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组蛋白乙酰化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组蛋白乙酰化规律,以组蛋白H4K12的乙酰化为标记,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组蛋白乙酰化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中组蛋白高度乙酰化,在第1及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则发生去乙酰化;II型组蛋白去乙酰基酶(HDACs)负责调控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组蛋白乙酰化;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的动态变化;特异性抑制II型HDACs不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纺锤体形态和染色体排列,但广谱性抑制HDACs后会导致卵母细胞染色体排列发生改变。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组蛋白乙酰化 H4K12 纺锤体 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辐照杀虫防霉工艺剂量要求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新鲜板栗辐照杀虫防霉工艺及剂量,确定了各项技术指标,并就吸收剂量的确定依据进行了阐述。工艺规定:辐照加工前板栗应外壳完整,无破损、无霉烂、无病虫果、无杂质、无异味,水分含量应≤50%,包壳菌落总数应≤1×107CFU/g,包壳大肠菌群应≤1×103MPN/100 g,包壳霉菌应≤1×102CFU/g;辐照后的板栗应具有板栗原有的色泽、气味、组织形态,无虫蛀或活虫和虫卵、无霉变、无异味,菌落总数≤1×105CFU/g,大肠菌群≤30 MPN/100 g,霉菌≤50 CFU/g。板栗辐照杀虫的最低有效剂量为0.3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0.8 kGy;板栗辐照防霉最低有效剂量为1.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4.0 kGy。

关键词: 辐照 杀虫 防霉 吸收剂量 板栗

生防菌Jdm2与生物源农药混用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活体生防菌与生物源农药混合使用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利用生防菌Jdm2分别与微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及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藜芦碱混用对黄瓜根结线虫进行防治。单独使用各药剂时,生防菌Jdm2、阿维菌素、苦参碱、印楝素及藜芦碱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是36%、42%、48%、48%和30%,分别使黄瓜单果增重15%、14%、18%、25%和10%。当Jdm2分别与阿维菌素、苦参碱、印楝素、藜芦碱减量混用时,防效分别达到50%、56%、54%、44%,对黄瓜单果增重分别达到28%、31%、27%、18%。可见在各自减量的情况下,生防菌与生物源农药混用可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起到增效作用。黄瓜平均单果重与黄瓜根结线虫防效呈正相关(r=0.92),说明根结线虫病情与黄瓜产量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 黄瓜 根结线虫病 生防菌 生物源农药 混用 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户抽样调查的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户为研究对象,在江苏省范围内对农户养猪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目前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的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从养殖设施、饲养管理、科技需求、产业化水平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对散户、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规模养殖已成为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的主要方式,生猪养殖由粗放型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农户生猪养殖以小规模,年出栏300~500头规模较为适宜。

关键词: 农户 生猪 养殖 适度规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分传感器(FDR)在作物精准灌溉中的标定与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田及各种大棚环境条件下的作物栽培对灌溉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的精准灌溉系统正逐步应用到设施农业当中。由于土壤水分传感器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时受土壤质地和压实程度的影响较大,为减小测定误差设计了相关试验,通过研究明确了在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15%)土壤容重与水分传感器输出电压值的关系。提出了用田间原状土对土壤水分传感器进行水分特征曲线的标定方法,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降低了精准灌溉系统土壤水分测定的误差。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水分传感器 精准灌溉 标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与服务创新探索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传统的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必须切实有效地加以改进。本研究分析了当前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和财务人员有效服务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关键词: 国库支付 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服务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应用LORF11同源子鉴别诊断鸭瘟病毒的PCR方法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鉴别诊断鸭瘟病毒的PCR方法,根据已发表的8株鸭瘟病毒株的长区开放阅读框(LORF11)等位基因序列,在其开放阅读框等位基因的上游5 bp和下游101 bp的位置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这对引物对鸭瘟病毒LH2011株、v2085株、VAC株、Clone-03株DNA进行PCR扩增,分别获得了4 448 bp、3 277bp、934 bp和2 518 bp的特异性条带。此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检测到10TCID50或0.1LD50的鸭瘟病毒。在感染鸭瘟病毒的组织(肝脏)中均能检测到鸭瘟病毒DNA。对疑似鸭瘟的临床病料的检测结果也证明,建立的PCR方法不仅能够鉴别样品是否感染了鸭瘟病毒,而且能鉴别感染的鸭瘟病毒的来源。

关键词: 鸭瘟病毒 LORF11同源子 聚合酶链式反应 鉴别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噻二唑(BTH)和β-氨基丁酸(BABA)对茶树新梢生长和品质成分的影响

茶叶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定不同浓度的BTH和BABA对2年生龙井43进行喷雾处理,探讨两种物质对茶树新梢部分生长指标、茶鲜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后新梢芽长和芽重、含水量、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鲜叶中多酚类物质、总氨基酸、咖啡碱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5 mg·L-1 BTH处理后含量分别增加了29.32%、49.10%、23.77%、96.34%;400 mg·L-1 BABA处理后含量分别增加了15.75%、45.50%、21.31%、87.18%。可溶性糖含量和酚氨比降低。PPO和GS两种酶的活性明显提高,而POD和PAL的活性相应降低。以上研究初步表明75 mg·L-1的BTH和400 mg·L-1的BABA可以通过调节茶叶的主要化学品质成分和相关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茶叶的品质。

关键词: BTH BABA 茶树 生长 品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毒力猪肺炎支原体侵入宿主细胞的观察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不同毒力猪肺炎支原体对宿主细胞的侵入以及侵入后在宿主细胞内的分布位置。首先用猪肺炎支原体野毒株XLW-1感染PK15细胞不同时间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PK15细胞进行断层扫描,以观察XLW-1能否侵入细胞以及感染时间对XLW-1侵入细胞的影响。然后,在能侵入细胞的基础上,用不同毒力的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宿主细胞STEC、PK15、SJPL和3D4/21,观察它们对宿主细胞的侵入情况。结果表明,猪肺炎支原体野毒株XLW-1与PK15细胞作用8h时不能侵入PK15,作用10h以上时可以侵入PK15,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侵入的猪肺炎支原体也在增加。研究还表明猪肺炎支原体野毒株XLW-1、168致弱株和168疫苗株均能侵入STEC、PK15、SJPL和3D4/21。并且,STEC中3个菌株均随机分布在细胞质中;PK15中3个菌株均主要分布在靠近细胞膜和细胞两端狭长的细胞质中;SJPL中XLW-1和168疫苗株主要分布在贴近细胞膜内侧的细胞质中,168致弱株则散布在细胞质中;3D4/21中XLW-1和168致弱株主要分布在贴近细胞膜内侧的细胞质中,168疫苗株则在整个细胞质中分布较多。结果提示不同毒力的猪肺炎支原体均能侵入宿主细胞STEC、PK15、SJPL和3D4/21。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不同毒力 宿主细胞 侵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SN技术的低功耗大棚关键环境因子监控系统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有效监控大棚环境状况,保证大棚作物健康生长,提出一种基于WSN技术的低功耗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大棚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数据进行动态监测,系统采用太阳能锂电供电方式,并采用动态电源管理算法,结合改进路由协议,降低系统功耗,该系统稳定可靠,可有效监测温室大棚的关键环境因子参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温室大棚 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技术 关键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