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菇'申香1644'的选育报告
《菌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菇‘申香1644’是以传统优质栽培品种‘申香215’为亲本,采用多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新品种。其菌盖纵切面呈凸形,菌盖直径(6.15±0.38)cm,菌盖厚度(2.27±0.42)cm,菇型圆整,菇质紧实,产量高,生物学转化率95%以上。与亲本相比,‘申香1644’在分子标记和栽培性状上均具有明显差异性,其菌盖为浅黄褐色,颜色较亲本浅;菌龄100–105 d,较亲本缩短5–10 d。‘申香1644’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2–26℃,原基发育适宜温度为16–22℃,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代料栽培。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B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B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采用PCR方法扩增参考菌株10403S的sigB基因片段,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测序验证后转化至大肠杆菌Rosseta(DE3)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SigB蛋白,通过免疫兔体获得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成功构建SigB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出可溶性SigB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30 ku,纯化后的SigB蛋白质量浓度约为1.5 mg∕mL,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51200.经Western-blot验证,该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检测SigB蛋白,表现出良好的抗体特异性.本研究可为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的应激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igB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1-MCP处理结合不同低温条件对水蜜桃风味质地及生理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1-MCP处理结合(10±1)℃贮藏对果实风味和质地的影响.方法:以软溶质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材,1-MCP处理浓度分别为3.24,6.48,12.96μL/L,放置于(10±1)℃条件下贮藏;分别以不做任何处理、放置于温度为(10±1)℃和(1±1)℃冷库中贮藏的果实为对照1(CK1)和对照2(CK2),每隔4d对冷藏期间的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将冷藏28d的不同处理组果实取出于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70%的条件下放置3d,进行货架品质测定.结果:与CK1相比,不同浓度1-MCP处理结合(10±1)℃贮藏延缓了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抑制了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但仍显著高于CK2;不同浓度1-MCP处理结合(10±1)℃贮藏的果实糖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2.其中,浓度为6.48μL/L的1-MCP处理结合(10±1)℃贮藏,可使果实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含量,抑制果实甜味、酸味和鲜味的丧失,综合风味佳;可显著降低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较好地保持果实固有质地.结论:浓度为6.48μL/L的1-MCP处理结合(10±1)℃既可延缓果实的软化,又可使果实次生物质正常代谢,较好地保持果实固有风味和质地,果实安全贮藏期达20d,可作为代替单一低温贮藏的保鲜技术之一.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低温贮藏 水蜜桃 风味 质地 采后生理


对当前我国种业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生物育种作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种业现已发展成为技术、资本和人才高度集中的高科技产业,全球化、垄断化呈现加速趋势.通过从技术、人才和政策3个方面,梳理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挑战,思考进一步提高我国种业的创新能力的途径,提出建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多学科协同及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以提高种业技术创新;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团队的组建与管理以发挥人才在种业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加强政策设计与实施以支持种业基础性研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并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级种业产业信息平台,发挥政策对种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大球盖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质构和滋味特征的动态变化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生长发育阶段(S 1~S 5)的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为材料,研究大球盖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质构特征和滋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大球盖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菇期到成熟期(S 1~S 5阶段),粗蛋白含量变化不大,到开伞期(S 5阶段)略有下降;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粗纤维含量为5.67%~6.34%;粗脂肪含量为1.15%~1.45%;菌盖和菌柄的硬度及咀嚼性先升高后降低,菌盖粘聚性为0.49~2.07 gf,菌柄粘聚性为0.09~0.17 gf.对大球盖菇质构和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质构和营养成分品质评价模型,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大球盖菇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品质S 2和S 4阶段较好.S 2阶段5′-核苷酸(9.13 mg·g-1)含量最高,滋味活性值(TAV=112.15)和等鲜浓度值(EUC=788.66 gMSG·100 g-1)最大,S 4阶段总游离氨基酸(93.83 mg·g-1)、鲜味氨基酸(12.89 mg·g-1)和甜味氨基酸(17.04 mg·g-1)含量最高.研究结果为适时采收富含营养和滋味成分的大球盖菇提供参考.


香菇不同温型菌龄菌株杂交F1代杂种优势初步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InDel标记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种质资源进行多样性分析的结果,选取中低温中菌龄的菌株(MLM)0912、238、沪香F2、L05采用单孢杂交方式进行组内杂交;选取MLM与中高温长菌龄的菌株(MHL)L808、申香215,MLM与高温短菌龄的菌株(HS)L66、L363,以及MLM与野生菌株YS01,采用单孢杂交方式进行组间杂交.结果表明:构建的16个单孢杂交群体共获得14797个杂交子.杂交F1代存在性状衰退现象,31.35%的菌株可正常出菇.MLM组内杂交正常出菇菌株占比为13.78%~32.22%,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菌株占比分别为3.83%~4.49%、1.09%~3.79%;MLM与MHL组间杂交正常出菇菌株占比为15.76%~38.39%,产量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菌株占比分别为2.67%~6.66%、0.80%~3.19%;MLM与HS组间杂交正常出菇菌株占比为36.32%~80.68%,产量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菌株占比分别为8.98%~27.78%、3.75%~15.22%;MLM与野生菌株杂交正常出菇菌株占比为50.88%,产量中亲优势、超亲优势菌株占比分别为3.07%、0.22%.基于InDel标记的亲本遗传相似系数与杂交F1代正常出菇菌株占比和产量中亲优势菌株占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InDel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食用菌杂交育种中杂种优势的预测提供科学数据.
关键词: 香菇 杂交育种 InDel标记 遗传相似系数 杂种优势


RNAi生物农药在作物保护上的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现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一项具有前景的生物技术,其专一性、高效性、环境友好等特点使其成为能够替代传统依赖化石能源农药的可行性方案,也是现代农业绿色生产中重要的生物技术之一。根据双链RNA(dsRNA)的合成和递送方式的不同,可以将RNAi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形式分成3类,分别为植物宿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微生物载体介导的基因沉默(Vector-mediated gene silencing,VMGS)和外源ds RNA诱导的基因沉默(Exogenous ds RNA-induced gene silencing,EdIGS)。基于RNAi技术开发的生物农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综述植物RNAi机制、RNAi技术的3种应用形式,梳理其在作物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RNA干扰技术 双链RNA 作物保护 生物农药 病虫害防治


我国家禽产业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8-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与区域重心法分析了我国家禽产业生产布局的变迁趋向与程度.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使用莫兰指数度量家禽产业生产布局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构建模型分析家禽产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家禽产业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北相对均衡"的生产格局,以及"北降南增西进东升"的变迁态势.邻近地区的禽类生产布局对本地区家禽生产布局具有抑制作用,表明我国家禽产业存在区域集聚现象,但区域间竞争关系明显,呈现出极化发展的态势.本地区的生产要素投入值、交通运输密度、规模化养殖户(场)数、二三产业产值、畜牧兽医站对家禽产业生产布局具有正向影响,环境规制、玉米产量有负向影响.
关键词: 家禽产业 生产布局 区域产业规划 区域重心法 空间滞后模型


节水抗旱稻高通量表型组学研究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展节水抗旱稻对于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基础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受限于抗旱性状的复杂性和缺乏精准抗旱鉴定平台,基因组序列等大量生物信息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挖掘和应用.发展水稻抗旱表型组学可为稻种资源抗旱性评价、基因发掘与利用提供新思路.通过简略介绍国内外作物表型平台的研发和应用,重点阐述节水抗旱稻表型组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目前,该平台集成了可见光RGB成像、红外成像、高光谱成像和激光雷达成像共4种采集单元,可对水稻的抗旱性进行连续无损的图像采集和分析鉴定,是国内外进行水稻抗旱高通量表型研究和应用较为先进和全面的设施之一.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高通量表型组 RGB 红外热成像 高光谱 激光雷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