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戴云山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BMPR-IB、BMPl5,GDF9的应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CSCD
摘要:为初步探索戴云山羊多胎性能的分子机制.以控制部分绵羊品种高繁殖力的BMPR-IB、BMPl5和GDF9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戴云山羊BMPR-IB、BMPl又GDF9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胎品种戴云山羊及南江黄羊在BMPR-1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并未发生与BooroolaMerino羊相同的突变,同时也未检测到BMPl5的FecXi、FecXh、FecXB基因、GDF9的FecGa基因,因此排除了这5个突变位点影响戴云山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可能性.由于戴云山羊的BMPR-IB、BMPl天GDF9的全基因序列信息的缺乏,尚不能完全断定3个基因对戴云山羊高繁殖力性状没有影响.
关键词: BMPR-IB BMPl5 GDF9 戴云山羊 繁殖性状 BMPR-IB BMP15 GDF Daiyun Goat fecundity trait.


粳稻云引中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的抗逆候选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在对粳稻云引受稻瘟病菌诱导的基因芯片分析的基础上,克隆了其中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后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基因与籼稻AF529237.2序列及普通小麦X51608.1序列分别具有99.0%与88.0%的同源性,与磷酸核酮糖激酶的活性相关,在糖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构建该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在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中也有其同源序列,并且同源性较高。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磷酸核酮糖和磷酸戊糖的代谢,执行磷酸核酮糖激酶的功能,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干扰表达载体与瞬时表达载体。


芽胞杆菌资源库管理系统的构建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建立芽胞杆菌菌种资源库的收集保藏系统和以脂肪酸、rRNA和传统生理生化特性的细菌鉴定系统,以气质联用、液质联用鉴定结果构建细菌次生代谢物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针对作物病害、虫害、线虫为害以及杂草的微生物农药候选菌株的筛选评价系统。通过建立这套系统,能够大大加快菌株的筛选,尽快将有用的菌株从保存转入前期研究阶段,对存在重大潜在应用价值的菌株的生理生化、发酵培养等特性进行基础性研究,使其能够尽快地进入开发阶段,为相关菌株的产业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 芽胞杆菌 资源库 实体模型 脂肪酸 rRNA MIDI 气质联用 液质联用


丝瓜砧木对苦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对18个参试丝瓜砧木嫁接的苦瓜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进行评比试验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丝瓜砧木对接穗苦瓜成活率、主蔓第1雌花节位、主蔓伸长速度、雌花节率、基部茎粗等有一定影响,对接穗苦瓜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优选的6个砧木的接穗苦瓜除产量外,在主要农艺性状和商品瓜外观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嫁接苗基部茎粗显著大于实生苗。嫁接苦瓜在水分、Vc、蛋白质、钙、纤维素等含量上与实生苗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砧-6(银砧1号)和砧-14(银砧2号)适合作为新翠苦瓜的嫁接砧木。


卤制香菇热风干燥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中国食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卤制香菇热风干燥水分变化规律,研究卤制香菇在不同温度下的干燥特性。选用3种模型对干燥过程进行拟合,建立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卤制香菇干基含水率为296.40%,产品软硬适中,风味最佳。干燥特性试验表明,卤制香菇热风干燥属于变速干燥过程,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3种常见农产品薄层干燥指数模型的线性回归表明,Page模型适合于描述卤制香菇的干燥过程。经回归拟合,卤制香菇热风干燥数学模型为:MR=exp[(-4.0×10-7T3+8.0×10-5T2-0.0056T+0.1238)t(-4.0×10-5T3+0.0094T2-0.6557T+16.151),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卤制香菇干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杨梅果实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以10个品种的杨梅果实为材料,以鸡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为标准,利用WHO/FAO的必需氨基酸模式,应用氨基酸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了杨梅果实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杨梅果实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8.2%~35.2%;赖氨酸是EAA中含量最高的,占EAA总量的25.2%~26.7%;其次为亮氨酸,占EAA总量的20.8%~21.4%;甲硫氨酸是EAA中含量最低的,占EAA总量的2%以下。通过氨基酸模糊识别法评价,二色杨梅和晚稻杨梅在氨基酸平衡方面与标准氨基酸最接近,营养价值最佳。


葡萄种质资源初级核心群的构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保存的867份栽培种质为材料,对47项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采用欧氏遗传距离、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种质初选。采用分组和逐步聚类法,分别以15%、20%、25%和30%的比例抽样,依次获得124、170、205和252份种质。通过对初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例的分析,检验初级核心群的构建效果。结果表明,按种质类型分组,组内采用平方根策略、15%抽样比例获得的124份初选种质的表型保留比例和遗传多样性代表性均达到96%,表明构建的初级核心群对原始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梨叶早衰脱落诱因与防控补救技术研究进展
《福建果树 》 2012
摘要:梨叶早衰脱落是指梨生产上10月上旬前出现的叶片大量脱落现象,其轻则减少树体的养分积累,影响翌年产量与品质,重则导致翌年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对部分地区梨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困扰与威胁[1]。由此,如何尽快破解这一重大问题引起了梨业界的普遍关注,许多专家对其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