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象草自交后代无性系产量及植物学性状聚类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象草N51在南京地区经短日照处理自交得到86个无性系,在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生长后测定产量及植物学性状,根据株高、分蘖数、干草产量3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86个无性系共聚为11类。同一类群的不同亚类群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以聚类分析所得的亚类为基本单元,以株高为分类指标,分蘖数和干物质产量为属性指标进一步分类,共分为高秆、中高和矮秆3种植株类型。对干物质产量和植物学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无性系干物质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控制株高的条件下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物质产量与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关键词: 象草 无性系 产量 植物学性状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植物保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12种抗病毒剂,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江苏省东海县、海安县和句容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三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2种抗病毒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均有一定防效和保产效果,其中防效和保产效果均较好的有18%丙多.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氨基寡糖素水剂、2.1%铜.烷醇可湿性粉剂、1%蛋白粉剂和4%嘧呔霉素水剂,防效为16.22%~51.00%,平均增产率为11.11%~28.29%。其防效和保产效果均显著高于1%蛇床子素水剂、3.95%苷.醇.硫酸铜可湿性粉剂、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和25%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极显著高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和5%菌毒清水剂。

关键词: 抗病毒剂 水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B. napus)油蔬两用新品种宁杂15号的选育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蔬两用新品种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钟杂优母猪人工授精效果初步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人工授精和本交2种配种方法对苏钟杂优母猪繁殖性能的表现进行初步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授精的苏钟杂优初产母猪窝平均总产仔10.22头,平均产活仔8.17头,仔猪平均初生重1.41 kg,仔猪28日龄平均断奶重6.41 kg;本交的苏钟杂优经产母猪窝平均总产仔12.22头,平均产活仔数10.39头,仔猪平均初生重1.34 kg,仔猪28日龄平均断奶重6.33 kg。苏钟杂优后备母猪在适配龄时进行人工授精后,其繁殖性能的总体表现比较好,在试验的预期范围内。

关键词: 苏钟杂优母猪 人工授精 本交 初产母猪 经产母猪 产仔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S10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RT-PCR方法从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水稻中克隆该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S10,然后将此外壳蛋白基因再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成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P。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Ni+ NTA亲和柱纯化获得分子量约为76kD含硫氧还蛋白的融合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兔子制备RBSDV外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可靠、灵敏、特异的检测RBSDV的免疫捕获RT-PCR及Dot-blot ELISA方法,为该水稻病毒病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免疫捕获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南方地区农产品流通模式调研与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几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和交易体系发展较快,国家在流通载体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等的建设和改造升级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尤其是在南方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这使得农产品流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生鲜农产品,由于南方地区天气较热和高温季节相对时间较长以及农产品不耐储存等特点,人们对农产品安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研究在主要调研了江苏、上海、杭州、武汉和广州为代表几个南方地区主要农产品(如蔬菜、水果、鲜肉、鸡蛋和水产品)的市场流通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探索适合南方地区的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模式。

关键词: 中国南方地区 农产品 流通模式 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CSCD

摘要:以扬稻6号与南粳43为试验材料,通过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高温处理,研究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深入探讨高温对水稻的伤害机理。研究表明:水稻抽穗期高温降低了水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也呈下降趋势,而稻米的垩白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明显,随胁迫温度的提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急剧下降。相同温度胁迫下,扬稻6号的热害指数(Index of heat sensitivity,HIS)稍低于南粳43,其中扬稻6号的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受高温的影响也稍低于南粳43,说明扬稻6号耐高温能力高于南粳43。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高温对水稻结实和稻米品质的伤害机理,筛选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高温胁迫 产量构成要素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风险评估作为农药安全性评价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农药管理之中,是科学使用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文章介绍了农药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过程,并综述了国内外不同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以期为国内农药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反刍兽疫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不同毒株的N基因序列,根据N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根据肌动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另1对引物作为内参,建立了小反刍兽疫RT-PCR诊断方法,预期扩增片段分别为687bp和493bp。以PPRVNigeria75/1株RNA和山羊组织总RNA混合物为模板,在RT-PCR反应体系内同时加入绵羊肌动蛋白基因引物和PPRVN基因引物,结果可扩增出2条目的条带,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别扩增出了目的基因。对RT-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RT-PCR最低可检测到12TCID50/mL的病毒RNA。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PPRVNigeria75/1株山羊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小麦根围禾谷丝核菌拮抗菌的鉴定、抗生素产生和根部定殖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根围土壤中细菌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拮抗机理及作为生防菌株的应用潜力,对从江苏省姜堰市小麦根围土壤中分离得到的37株假单胞细菌进行了平板拮抗作用测定,获得了10株(T4、T8、T19、T22、T23、Ct10、Ct14、Ct22、Ct26、Ct28)对小麦纹枯病菌禾谷丝核菌拮抗效果明显的菌株。采用传统的生理生化方法,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这些拮抗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它们都为产荧光假单胞细菌,其中T4、T8、T19、T22、Ct10、Ct22、Ct28、Ct14为Pseudomonas migulae,T23为P.poae,Ct26为P.putida。采用PCR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有关抗生素的产生基因,结果表明,10个菌株都不能产生硝吡咯菌素和藤黄绿脓菌素,菌株T4、T22、T23、Ct26、Ct28可产生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T4、T8和Ct28可产生吩嗪,T22、T23可产生氢氰酸,除T8、T23、Ct10、Ct26外,其他菌株都不产生几丁质酶;所有菌株都能产生嗜铁素和蛋白酶。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这10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它们都有一定的控病作用,其中菌株Ct26的效果最好,防效达47%。定殖试验结果表明这10个菌株均能在小麦根部定殖,且定殖时间达45 d以上。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拮抗菌株 鉴定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