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醉金香'和'香玉'葡萄果实活性香气成分分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1

摘要:为研究茉莉香型葡萄品种果实的品质特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采用内标-标准曲线定量、气味活性值(OAV)及果实香气轮廓分析方法,测定了天津产区‘醉金香’和‘香玉’葡萄的果实香气成分。结果显示,两品种果实中均以酯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乙酸乙酯浓度极为突出,占检出化合物总浓度的83.5%以上。此外,反式-2-己烯-1-醛、正己醛、1-己醇和反式-2-己烯-1-醇的浓度较高。气味活性值结果显示,两品种分别由17种、15种活性香气成分贡献。‘醉金香’葡萄果实整体气味强度高于‘香玉’,其水果类和植物类气味比较突出,其次为化学类和脂肪类;‘香玉’葡萄表现水果类气味最为突出,其次为植物类气味,然后是脂肪类气味。试验结果可为香味葡萄品种选育、果实香气调控等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茉莉香味 醉金香 香玉 香气成分 气味活性值 香气轮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环境气调结合相温贮藏对兰州百合采后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微环境气调(mMAP)结合相温贮藏对百合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兰州百合为试材,将百合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分别置于冷库和相温库存放。设计为3个处理,分别为CK(无气调)+相温、mMAP+冷藏、mMAP+相温,每15 d记录箱体内气体成分含量变化,检测百合硬度、感官品质、营养物质含量、生理指标及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百合在O2含量9.4%~15.6%,CO2含量4.7%~10.8%的贮藏环境内可有效控制腐烂程度,维持硬度在较高水平。与mMAP+冷藏相比,mMAP+相温中CO2含量较高,O2含量较低,抑制了贮藏后期营养物质的流失,降低了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了醇类、酯类及烯烃类物质的挥发,促进了十二醛、己烯醛、(Z)-庚烯醛、(E)-2-辛烯醛等百合特征性醛类香气物质的释放。综合比较,微环境气调结合相温贮藏下百合的贮藏品质最佳。

关键词: 百合 微环境气调 相温贮藏 品质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西安温室棕榈科植物引种综合评价

天津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促进温室植物引种栽培、植物收集,对温室引种的16种棕榈科植物观赏性、适应性、生物学特性开展观测和记录,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寒性、成活率在引种棕榈科植物综合评价中占重要因素,抗病虫害、生长量等因素次之。引种的16种棕榈科植物中,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美丽针葵(Phoenix tenuis)、银海枣(Phoenix sylvestris)、加纳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老人葵(Coccothrinax crinita)等11种引种综合评价为一级,董棕(Caryota obtusa)、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狐尾椰(Wodyetia bifurcata)引种综合评价为二级,酒瓶椰(Hyophorbe lagenicaulis)、槟榔(Areca catechu)2种引种引种综合评价为三级。本文所研究的大部分棕榈科植物在西安地区观光温室可正常生长。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棕榈科植物 引种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环境气调包装对兰州百合采后衰老与防御酶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兰州百合"为试材,探究不同包装方式对百合采后衰老进程及酶促防御体系的影响。设置无气调元件的气调箱为CK处理,真空包装处理及带有气调元件的气调箱为微环境气调包装(mMAP)处理,检测了百合的感官品质、生理、衰老及防御酶的指标。结果表明,贮藏前期真空包装的百合还原糖含量高、硬度大,较CK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而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感官评分迅速下降,乙烯生成速率增加,膜质氧化程度加剧,酶促防御能力降低,品质逐渐劣变;mMAP处理的百合在贮藏期间的感官评分最高,可溶性蛋白处于较高水平,贮藏后期还原糖得到累积,较真空包装的呼吸强度与乙烯生成速率低,抑制MDA增加(P<0.05)及POD活性增强,同时提高SOD、APX与CAT活性,相比真空包装促进了机体防御能力。综合可得,mMAP感官表现与生理品质最佳,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百合衰老进程,提高百合的酶促防御体系。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微环境气调包装 衰老 防御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与路径优化

农业展望 2021

摘要:都市地区同时具有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信息、科技、资金等社会资源丰富性的特征,其农业依靠科技创新来营造新业态、打造新模式和培育新动能的需求强烈.针对都市地区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特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采用实地调研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天津市112家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并及采用研讨法邀请专家召开专家座谈会,对天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农业创新已经有力地促进了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实力得到增强,创新环境得到优化,创新机制不断激活,创新活动提质增效.然而,天津农业科技全新还存在高端人才缺乏、企业地位有待提高、产学研衔接不够紧密以及创新创业环境尚需优化等问题,建议培养科技人才、完善扶持体系、组建科技联盟、确定比较优势,不断激发天津都市农业发展的创新活力.

关键词: 都市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优化路径;天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磷素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华北地区土壤磷素有效性,减少化肥磷素的投入,开展了不同春油菜翻压对土壤供磷能力及对后茬玉米磷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春季闲田相比,翻压春油菜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磷素含量(P<0.05),提高土壤供磷能力。供试玉米品种中,中油肥1804、中油肥1901和中油肥1907的生物量较高、每公顷玉米含磷量也较大,翻压后土壤中全磷、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含量均高于剩余其他试验品种(中油肥1、中油肥2、中油肥1802、中油肥1903、中油肥1904、中油肥1906);翻压春油菜土壤后茬玉米百粒质量和产量均高于春季闲田,且中油肥1804((44.60±1.89)g,(15 321.82±2 150.29)kg/hm2)、中油肥1901((44.81±0.68)g,(15 634.70±1 201.92)kg/hm2)和中油肥1907((43.69±1.78)g,(12 931.07±2 787.86)kg/hm2)处理玉米百粒质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推选中油肥1804、中油肥1901和中油肥1907为华北地区适宜种植的春油菜品种。

关键词: 春油菜 玉米 土壤磷素 磷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金银花茶精制备工艺研究

保鲜与加工 2021

摘要:为研究一种金银花茶精的制备方法,首先以金银花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以绿原酸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金银花绿原酸提取工艺,工艺优化结果为:料液比1∶8(g/mL),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绿原酸得率最高。随后以口感、溶解性及澄清度为考察指标,获得一种金银花茶精配方:金银花提取物粉60%、乳糖20%、低聚果糖10%、白砂糖8%、柠檬酸2%。所制备的金银花茶精绿原酸含量高、口感好、溶解迅速、溶液澄清,感官评分为75分。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茶精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沉默NQO1抑制PRRSV复制的作用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猪NQO1基因沉默对细胞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复制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选用对PRRSV易感的PK15-CD163细胞系,对NQO1进行RNA干扰使NQO1沉默,并在RNA干扰24 h进行PRRSV减毒活疫苗株攻毒,每组4个重复,攻毒24 h后首先通过qRT-PCR检测基因NQO1沉默对PK15-CD163细胞内PRRSV复制的影响,其次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NQO1沉默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对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究NQO1沉默影响PRRSV复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QO1沉默能够抑制PK15-CD163细胞内PRRSV的复制,NQO1为潜在的PRRSV易感基因,并且NQO1沉默可能通过上调IL6和IL15的表达增强JAK-STAT信号转导,从而增强细胞的抗病毒能力,抑制PRRSV的复制。

关键词: NQO1 RNA干扰 PRRSV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保鲜与加工 2021

摘要:高速逆流色谱是液-液分配色谱,与传统固-液分配色谱相比,其具有固定相成本低、易回收、分离过程灵活、高效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研究中。本文总结归纳了高速逆流色谱的两相溶剂体系、分离洗脱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分析阐述了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实例,为天然产物功效成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分离纯化 溶剂体系 洗脱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研究进展

天津农业科学 2021

摘要: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产生的副产物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促进食用菌副产物的合理化、资源化利用,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对近年来食用菌副产物在饲料生产、肥料生产、栽培基质制备、新能源生产、生态环境修复剂开发以及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方面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食用菌副产物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食用菌及菌渣一体化产业链不完善、菌渣再利用机制不明确、菌渣吸附有害物质后仍需二次处理等,并展望了食用菌副产物循环再利用的可观前景.总体而言,食用菌副产物资源丰富,有效再利用的途径很多,应加强与农业、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 食用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