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配比蚯蚓粪复合基质培养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深入了解蚯蚓粪对草莓产量、品质的影响效果,以‘红颜’草莓为供试材料,以蚯蚓粪与基质(蛭石∶草炭∶珍珠岩=1∶1∶1)为培养介质,设置5个不同的蚯蚓粪和基质(V/V)配比处理,分别为0∶4,1∶3,2∶2,3∶1,4∶0,研究了日光温室中上述5种不同配比复合基质栽培对草莓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V/V配比为2∶2时,地上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干质量、单株产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V/V配比为3∶1时,平均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对照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除叶绿素相对含量、果实个数与蚯蚓粪用量呈负相关外,其他指标为正相关。蚯蚓粪用量与平均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关系显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蚯蚓粪和基质(V/V)配比2∶2的处理最好,有助于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


天津市小麦田荠菜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及其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突变
《农药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天津市小麦田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情况及可能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宝坻区及蓟州区等荠菜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到6个荠菜种群,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扩增、比对了其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均产生了高抗性,抗性倍数在11.4~47.2之间。对抗性和敏感种群的ALS基因片段进行测定比对发现,6个荠菜种群ALS基因197位氨基酸均由脯氨酸(CCT)突变为丝氨酸(TCT),该突变可能是导致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荠菜 双氟磺草胺 抗性 乙酰乳酸合成酶 抗性机制 基因突变


干蚯蚓中草药添加剂对种鹅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在种鹅的日粮中添加干蚯蚓中草药添加剂,对种鹅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干蚯蚓经过加工被开发成一种功能性饲料原料,与中草药混合制成复合添加剂.试验选用300只体型相近、200日龄的莱茵种鹅,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鹅(5只公鹅、15只母鹅).对照组种鹅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干蚯蚓替代2%麦麸和1%豆粕(简称干蚯蚓添加剂),处理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干蚯蚓和中草药替代2%麦麸和1%豆粕(简称干蚯蚓中草药添加剂).结果显示,处理1组和处理2组种鹅的产蛋率、蛋重、蛋壳强度、蛋黄颜色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处理2组添加的干蚯蚓中草药添加剂效果表现更为突出.
关键词: 种鹅;干蚯蚓;中草药;干蚯蚓中草药添加剂;产蛋性能;蛋品质


基于Pro-197-Ser突变的抗双氟磺草胺荠菜的快速检测
《杂草学报 》 2021
摘要:双氟磺草胺是防除小麦田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等阔叶杂草的主要除草剂品种之一,目前在我国河南、河北、天津等地已有荠菜种群对其产生了抗药性。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第197位位点核苷酸突变是荠菜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在引物D197F序列的3′端引入错配碱基,设计出一种衍生性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CAPS)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第197位位点核苷酸突变的快速检测。抗药性及敏感荠菜的ALS基因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AvaⅡ酶切后表现出多态性,敏感荠菜产生了31、192 bp等2个片段;抗药性荠菜产生了31、192、223 bp等3个片段。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与整株水平测定结果一致,并适用于第197位位点的任意氨基酸取代。这种dCAPS分子标记方法可对田间当季杂草进行检测,可为荠菜种群抗药性的快速检测与监测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荠菜 双氟磺草胺 靶标抗药性 ALS基因 dCAPS


越冬日光温室黄瓜新组合比较筛选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 2021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北方越冬日光温室栽培的黄瓜优良新组合,选取了27个越冬温室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进行对比试验,对参试的27个新组合经过生理特性、丰产性、商品性和抗病性等性状的调查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新组合11号与20号综合性状优良,植株长势强,瓜色亮绿、无黄线,抗病能力强、丰产性好,最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在北方日光温室越冬茬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


2015-2020年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gB、gC、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掌握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5-2020年天津地区分离的20个分离株的gB、gC和gE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2012年后中国变异株相比,3种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gB基因均为99.9%~100%;gC基因为99.7%~100%和99.4%~100%;gE基因为99.7%~100%和99.6%~100%。遗传进化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依据gB、gC、gE基因绘制遗传进化树均可将PRV毒株分为GⅠ型和GⅡ型,天津分离株属于GⅡ型;其中19个分离株与PRV变异株遗传关系较近,属于同一亚分支,并存在相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另外1个分离株(TJBD6株)gB和gE基因与PRV变异株遗传关系较近,氨基酸变异位置与PRV变异株一致,但其gC基因与经典株Ea株遗传关系较近,且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上述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天津地区流行的PRV毒株存在经典株和变异株2种类型,其中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本次研究初步调查了天津地区PRV分子流行特征,可为猪伪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gB基因 gC基因 gE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具-读《猪业科学》2021年第7期有感
《猪业科学 》 2021
摘要:养猪业历经多年发展,从粗放到精细、从密集到节约,探索了多种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中完成了养猪业发展水平的逐步升级。这其中,楼房养猪模式得到很多行业人士的青睐,近年来发展方兴未艾。第7期《猪业科学》杂志围绕"建设楼房猪场关键要素"这一主题,组织业内从事楼房养猪建设实践与猪场相关人员就楼房猪场建设设计思考、楼房养猪痛点分析、节约型楼房养猪模式、楼房养猪智能化环境控制及疾病预防技术等内容展开观点交流与分享,可以说内容几乎涵盖当前我国楼房猪场建设各大关键要素,无论对于当前我国楼房猪场建设,还是未来楼房养猪模式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京津冀平原地区春季温室松花菜穴盘育苗技术
《长江蔬菜 》 2021
摘要:近年来,因口感清脆,易于栽培,且种植效益高,我国松花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松花菜生产趋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的高效现代农业方向发展。随着民众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产中对松花菜栽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京津冀平原地区松花菜可进行春季和秋季两季栽培,相比秋季栽培,春季栽培松花菜对苗期管理的要求更高。松花菜春季栽培一般采用温室育苗,育苗期间温室内湿度大、温度低,很容易出现死苗现象,且春季育苗的时间一般长于秋季,幼苗对不良环境表现较为敏感,如在育苗及栽种初期气候变化异常,加之幼苗管理不当,苗龄过长,形成小老苗,定植后极易出现"早花"现象,继而出现先期现球、毛球、夹叶等花球生长异常现象,使松花菜失去商品价值,甚至造成绝收,给农户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培育壮苗,对松花菜的产量和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产中,培育出高质量的良种壮苗,配合膜下高畦栽培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降低棚室湿度,降低病害发生率,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可有效提高栽培质量,增产20%以上,是种好春季花椰菜、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