及可能污染来源,结合居民对生菜食用习惯的膳食回顾性调查,采用@Risk 6软件评估最终食用时生菜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含量。结果表明:蓟州基地水培生菜、宝坻基地水培生菜、市售露地大棚生菜的初始污染量平均水平分别为6.9×10~2、1.5×10~2、1.4×10~2 CFU/g,结合200份居民对生菜食用习惯的调研数据,应用@Risk 6软件经1 000次迭代模拟评估食用时蜡样芽孢杆菌含量超过中毒诊断限值10~5 CFU/g的概率分别为10.7%、12.3%、7.1%,且贮藏温度最终污染量/概率分布的相关性最大。蓟州基地水培生菜的可能污染来源为基质,宝坻基地水培生菜的可能污染来源主要为营养液,其次为基质。基地水培生菜的初始污染量较市售露地大棚生菜明显偏高,这与水培生菜的水床流通式栽培模式相关,建议基地水培生菜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初始污染量及基质和营养液的环境交叉污染。依据现有生菜中蜡样芽孢杆菌初始污染量及居民食用习惯,建议居民购买生菜后,严格控制贮藏温度,可有效保证食用安全。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风险分析 生菜 膳食回顾性调查 污染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