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单胞藻与酵母单独或搭配投喂对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的生长和成活影响

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温28℃下,给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单独投喂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5种饵料,再将海洋红酵母分别与其余4种饵料以细胞数量1︰3混合投喂,以优化长肋日月贝幼虫的营养供给,提高幼虫生长率和成活率。24d的培育结果表明,在单一饵料组中,特定生长率依次为球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酿酒酵母,球等鞭金藻组的成活率最高,摄食酿酒酵母的幼虫在12d内便全部死亡,且投喂海洋红酵母不利于浮游幼虫的生长与成活。而各种饵料搭配海洋红酵母的投喂组幼虫特定生长率较相应的单一投喂组高,但成活率普遍较低,绿色巴夫藻+海洋红酵母混合投喂的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的生长最快,成活率最高。

关键词: 长肋日月贝 单胞藻 酵母 幼虫 生长 成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任务分工的绩效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8

摘要: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定量评价是确保单位激励措施精准实施、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基础,对提升单位业绩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无法简单量化的绩效定量评价研究还不充分。以基于任务分工的绩效量化评价方法为切入点,综合考虑工作任务的数量、办结时长、参与程度、协调难度等参数,建立绩效评价公式,能够对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充分有效的量化评价,为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任务分工 化评价 效评价 分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沉积碳库年汇入速率的长期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

海洋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取自桑沟湾北西南三根柱样近200a碳来源及埋藏通量的解析,分析了湾内不同站位各形态碳的差异性,进而对全湾碳埋藏进行了估算。湾内环流、贝藻养殖等造成湾内不同区域碳埋藏的差异;桑沟湾总碳(TC)平均量1.79%,有机碳(TOC)平均量0.54%,无机碳(TIC)平均量1.25%,TOC含量相对较小,为海陆混合来源,以陆源有机碳(Ct)为主,大规模人工养殖后,海源有机碳(Ca)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桑沟湾碳埋藏通量平均为228.9g/(m~2·a),以无机碳为主要埋藏形式(约占70%),高的沉积速率及生物残骸沉降使桑沟湾养殖区碳的来源及埋藏区别于其他陆架海域。

关键词: 碳埋藏 区域性差异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方式对海水虾及其制品中SO_2含量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硫酸盐(以SO_2残留量计)超标是目前影响虾类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水煮、蒸、微波烘烤、油炸、风干等加工方式对海水虾中二氧化硫(SO_2)残留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煮、蒸、微波烘烤和油炸等加工方式可有效降低虾肉中SO_2残留量,降低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水煮、蒸、微波烘烤和油炸。在风干过程中,虾肉中SO_2残留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温度越高,对SO_2的脱除效果越好。在20℃、40℃、60℃、80℃条件下风干加工虾米,当水分含量达到成品要求时,虾米中SO_2残留率分别为132.00%、146.70%、78.25%和48.90%。常温风干方式不利于海米中SO_2消除。脱壳处理可有效降低虾米和烤虾中SO_2残留量。本研究结果将为海水虾中SO_2残留量的控制和限量指标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用加工手段降低海水虾中SO_2残留量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SO_2 海水虾 残留量 烹饪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型栏杆式防海盗攀援装置

船舶 2018

摘要:现有的防海盗装备存在易误伤船员、夜间使用效果差、收纳困难等问题。基于物体趋向低势能处运动以获得稳定平衡的特性,新型栏杆式防海盗攀援系统实现了由海盗攀援动作触发相应运动,从而阻止海盗攀援登船并报警的功能,克服了现有防海盗装备的缺点。

关键词: 渔船 防海盗攀援 低势能趋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龙渔网材料的紫外光老化行为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

摘要:尼龙渔网又称聚酰胺渔网(PA渔网),研究利用紫外老化试验,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I-IR)、差示扫描热仪(DSC)、力学性能、动态疲劳等测试表征分析了PA渔网材料在老化过程中结构与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外分析谱图中各特征峰强度减弱,PA大分子链在紫外老化作用下发生了断裂,并且断裂程度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热性能分析表明,PA渔网材料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T_g呈先升高后下降,而Xc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该特征与紫外老化初期的PA分子链交联反应和后期基体内部断裂生成的小分子物质有关.力学性能分析表明,PA渔网材料的断裂强力随老化时间的增加,下降显著,当老化时间为170~400 h,强力损失率与老化时间的变化趋于线性关系.动态疲劳分析表明,紫外辐照可加速PA渔网材料的失效.

关键词: 尼龙渔网 紫外光老化 疲劳 结构与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豚毒素的检测与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豚毒素为一类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神经性毒素,毒性极强,可通过阻碍钠离子通道而抑制神经传导,使神经麻痹而导致死亡,成为威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隐患之一,受到国际社会重点关注而被严格管控。同时,河豚毒素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医疗方面应用前景广泛。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免疫法和仪器分析法等3大类。但由于缺乏高获得率、高分离度的纯化工艺和制备技术,难以大批量生产高纯度的河豚毒素,成为临床应用和安全管控的难点。文章概述了河豚毒素检测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河豚毒素 检测方法 制备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鳟生长性状的随机回归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长和抗逆是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工作中最重要的农艺性状,虹鳟的生长性状关乎虹鳟规模化养殖的生产经济效益,为了从遗传上精细解析虹鳟的生长性状,我们从渤海、丹麦、挪威、唐纳森和加利福尼亚5个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种系间的双列杂交开始,进行了连续4代的继代选育。本研究测量了第4代总共4368个实验个体在516日龄、608日龄、668日龄、883日龄和1036日龄5个时间点的生长数据。采用随机回归测定日模型,对虹鳟生长性状进行了动态遗传分析。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确定3阶勒让德多项式为拟合体重和体长的加性遗传效应和永久环境效应变化的最优子模型。利用双变量随机回归模型同时分析体重和体长两个生长性状。它们的遗传力在400~1000日龄之间呈现递减趋势,分别从0.288下降到0.164和从0.469下降到0.186,并且在该生长区间内体长的遗传力始终高于体重的遗传力。无论体重还是体长性状,在不同日龄之间的遗传相关都随着生长间隔的增大而降低,但是两个性状在生长初期和后期之间的遗传相关较高(遗传相关系数0.75以上),尤其是体重(遗传相关系数0.85以上),该研究结果为虹鳟早期的遗传选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两个性状之间在相同日龄之间的遗传相关均在0.75以上,在不同日龄之间的遗传相关随着生长间隔的增大由0.83下降到0.63。以上的研究结论为虹鳟生长性状(主要是体长和体重)的遗传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虹鳟的体长和体重两个性状的联合选育提供了精确的遗传分析结果,由于两性状在前期有较高的遗传相关,因此建议在虹鳟生长前期(400日龄)进行联合选择。

关键词: 虹鳟 生长性状 随机回归模型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温下无乳链球菌在尼罗罗非鱼体内的动态分布及其消除规律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WC1535菌株)后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GIFTstrain)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温下无乳链球菌在尼罗罗非鱼体内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首先,分析25℃、29℃和33℃3个实验组罗非鱼的感染累积死亡率;其次,对3个实验组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计数;然后,分析感染后不同实验组罗非鱼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无乳链球菌的浓度。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也随之升高,25℃、29℃和33℃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67%、25.56%和78.90%。菌落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体内的增殖速度加快,同时,单位质量组织(脑、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无乳链球菌的最大载菌量也随之升高。本研究还发现,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脾脏中的浓度最高,在肾脏中的存活时间最长。综上可知,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体内各组织中链球菌的增殖、消除速度均与水温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研究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通过合理调控水温及施药等措施防治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温度 尼罗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动态分布 消除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F型ATP酶β亚基(F-ATPaseβ)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及在家系近交中的变化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技术(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F型ATP酶b亚基(F-ATPaseβ)基因,命名为pt F-ATPaseβ。该基因c DNA全长为1965 bp,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571 bp和341 bp,开放阅读框为1053 bp,推测编码35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7.9 k Da,理论等电点为4.86。pt F-ATPaseβ氨基酸序列含有F1-ATPaseβ标志性蛋白结构域、AAA结构域和ATP-synt-ab-C结构域。同源性及系统分析显示,pt F-ATPaseβ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源性高达89%。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pt F-ATPaseβ基因在肝胰腺、肌肉、心脏、鳃、胃、肠、精巢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腺和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肠中最少。随着近交系数的增加,各代pt F-ATPaseβ基因的表达量在肝胰腺和心脏中均下降且显著低于F_0代(P<0.05)。酶活检测结果显示,心脏中的ATP合酶活性从F6代开始出现下降且显著低于F_0代(P<0.05),但肝胰腺中ATP合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近交造成了三疣梭子蟹pt F-ATPaseβ基因表达及ATP合酶活力的衰退。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F-ATPaseβ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近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