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基于HJ卫星数据的土壤含水量反演及其旱情预测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为确定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法在苏北地区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本试验构建基于HJ卫星数据的NDVI-Ts特征空间,提取TVDI并结合实测数据将遥感指数转化为土壤相对湿度。结果显示:特征空间构建时,考虑NDVI>0.2区间可提高干、湿边的拟合精度;TVDI与各层土壤含水量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达-0.649~-0.854(P<0.01)。结合同期降水数据,可认为基于HJ卫星数据的TVDI法对苏北地区旱情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关键词: HJ卫星数据 NDVI-Ts特征空间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OI及28SrDNA序列分析的扶桑绵粉蚧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棉花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为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本研究分析了我国扶桑绵粉蚧6个地理种群(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线粒体COI及核基因28S rDNA序列,结合中国海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地理种群的数据,分析了其可能的遗传分支。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COI有7个单倍型,地理种群间显示出较小的遗传差异;28S rDNA序列在已测的中国六个地理种群中的结果高度保守,从核基因角度佐证了该种可能尚未出现种间分化。基于网络关系进化图、系统进化树分析得出扶桑绵粉蚧存在两个隐存谱系:((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加州)支系和美国佛罗里达支系;其中安徽及江苏种群应与入侵印度及巴基斯坦的支系为同一遗传支系。该研究结果可为探寻我国扶桑绵粉蚧的遗传进化和可能入侵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COI 28S rDNA 遗传支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番茄区域试验30年

中国蔬菜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番茄作为首批开展全国区域试验品种审定工作的六大蔬菜种类之一,于1983年正式启动品种区域试验,至2013年整整进行了30年。截至2012年累计参试品种140个,全国共审(认、鉴)定63个番茄品种,其中经全国区域试验而审(鉴)定的品种57个,占90.5%。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推广的基础和依据,是促进科研育种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良种区域化合理布局的重要举措。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在各省陆续开展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发展和扩大。1981

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匀浆法从圆蘑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并对该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为6.4,最适温度为30℃,Km值为0.032 3 mol/L,Vmax值为0.016 4 U/min,100℃热处理1.5 min可完全钝化PPO的活力,10 mmol/L的EDTA、L-半胱氨酸或柠檬酸亚锡二钠能有效抑制PPO活力。

关键词: 圆蘑菇 多酚氧化酶 特性 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源头减量技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污染源的高度分散性及污染排放的时空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得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的源头减量技术,并按照技术原理进行了分类阐述.研究表明,源头减量可以通过减少肥料用量或者减少排水量两种途径实现.减少肥料用量,可采用基于目标产量和肥料效应函数的氮肥优化技术、按需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有机无机配合技术或者使用新型缓控释肥等技术,也可通过改变轮作制度等来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排水量,则需要对水分进行优化管理,旱地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水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坡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等.减量技术的应用要兼顾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并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因地制宜.源头减量技术的研发要顺应时代要求,以节本省工为目标,逐步向智能化、机械化迈进.源头减量的同时,要配置生态拦截技术等,并对污染物中的氮磷养分进行回用,最终实现污染物减排的最大化.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源头减量 优化施肥 节水灌溉 新型缓控释肥 轮作制度改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为例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是新形势下依靠农业科技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支撑农业现代化实现的路径选择。本文采用样本调查与实证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评价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与发展的互动影响程度,探讨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影响因素 综合评价 创新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党建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提出这一命题的意义何在?如何正确把握和落实这一基本要求?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本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类植物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核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个甘蓝类植物(甘蓝、青花菜、羽衣甘蓝)19个品种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不仅影响供试材料的小孢子胚状体发生频率,也影响胚状体的质量;4℃低温预处理0~2d结合32.5℃热激1d,能显著提高供试基因型小孢子出胚率。胚状体先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5d,有利于胚状体分化成苗;后在B5固体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1.2%琼脂,可有效促进胚状体萌发和植株再生。小孢子再生植株先使用流式细胞仪在生长初期鉴定倍性,后对单倍体植株采用200mg·L-1秋水仙碱浸根处理20h,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此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获得双单倍体植株。

关键词: 甘蓝类植物 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齐穗期和安全播期预测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当前江苏各地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安全播期,以江苏的4个熟期类型的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连云港(34°83′N)、淮安(33°34′N)、扬州(32°25′N)和苏州(31°18′N)等4地,进行自5月10日起每10天1期,共8个播期的播种试验,得出各播期的相应齐穗期。以齐穗期温光预测模型y=a+b1x1+b2x2拟合其实得的播期与齐穗期资料。用该模型拟合4个试验点、5个供试品种计20组数据,得出20个预测式,其拟合度R2在0.9927~0.9998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用各试点所在地近25年各年粳稻品种安全齐穗期及逐日平均温度,依齐穗期光温模型预测式经多次迭代推得各年的安全播期,进而求得90%保证率的安全播期并作各地生产应用分析。在江苏淮北的北部,麦稻两熟田水稻的可播栽始期为6月15日,中熟中粳的安全播期为6月21日,此类品种可用于该地直播;其他各熟期类型品种安全播期均早于当地可播栽始期,故不能用于直播。在淮北南部稻麦两熟田的可播栽始期为6月12日左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的安全播期分别在7月4日和6月22日,此两类品种可用于该地麦茬直播;早熟晚粳安全播期在6月17日、18日,在大面积生产中因接茬时间过紧应慎用于麦茬直播;中熟晚粳的安全播期为6月8日,不可用于直播。在苏中南部,水稻可播栽始期为6月8至11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类型两品种的安全播期分别在7月12日、3日、6月25日和28日,可用于该地直播;中熟晚粳的安全播期为6月11日,用于直播接茬时间太紧,不可应用。在苏南,水稻的可播栽始期为6月5日,供试4熟期类型品种的安全播期分别为7月18日、13日、9日至10日和7月3日,仅考虑安全齐穗各熟期类型品种均可用于麦茬直播,但因中粳类型品种直播稻生育期过短、产量不高,不宜应用。

关键词: 粳稻 播期 齐穗期 安全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还田和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栽培条件和耕作方式对大穗型超级稻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及不同粒位籽粒间差异,寻求超级稻高产优质栽培调控途径。以超级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和Ⅱ优084为材料,设置麦秸还田和氮肥运筹两因素试验,研究其对茎鞘光合同化物生产、运转及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前麦秸不还田处理(A1)的叶片SPAD值和茎鞘干物质积累量大于麦秸还田处理(A2),抽穗期以后则相反;抽穗前,基蘖肥:穗肥=7:3(B2)的处理叶片SPAD值高于基蘖肥:穗肥=5:5(B1)处理,生育各期茎鞘物质积累量与运转率均为B2大于B1,但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前差异不大,抽穗与成熟期呈显著与极显著差异;A2与B2互作显著提高生育中后期茎鞘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与运转率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运转率;强、弱势粒粒重与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茎鞘NSC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NSC积累量呈显著负相关;强、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与抽穗期NSC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灌浆速率与抽穗期NSC含量及运转率呈显著正相关,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与抽穗期NSC含量及NSC运转率呈显著正相关,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与NSC运转率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氮肥运筹 麦秸还田 超级杂交稻 光合同化物积累与运转 籽粒灌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