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麦轮作条件下秸秆单双季还田对麦田土壤肥力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了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肥力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稻麦一年两熟水旱轮作条件下,设置水稻、小麦秸秆单季还田和周年双季还田等处理,观察秸秆还田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动态以及小麦收获后土壤基础肥力的变化。[结果]秸秆还田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土壤速效养分的供应起很好的补充作用;同时,秸秆还田增强了小麦中后期土壤速效养分的供应能力,更为下一个种植季提供了良好的肥力基础。其中,稻麦秸秆双季还田和稻草单季还田2个处理效果最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小麦高产栽培和秸秆科学还田提供理论基础。


新型菇菜连棚共生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双孢蘑菇和莴苣为例,记录双孢蘑菇和莴苣采收时间、产量以及监测菇菜共生的环境因子——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参数。结果表明,菇菜连棚的菇房冬菇结束日期比对照推迟8 d,春菇较对照提前9 d开始采收,提早15 d结束出菇,双孢蘑菇产量较对照增加0.77 kg/m2,增幅9.9%,莴苣采收上市日期大致相同,产量较对照增加0.33 kg/m2,增幅10.9%。一天中最低温度时,菇菜连棚菇房温度较对照提高3.16℃;日均湿度较对照提高12.33百分点;日均氧气浓度较对照提高1.37百分点;日均二氧化碳浓度较对照低28.41 mL/m3。


规模化蛋鸡场鸡粪产生量及堆积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了解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养分变化是畜禽粪便有效处理与利用的基础。以规模化蛋鸡场为对象,研究了产蛋期和生长期蛋鸡的鸡粪产生量、养分排出总量及其在冬春季节堆积过程中的养分变化。结果表明:蛋鸡产蛋期的鸡粪产出量为21.27 g/(只.d),为饲料摄入量的22.48%,氮磷钾养分总排出量为1.32 g/(只.d),为饲料养分摄入量的39.38%;生长期的鸡粪产出量为11.30 g/(只.d),为饲料摄入量的22.34%,氮磷钾养分总排出量为0.70 g/(只.d),为饲料养分摄入量的39.31%;鸡粪在堆积贮存过程中,堆积高度对氮素养分影响较大;鸡粪中的氮素形态主要为NH4+-N,并且易以氨挥发形式损失,冬、春季的氮素损失率均值分别为22.53%和19.49%;随着鸡粪堆积高度的增加,鸡粪含水率上升,全氮质量比下降,NH4+-N质量比上升,NO3--N质量比下降,氮素损失率呈上升趋势。


基于GGE双标图和马克隆值选择的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纤维马克隆值是与纤维成纱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品质指标,也是长江流域棉花品质改良的主要制约因子。选择利用对目标环境代表性强的试验点进行区域试验布局有助于提高马克隆值育种效率和节省试验成本。GGE双标图是进行试验点代表性评价和选择最有效的统计和图形展示工具,已经在多种作物区域试验中用于品种稳定性和试验环境相似性分析,但在基于马克隆值选择的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中应用报道较少。本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27组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中的15个试验环境基于马克隆值选择的鉴别力、代表性和理想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环境依理想度指数优劣排序为荆州市>黄冈市>南通市>九江市>岳阳市>射洪县>常德市>安庆市>武汉市>南阳市>南京市>慈溪市>襄阳市>简阳市>盐城市;从中筛选出最理想试验环境为湖北省荆州市,较理想试验环境为湖北省黄冈市、江苏省南通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这些试验环境对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新品种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而位于江浙沿海棉区的江苏省盐城市和浙江省慈溪市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马克隆值选择与推荐环境。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以长江流域棉区为目标环境的广泛适应性和特殊适应性品种的马克隆值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马克隆值 GGE双标图 鉴别力 代表性 区域试验环境


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林产化学与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解大豆分离蛋白(SPI)、尿素、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三嗪环结构的水解大豆蛋白基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SPI/MUF)胶黏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及胶体流变性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UF中成功接入了大豆分离蛋白;TG分析表明该树脂具较高初始分解温度,至800℃时SPI/MUF残余质量28.84%,MUF的残余质量仍有22.13%,合成树脂热稳定性高于MUF胶;DSC表明SPI改性MUF胶固化温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流变性分析表明加入氯化铵后,SPI/MUF的初始储能模量(G')提高,损耗模量(G″)降低,在70℃时树脂仍有较高的黏性。


薄壳山核桃良种特贾斯引种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薄壳山核桃品种特贾斯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于1973年发布。江苏省泗洪县、金坛市、溧阳市、溧水县4地引种区试表明,特贾斯为雌先型品种,雌花5月上中旬开始接受花粉,雄花5月中下旬开始散粉,雌花、雄花短暂相遇;果实长椭圆形,顶部、基部锐尖,大小中等,平均单果重7.1 g,壳薄(仅1 mm),容易取仁,坚果出仁率53%,仁味甘甜;树干笔直,树体强壮,成枝力强,丰产,适应性强;晚熟,成熟期在10月底11月上旬,适宜在淮河以南地区种植。


固相微萃取条件对橙汁主要挥发性成分GC-FID测定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橙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方法进行测定。选取14种主要成分,比较固相微萃取过程中氯化钠添加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解吸时间对各成分测定峰面积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14种物质可分为两组,第1组有9种物质,其中包括5种C10H16的同分异构体以及辛醛、辛醇、香芹酮与巴伦西亚橘烯;第2组的5种物质中有3种为C10H18O的同分异构体以及丁酸乙酯和乙酸辛酯。对第1组物质影响最大的为氯化钠质量浓度,其次为解吸时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而解吸时间对第2组物质的影响最小。在橙汁体系中,不同结构组分对固相微萃取条件表现出的一致性,将为利用内标法或标准样品加入法同时定量橙汁多种挥发性成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橙汁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 峰面积


不同干燥方式对莲藕脆片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休闲莲藕脆片的最佳干燥方式,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热风-真空微波干燥、热风-气流膨化干燥、真空微波-气流膨化干燥、热风-真空微波-气流膨化干燥6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对莲藕片进行干燥后,对所得脆片的色泽、收缩率、硬度、脆度、VC保留率、多酚保留率以及微观结构等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对莲藕脆片色泽影响不大,但硬度过低,脆度差,VC和多酚损失最为严重;真空微波干燥莲藕脆片VC和多酚保留率高,脆性好,但硬度过高,产品皱缩严重,色差和褐变度高;4种不同联合干燥方式生产的莲藕脆片品质较单一干燥的产品均有所改善,其中,热风-真空微波-气流膨化干燥的莲藕片收缩程度和褐变程度较真空微波干燥显著降低,而VC和多酚保留率较热风干燥显著升高,硬度、脆度均适中,多孔性好。综上所述,热风-真空微波-气流膨化干燥是最适宜加工莲藕休闲脆片的方法。


一品红雌花发育特性及柱头的可授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一品红雌花柱头发育形态与柱头可授性的关系,以1年生一品红品种千禧为材料,对其雌花发育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活体花粉萌发法检测柱头可授性。结果显示:一品红雌花发育进程可分为显花期、初开期、Y字期、八字期和翻卷期5个时期。雌花发育与柱头可授性具有相关性,柱头可授期在柱头裂片微张(初开期)和柱头裂片开始翻卷(八字期)之间,最佳授粉期为八字期,持续时间3~5 d,柱头倒八状,SEM观察柱头表面可见大量渗出物;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柱头不同形态时期的可授性结果与活体花粉萌发法基本吻合。表明在育种实践中,可根据雌花柱头发育形态来判别一品红最佳授粉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