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养栏中秸秆供应方式对肥育猪尾部损伤、秸秆利用率和猪舍卫生的影响
《猪业科学 》 2021
摘要:猪对环境探究行为表达不充分会导致咬尾现象的发生,这会降低猪的生产性能和动物福利。提供秸秆可以减少猪咬尾事件,但大量的秸秆供应可能会导致猪舍卫生状况恶化。这个试验涉及42个猪栏共459头未断尾育肥猪,在猪舍中提供秸秆,探讨是否可以在不影响卫生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秸秆供给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天评估秸秆利用率和人工清洁量,每周评估猪只尾部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秸秆架上和地面上两种提供秸秆的饲养方式对人工清洁的需求都很低(地面:1.7%,架上:1.8%)。在秸秆架上提供秸秆饲养的猪只在早期有较高的尾部损伤率,这与猪只初期不习惯拱食架上的秸秆有关,秸秆利用率较低。而生产后期在猪适应了在秸秆架上拱食秸秆后,由秸秆架提供秸秆饲养猪的尾部损伤率低于在地面提供秸秆饲养的猪。秸秆架提供秸秆饲喂的猪初期表现出不适应,可能与猪的空间感知系统不发达有关,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γ-聚谷氨酸水凝胶对草莓生长及果品影响初探
《天津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进一步挖掘γ-PGA水凝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JY’草莓为供试材料,以蛭石∶草炭∶珍珠岩=1∶1∶1配比基质为培养介质,设置5个不同的γ-PGA水凝胶施用处理,分别为0,9,18,27,36 mL·盆-1·次-1,研究日光温室中不同γ-PGA水凝胶处理对草莓果实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γ-PGA水凝胶浓度的增加,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指标基本上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株高、假茎粗、叶长、叶面积、花序数、花序长、平均单果质量、平均单株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均于18 mL·盆-1·次-1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3.76%,19.98%,13.85%,22.95%,24.97%,30.56%,17.95%,19.29%,0.12百分点,0.2百分点,15.87%。综上,合理施用γ-PGA水凝胶有助于促进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不同温度下绿豆象幼虫的龄期划分
《山西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分别测量绿豆象幼虫在20、25、30、35℃培养条件下的体长、头壳宽及上颚宽,并根据测量结果制作频次分布直方图,对各测量指标与龄期的关系进行曲线拟合,确定不同温度下绿豆象幼虫的龄期。结果表明,20℃条件下绿豆象幼虫体长、头壳宽及上颚宽均呈明显的5个峰,25℃条件下绿豆象幼虫体长、头壳宽及上颚宽均呈4个峰,30℃条件下绿豆象幼虫体长、头壳宽及上颚宽均呈3个峰,推断20、25、30℃条件下绿豆象幼虫分别为5龄、4龄和3龄,而35℃条件下未观察到绿豆象卵成功孵化,故未测到幼虫龄期。统计结果显示,相邻龄期间存在重叠区域。拟合结果表明,绿豆象幼虫3项分龄指标的线性关系和指数关系在不同温度下均与龄期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明确了在不同温度下绿豆象幼虫的龄期,可为研究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优化饲养管理方式提升养猪生产效益
《猪业科学 》 2021
摘要:文章从优化生猪饲养管理方式,提升养猪生产效益角度,对我国现行的散养及生态养殖方式、一般舍饲方式和工厂化集约养殖方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对它们的适用条件和特点进行了讨论.重点阐述了生猪饲养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的意义、概念和具体内容.提出了秉持因地制宜、资源匹配、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依据养殖品种、当地饲料条件和采用的猪场类型等因素的不同,分类优化饲养方式,全面提升我国养猪生产发展的综合水平和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 生猪;管理方式;信息化;标准化;生物安全


丁酸梭菌介导TLRs/NLRs信号通路调控仔猪肠道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丁酸梭菌作为一种良好、安全的添加剂,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畜牧业中.尽管已在丁酸梭菌的特征、营养作用及畜禽饲粮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开展过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丁酸梭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通路方面的研究尚不系统,对丁酸梭菌调节致病菌感染仔猪肠道损伤的分子机制也未完全认识.因此,本研究对丁酸梭菌介导TLRs/NLRs信号通路调控仔猪肠道损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丁酸梭菌;仔猪;信号通路;肠道损伤


幼畜超数排卵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
《家畜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幼畜进行超数排卵,产生数量远高于成年母畜生产的窦状卵泡,结合活体取卵、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等技术,大量生产体外胚胎,并移植至成年代孕母畜子宫内,迅速获得众多后代个体的系统工程,被称为幼畜体外胚胎移植技术(Juvenile in Vitro Embryo Transfer,JIVET).该技术能最大程度地缩短世代间隔,加速遗传选育进度,可为胚胎干细胞、动物克隆和转基因动物制备等研究提供丰富的胚胎试验材料.JIVET技术成败的关键在于幼畜的超数排卵和体外成熟环节.该文综述了幼畜超数排卵的生理基础、幼畜的超数排卵效果;同时从卵泡液微环境、卵丘细胞状态、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成熟以及体外成熟的优化方案等方面介绍了幼畜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幼畜;超数排卵;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微生物源杀虫蛋白的多样性分析
《粮油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虫害一直是危害农林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给我国第一产业带来极大经济损失.长久以来,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虫害已经导致环境污染、昆虫抗性等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近年来,关于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的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增加.杀虫蛋白,特别是微生物源杀虫蛋白,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分支,因其优秀的杀虫潜力,不断被开发应用.对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挖掘的微生物源杀虫蛋白信息进行分类介绍及展望,为杀虫蛋白在我国农林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杀虫蛋白;微生物源;芽孢杆菌;昆虫病原线虫;假单胞菌;真菌;多样性


不同温度下1-MCP处理对枸杞鲜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温度下1-MCP处理对微环境气调包装枸杞冷藏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枸杞鲜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0℃和20℃下进行1-MCP处理24h,然后在-(0.5±0.3)℃环境中进行微环境气调保鲜贮藏,探究不同处理方式(mMAP、常温1-MCP+mMAP、低温1-MCP+mMAP)对贮藏期内枸杞鲜果腐烂率、果皮硬度、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色差和整体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低温1-MCP处理结合微环境气调保鲜技术能够减少枸杞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生命活动,与常温处理相比,低温处理能够使果实在贮藏50d时的腐烂率降低至16.42%,同时降低了呼吸速率降和乙烯生成速率,维持了果实的果皮硬度,延缓了果实相对电导率、维生素C含量的上升和L*,a*,b*的下降。并发现贮藏期间2个处理组果实的香气成分差异逐渐减小,在贮藏30d后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温1-MCP处理能够保护微环境气调冷藏枸杞的口感、色泽,避免了果实的腐烂衰老,使果实在经过50 d的贮藏期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商业价值。


红树莓栽培历史与名称考
《天津农林科技 》 2021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蔷薇科植物红树莓的历史和名称来源。在栽培历史方面,介绍了其西方起源和发展历史、传入我国后历史,以及我国对同属植物药食方面利用的历史。在名称方面,追溯其来源、中文名来源和演变,同物异名的现象和辨别,并对同类水果拟定商品名提出了思考和展望。


行为经济学下农户购种意愿研究
《长江蔬菜 》 2021
摘要:农户的实际购种行为通常是非理性的,因此引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农户的非理性因素,通过合理的助推行为,使农户购买良种,促进种业良性发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农户进行访问,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分析影响农户购买意愿的因素,并根据统计结果总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助推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