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杨梅种子萌发的生理和基因表达变化

林业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杨梅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规律,为研发高效催芽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沙藏催芽的苗圃地里采集刚播种的杨梅种子以及幼根长分别为0~1、1~2、2~3和3 cm以上4个萌发阶段的杨梅种子,分别测定抗氧化酶和淀粉酶活性、激素含量、总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α-淀粉酶等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刚播种到幼根长为0~1 cm时4种酶活性一直增高,幼根长大于1 cm后4种酶活性持续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平稳增高,β-淀粉酶活性是增加-降低-增加-降低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R)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增加-降低,脱落酸(ABA)含量持续降低,赤霉素(GA3)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总酚含量先略增加后降低。与未萌发对照相比,萌发过程中MAPKKK15和TUA2等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变高,YMCIbHLH1、PHYA、MAPKKK18、MAPKKK14、YMSQS1、FOA1和WRKY6等7个基因均降低,HD2B、RVE1和YMBZIP等3个基因有升高有降低。【结论】抗氧化酶、淀粉酶、IAA、ZR、ABA主要参与杨梅种子萌发过程的调控,ABA信号通路和GA信号通路的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

关键词: 杨梅 种子萌发 酚类物质 激素 调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和D-loop区的野生与养殖小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野生与养殖小黄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基于mtDNA Cytb基因和D-loop控制区对舟山嵊泗海域(SS)和象山三门口海域(SMK)2个小黄鱼野生群体和1个养殖群体(YZ)的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等进行比较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ytb基因序列为841 bp,其A+T含量(50.2%)与C+G含量(49.8%)相似;D-loop区序列为629~635 bp,A+T含量(58.9%)远高于C+G含量(41.1%).SS、SMK和YZ群体Cytb基因的单倍型数分别为26、27和12,SS和SMK群体共享2个单倍型(Hap1和Hap13),SMK和YZ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Hap41);SS、SMK和YZ群体D-loop区的单倍型数分别为27、30和10,SS和SMK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Hap4).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均属于高单倍型多样性(Hd>0.5),其中,SS和SMK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高于YZ群体,表明野生群体多样性略高于养殖群体.遗传分化指数显示,2个小黄鱼野生群体间的分化程度极小,而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间存在中度分化.遗传分化指数和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个体的变异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中性检验结果中SS和SMK群体的Tajima's D值和Fu and Li's值均为负数,且Cytb基因的Tajima's D值和Fu and Li's值显著(P<0.05)偏离中性,表明2个野生群体有可能经历过群体扩张.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显示,SS、SMK和YZ群体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群体间互有交叉,表明3个群体间的分化尚不明显.

关键词: 小黄鱼 线粒体DNA Cytb基因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表位的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σB蛋白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外衣壳蛋白之一,可诱导宿主机体产生群特异性抗体.为制备NDRV σ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后纯化的重组σB蛋白(rσB)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以纯化的rσB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3株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MAb分别命名为10-A5、A1-A9和B7-E5.将NDRV ZJ00M株以MOI 0.01感染DF-1细胞72 h后收获细胞,通过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的MAb与天然表达的σB蛋白的反应性;分别将NDRV ZJ00M株、鸭经典呼肠孤病毒(CDRV)ZJ2000M株和鸡呼肠孤病毒(ARV)S1133株均以MOI0.01感染DF-1细胞,48 h后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MAb的交叉反应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MAb均在41 ku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其均能够与NDRV σB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IFA结果显示:3株MAb均与NDRV反应,而不与CDRV和ARV发生交叉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MAb反应原性和特异性均较强.利用人工合成的37条NDRV σB蛋白多肽及其截短的多肽,采用肽扫描法结合间接ELISA方法对3株MAb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鉴定,并通过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该抗原表位在禽正呼肠孤病毒各成员中的保守性.结果显示,3株MAb识别的最小抗原表位均为33DIEEFHTPDVI43,且该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宿主来源的NDRV分离株间的保守性均较高.本研究首次制备了 NDRV σB蛋白的MAb,并鉴定了其抗原表位及该表位的保守性,为NDRV检测方法和表位标记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σB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十烷醇不同施用方式对茭白孕茭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崇茭1号为试材,研究了天然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不同施用浓度、施用次数和时间对茭白孕茭期、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季茭白生长期,施用0.5 mg·L-1三十烷醇对夏茭孕茭的影响比秋茭更明显,夏茭首日采收量是不施用三十烷醇的对照的13.0倍,总产量提高到1.1倍;而高浓度三十烷醇处理对夏茭、秋茭总产量均没有促进效果。在临近孕茭期或在孕茭期间施用低浓度(≤0.5 mg·L-1)三十烷醇会抑制夏茭孕茭,总产量较对照下降15.8%~69.7%,但茭白干物质含量增加了1.2%~39.7%;临近孕茭期施用0.5 mg·L-1三十烷醇能够提高茭白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糖、还原型抗坏血酸和纤维素含量,提升营养品质。

关键词: 三十烷醇 生长调节剂 菰黑粉菌 茭白 孕茭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蒸汽爆破对膳食纤维改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粮油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蒸汽爆破技术对食品副产物中膳食纤维的改性作用以及对膳食纤维的结构特性、理化性质、功能特性的影响.蒸汽爆破处理可以将膳食纤维中的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转变为可溶性膳食纤维,来增加食品及其副产品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提高膳食纤维的品质,以期能将高品质的膳食纤维应用于食品加工中,提高膳食纤维的利用率.蒸汽爆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膳食纤维的理化功能特性,有助于更好的开发膳食纤维功能性食品.

关键词: 蒸汽爆破技术 膳食纤维 改性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HRM技术的向日葵DNA指纹图谱构建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浙江省各地种植的32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利用17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引物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对32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DNA指纹图谱构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32份材料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大部分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所属类型基本一致.本研究创新了向日葵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为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鉴定向日葵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向日葵;SSR分子标记;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田间自然诱导法的甘薯基腐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与评价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基腐病是在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新发生的、由间座壳属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为了筛选抗病种质资源和探索病害田间自然诱导抗性鉴定方法,对126份甘薯供试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并分析了甘薯生长后期的病情变化以及种质抗性对鲜薯产量损失率的影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照品种浙薯255表现为高抗,浙薯38表现为抗,浙薯13表现为高感。在89份新收集资源及当地主推品种中不存在高抗等级,抗等级的仅有3份,65%以上品种表现为高感。在抗病品种浙薯255的34份杂交后代中筛选出13份抗病种质,其中高抗的有6份,抗的有2份。甘薯生长后期病情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中抗、感病种质从120 d至135 d时病情指数跃升幅度大。135 d时整体发病植株的4级病级比例达93.8%,绝大多数发病植株最终基部完全腐烂或枯死。甘薯鲜薯产量与抗性水平呈线性相关,抗性好(高抗或抗等级)的品种鲜薯产量损失率可以控制在15%以下,而感病品种的鲜薯产量损失率超过65%,甚至绝收。总之,甘薯基腐病抗病品种资源稀少,通过抗病亲本的常规杂交可以获得抗性好的育种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可以作为甘薯基腐病田间自然诱导抗性鉴定指标。

关键词: 甘薯基腐病 种质资源 抗性 发病率 病情指数 产量损失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直链占比OSA酯化淀粉对橙皮素增溶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直链/支链比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在理化特性和增溶方面的差异,以不同直链/支链比玉米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酯化剂,制备相应的OSAS,并测定其OSA的取代度(DS)、理化特性及对橙皮素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经OSA酯化,所含直链淀粉高的淀粉酯,其DS高;OSAS中所含支链淀粉含量越高,其膨润力越大,透明度越高;OSAS中所含直链淀粉比例越高,越容易发生沉降;OSA对淀粉的酯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表面;高直链占比的OSAS可使橙皮素的溶解度提高5.4倍.结论:具有不同直链/支链比的OSAS在理化特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淀粉的直链/支链比有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OSAS对橙皮素的增溶越明显.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直链/支链比 理化特性 橙皮素 增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杨酸处理对鲜莲采后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鲜莲为试材,在(20±1)℃贮藏条件下,以清水浸泡(CK)作对照,研究不同浓度(0.2,0.4,0.6 mmol/L)水杨酸(SA)处理对鲜莲贮藏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A处理可有效保持鲜莲的感官品质,抑制呼吸作用,延缓营养物质的下降.其中,0.4 mmol/L SA处理效果最佳,可有效延缓莲子褐变度、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抑制莲子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和总酚含量的下降;0.4 mmol/L SA处理还维持莲子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从而延缓鲜莲贮藏过程中的衰老,维持较好的贮藏品质.

关键词: 鲜莲;水杨酸;品质;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对山核桃油活性成分的影响

中国油脂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测定其中的总多酚、总黄酮、维生素E、角鲨烯、β-谷甾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比分析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对山核桃油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冷榨法山核桃油中总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水酶法山核桃油,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显著低于水酶法山核桃油.冷榨法山核桃油共检出11种脂肪酸,水酶法山核桃油共检出8种脂肪酸,两种方法提取的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达到90%以上.

关键词: 冷榨法;水酶法;山核桃油;活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